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家破解大型鑽石形成之謎

科學家破解大型鑽石形成之謎

科學家破解大型鑽石形成之謎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記者林小春)從1905年在南非發現的「卡利南」,到2015年在波札那出世的「萊賽迪·拉·羅納」,幾乎每一塊大型鑽石都聞名世界。現在,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破解了這些稀有而寶貴石頭的形成之謎。

美國寶石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大型鑽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在液態金屬中形成。這項發現將能幫助推進認識地球的深部環境。


參與研究的美國寶石學院研究開發部總監王五一對新華社記者說:「半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天然鑽石的形成機制,但由於涉及價值、保險等問題,科學家很難有機會研究大型鑽石,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對大型鑽石的成因及其地學意義所知無幾。」


據王五一介紹,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美國寶石學院「幾乎是世界上唯一有機會可以對大量大型鑽石做研究的機構」,因為許多鑽石的銷售都需要美國寶石學院的鑒定證書。該學院每天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顆要求分級鑒定的鑽石,所以方便接觸到大量研究樣本。


最終,研究人員從數十萬顆鑽石里挑選出30多顆大鑽石,其中最大的約400克拉。徵得鑽石擁有者同意後,他們檢測了鑽石加工切下來的邊角料,結果在其中發現了一些天然包裹物的雜質,其成分有鐵、鎳、硫、碳等元素。

王五一說,鑽石的一個特點是,它在生長過程中會把一些周圍物質包裹在內。由於鑽石是純碳物質,非常穩定,包裹在其中的物質幾乎不太可能跟外界物質發生反應,因而保留了鑽石形成時周圍環境的特徵。從包裹物主要成分為鐵來看,大型鑽石應該是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的,這與小型鑽石的形成環境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據此認為,大型鑽石在地球內部形成的深度要比絕大多數鑽石深得多,它們的形成深度可能是在地下400公里到750公里,而其他天然鑽石一般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深度形成的。後來這些鑽石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天然鑽石可分為一型鑽石與二型鑽石。王五一說,兩者主要區別是氮含量,二型鑽石的純度特別高,氮雜質極少,這種鑽石只佔天然鑽石的2%。


新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型鑽石基本是二型鑽石,這是因為大型鑽石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而氮會被金屬吸收,所以大型鑽石純度也較高。而絕大多數鑽石可能在硅酸鹽環境中通過其他化學反應形成,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處形成的鑽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純度相對較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負極 的精彩文章:

英國伯明翰監獄600囚犯發生暴動

TAG:正負極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家用鑽石製成世界上最細的電線
科學家打造出美女最愛物品:世界最大人工合成鑽石
澳洲科學家已製造出比鑽石更硬的稀有鑽石
科學家們已製造出比鑽石更硬的鑽石!
科學家宣布量子計算機取得重要進展,鑽石成為新的光學電路基礎
科學家利用鑽石和激光來探索地球磁場之謎
夢幻家園破解版 夢幻家園無限鑽石破解版
科學家成功分離出硬超鑽石軟如橡膠的最薄材料
科學家正在研究用鑽石來建造太空電梯
如鑽石般堅硬,科學家造出神奇「彈性」碳
塑料變成鑽石銀?
戰鬥學院破解版 戰鬥學院無限鑽石破解版
鑽石
小腿肌的健美標準是練成如菱形「鑽石」
深淵之門破解版 深淵之門無限鑽石破解版
科學家在地球上製造出海王星的鑽石雨
世界奇蹟 鑽石之家幾內亞
橢圓形鑽石的魅力
宇宙中的鑽石星球 表面由鑽石等碳物質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