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最早 卧佛院石經的刊刻年代屬於盛唐,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佛經石刻。 最大 卧佛溝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摩崖經窟。 最絕 藏經洞內的《檀三藏經》是現存佛經中的絕版。 12月中旬,資陽市旅遊局重提安岳石刻申遺。隨即,安岳縣文物局表示,2017年初,將恢復安岳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稱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岳石窟擠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2月14日,資陽市安岳縣城北40公里外的卧佛鎮卧佛溝,67歲的文管員吳忠富得知消息後,喜憂摻雜,「希望能夠儘快實現。1982年發現這裡的石刻經文有40餘萬字,風化後,現在能看清的估計只有30餘萬字。」 吳忠富所說的石刻經文,位於卧佛鎮卧佛對面的藏經洞,那裡約800米長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有55個藏經龕窟,其中《檀三藏經》是現存佛經中的絕版,但面臨風化這一世界性難題,至今尚無有效防治措施。 (來自: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絕版佛經 藏身國內最大摩崖經窟 卧佛溝因為國內最大的一尊唐代卧佛而得名,與其相對則是55個藏經石窟,其中有4個8平方米左右,裡面看不到一尊佛像,終年鐵門緊鎖。 12月14日,文管員打開銹跡斑斑的鐵鎖,盛唐氣象躍入眼帘:唐人娟秀、遒勁的小楷從上而下爬滿岩壁,飛天在經文中飛舞……唐時工匠們留下的滿壁經文石刻,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 今年81歲的唐承義,1982年當上安岳第一任文管所所長,鑽進石刻研究至今,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他介紹,這裡開鑿的55個藏經龕窟,已具雛形或竣工的43窟,空經洞1個。1982年時,文管所發現保存完好的15窟,佛經刻字面積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20餘部70餘卷40餘萬字。 「北京房山區石經山也有九個刻石藏經洞,約5000萬字,但是刻於石板上。」唐承義說,他與國內專家走遍絲綢之路上的所有石刻,最終得出結論:卧佛溝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摩崖經窟,與北京房山石經,可謂是一北一南兩座「中國佛教藝術寶庫」。 附近的居民介紹說,唐三藏與孫悟空到西天取的經,就保存在這些經窟中,其中便有一部《唐三藏經》。 唐承義說,這裡確實收藏了盛唐時期民間最流行的所有經典,但經窟中只有一部《檀三藏經》,百姓一傳十、十傳百,聽成了「唐三藏」,以為是《西遊記》里的唐僧。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文和統計發現,《檀三藏經》是我國現存佛經中的絕版。 (來自: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最早經文 唐石刻驚現現代簡化字 唐承義介紹,卧佛院石經的刊刻年代屬於盛唐,刻石上有「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8年)二月刻」的字樣,這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佛經石刻。此外,還有「唐開元十七年」、「唐開元二十一年」等題記,可以看出,刻經是一個巨大而又歷時較長的工程。而且,經目中的《般若波羅密心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等是玄奘譯經班子傳下來的最早的版本。 「摩崖石經要求工匠先開鑿石窟,磨平岩壁後刻寫經文。」唐承義說,相比房山石刻,卧佛院摩崖石刻工程量更為巨大,耗時也更為漫長,在中國極為罕見。 「更奇怪的是,經文中出現了4個現代才有的簡化字。」唐承義說,經文中簡化的漢字「無」「義」「萬」「個」,唐代應該為「無」「義」「萬」「個」,簡化字為什麼在唐代出現,至今未有專家作出滿意的回答。 「這些簡化字絕非後人補刻。」唐承義說,因為它們多次在整篇經文段落中出現,書寫風格、字形大小與其他文字完全一樣,不存在任何補刻的痕迹。「難道唐代就開始簡化漢字?並且簡化得如此科學合理,令人難以相信。」 風化滲水 30多年已模糊約10萬字 最大的4個經窟,並排相連。隔著鐵門可以看到,標著「46」號的經窟內,石壁上身處的水漬結晶,角落裡分布著大塊大塊的白黴。 4室相連的經窟石壁上,均大大小小分布著拳頭大的坑穴,最小的經窟還被鑿去高近2米、寬不到1米的門。「這是一個單身漢當家居住造成的。」 吳忠富說,1958年,4個經窟被一個叫吳亭華的單身漢住家,豬圈、卧室、廚房、茅廁,4個經窟恰好夠用。吳亭華可能覺得岩壁上的經文不怎麼美觀,費盡氣力鏟掉一些。為了方便餵豬,他還在豬圈與卧室間開鑿了一扇小門。空蕩蕩的經窟不能帶來安全感,他又在門口的佛龕上鑿了幾個大洞,裝了一扇木門。就這樣,吳亭華在這裡這一住就是5年,4座唐朝經窟,就這樣毀在了他的居家夢想中。 走進經窟,霉味撲鼻而來,46號經窟石壁上的經文,被黑色的黴菌覆蓋。 「最怕連續陰雨天。」文管員吳忠富說,這樣的天氣,導致滲水和霉變,幾乎無法解決。風化最嚴重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經窟外密密麻麻遮蓋的藤蔓被去除後,「經文開始大面積起泡和脫落。」 據唐承義介紹,1982年發現經窟時,估算統計出來的清晰的經文字數為40餘萬字。經過30多年的風化,現在能夠清晰辨認的為30餘萬字。 (來自: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絕版佛經藏身資陽摩崖經窟 保護遇難題


重提申遺 德專家團隊參與保護研究 安岳縣文物局局長劉毅說,安岳石刻文物眾多,級別很高,但是面臨風化、滲水、裂隙、危岩等難題,保護難度大,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 「面臨風化這一世界性難題,保護工作還是在不斷探索。」劉毅說,安岳縣與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安岳石刻考古調查;與德國海得堡藝術學院合作,專項開展卧佛院刻經研究。 卧佛院文管員吳忠富說,來自德國的專家在卧佛溝住了3年,「他們的技術解決了崖頂排水問題,但治理風化還是沒有有效的辦法。」 目前,德國海得堡藝術學院專家團隊已經推出卧佛院石經專著,「已經出了兩卷,每卷定價1000多元,對經文內容是一種挽救性保存。」老文管所長唐承義說。 劉毅說,為加大對石刻的保護,2003年,安岳石刻啟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後進展不大。2016年,該縣重啟安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擬聘請省、市專家進行評審,力爭5年內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華西都市報記者 田雪皎 攝影張磊 (來自: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成都21日現美麗「丁達爾現象」
還沒入伏天 成都人扎堆貼三伏貼
揭成都「人造太陽」 :衝擊一億攝氏度
揭都江堰石人之謎:江水枯不露石人腳
成都現65年前川西女子高中畢業證書 設計新穎

TAG: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絕版石刻佛經藏身安岳摩崖經窟
明天帶「大空王佛」拓片給各位經筋班學員看!洪頂山摩崖刻經
搶救性保護再發力 湖南武岡摩崖石刻「檔案」面世
國內最大摩崖經窟在哪裡?
內蒙古大學考古確認東漢《燕然山銘》摩崖石刻「真身」
蒙古一摩崖石刻被確認為東漢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銘》
蒙古國一處摩崖石刻 確認為《封燕然山銘》
蒙古國杭愛山發現班固為大破匈奴所書摩崖《燕然山銘》
海棠山——藏傳佛教摩崖造像藝術名山
黃山摩崖石刻
滿洲地區藏傳佛教的藝術瑰寶 海棠山摩崖造像
寧德白鶴嶺古官道摩崖石刻傳奇
世界文化遺產,摩崖石刻奇蹟
書法史上最有仙氣的摩崖刻石
安岳摩崖石刻
北魏皇帝祭文《嘎仙洞西側題壁摩崖》
江西一水庫發現摩崖造像 「佛頭」遺迹浮出水面
《大美摩崖》+摩崖刻經原拓高清複製品 感受千年漢字之美
歷史趣聞:宋朝末代皇帝南澳島藏寶? 傳需破解摩崖石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