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告別】再見了鄧肯 再見了我們沉默而又躁動的青春

【告別】再見了鄧肯 再見了我們沉默而又躁動的青春


2008年11月7日,一場普通的常規賽,聖安東尼奧馬刺面對邁阿密熱火,打得荒腔走板,場面一塌糊塗。

格雷格-波波維奇,馬刺隊主教練,叫了一次暫停,他冷冷地看著逐一走下球場的球員,他們坐在板凳上,都低著頭,做出擦汗的動作,或者不自然地目光轉向其他方向。

波波維奇的口氣略帶諷刺:「你們都XX是誰啊?」

有一個人坐正了,抬起頭,用宣告員的標準口氣,認真回答:「蒂姆·鄧肯,身高6英尺11英寸,21號,來自維克森林大學,在聯盟打了11個賽季。」

這就是鄧肯,在沉默中,帶來一絲騷動,又在騷動中,走向沉默,貫穿、描述了我們的青春,然後,他抽身離去——2016年12月19日,這個在我們的視野中出現了19個年頭的超級球星,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前鋒,球衣退役,以一個特定的儀式與我們告別。

我們抬頭,那是刻印在我們腦海中的21號球衣;我們低頭,那是我們逝去的、沉默而又騷動的青春。

我們看到的,到底是哪個鄧肯?

人們說,他是所向披靡的王者。他在總決賽中轟下過准四雙,從1997年走進聖安東尼開始,連續13個賽季砍下20+10,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馬刺凌駕諸強之上,因為他們有鄧肯——1999年總決賽第五場,馬刺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擊敗尼克斯,4比1拿到球隊歷史上的第一個總冠軍。波波維奇,在過道中與尼克斯主教練傑夫-范甘迪擁抱,在他的耳邊說,「我和你的區別,在於我有鄧肯。」

奧尼爾送給鄧肯一個綽號,「大基本功(Big Fundamental )」,記者們把鄧肯稱為「兵器庫(Man of Many Moves)」,他被視為NBA內線的教科書,當然,鄧肯並不認同這一點,「別看我有2米11,但我其實是一個控衛」。

在他的巔峰時代,他還有另一個不那麼出名的綽號,慈世平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惡棍」,「我記得有一次,加內特不停地辱罵、推搡他,但他無動於衷,他只是打爆了加內特,贏得了不止一個總冠軍。你明白嗎?這才是真正的梟雄。每個人都會暴露自己的情緒,顏扣他人之後尖叫、得意洋洋,但蒂姆……他就是一個惡棍」。

但在騷動中,他是沉默的。

人們又說,他是團隊中一塊拼圖。他為隊友做擋拆,在球場兩端來回空跑不出怨言,在防守端拼盡全力,他留下了遺憾,在2013年總決賽第七場,錯失近在咫尺的上籃,意識到要丟掉總冠軍,痛擊地板之後,又立刻站起來防守,上演了一出英雄遲暮;他也有完美的救贖,2014年總決賽拿到總冠軍,卻讓出焦點,將獎盃送到隊友手中,露出微笑,扮演著一個幕後英雄。

他給自己取了一個綽號,「叫我粘合劑球員吧,」鄧肯說,「我喜歡這個稱呼。」

19年的職業生涯,鄧肯走過了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些超級球星,享受前一段人生,輝煌燦爛,直到離去的那一刻,依然沒有改變;有些角色球員,擁有後一段人生,隱忍犧牲,成為正餐後的甜點。這兩種球員的人生,像平行線般前進,因為驕傲與尊嚴,超級球星拒絕成為其他人的點綴;因為能力與天賦,角色球員無法擔當王者的重任。

只有鄧肯,沒有任何徵兆、猶豫,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然轉向另一個方向,以同樣的速度前行。然後,他揮手告別,留給我們同一個身影。

我們看到的鄧肯,未必能與記憶中的他完美吻合,但都是真實的。

我們懷念的,到底是哪個鄧肯?

他是戰爭之神,讓我們內心騷動。用他的數據,用他的榮譽,用他的總冠軍,點燃我們心中的火。那些偉大的數據與榮耀,有些是他所追求的,比如5個總冠軍戒指,「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贏球,都是為了總冠軍」;有些是他不那麼在意的,比如2個常規MVP、3個總決賽MVP,「隊里的每個傢伙都非常拚命,所以他們都是MVP」。

他又是喜劇之王,「欺騙」過年輕人,2007年總決賽率領馬刺橫掃騎士,鄧肯擁抱當時只有22歲的詹姆斯,耳語,「未來是你的」。然後又在2013、2014年再度殺入總決賽,兩次與處於熱火隊的詹姆斯對決,並且在2014年完成復仇,拿到了他的第5個總冠軍;但他又征服了詹姆斯,聽到他退役的消息,在社交網站上,詹姆斯並不掩飾他對鄧肯的崇拜:「這種年復一年的持久度無人比擬,作為一個鬥士,能與你對決是一種特殊待遇。在我們的運動中,職業精神往往會被忽視,但我知道應該從哪兒追求這種精神,那就是你。史上最偉大的大前鋒,向蒂姆-鄧肯致敬!」

他還是沉默之星。除了比賽,他從來不處於舞台的中央,或者說,他刻意迴避了主角的待遇,他引發了我們心目中的騷動,然後,躲在一旁,沉默不語。他完全沒有主角的覺悟,努力扮演一個配角,耐心地聽著波波維奇著調或不著調的批評乃至怒罵。每一個人新人在馬刺的第一課,就是觀看波波維奇痛斥鄧肯,「如果蒂姆這樣的MVP都必須忍受波波維奇,他們還有什麼資格抱怨呢」。

他還逃避球迷、贊助商們的追逐,他說:「我也可以變得平易近人,讓每個人都喜歡我;我可以敞開我的生活,得到更多的贊助合同,但這對我有什麼幫助呢?」

我們曾經以為,這個沉默的人會在退役後迅速被遺忘,就像我們急於擺脫青春的騷動,但我們發現自己錯了,他走得越遠,我們越想靠近他——退役後的鄧肯,到底在做什麼呢?

有些不經意的動作,有些隨口而出的話,突然會讓我們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想起他的身影。

帕克一邊傲嬌地說著鄧肯「壞話」,「新秀賽季他從來不和我說話」,一邊在與德維恩-戴德蒙玩了一次空接之後說:「上一次在我送出空接後,能夠跳那麼高夠著球的人,叫蒂姆-鄧肯。」

被他「摸禿」了的吉諾比利,仍然懷念著他的「動手動腳」:「什麼時候蒂姆要回來了,就把這退役的球衣拿下來,給他穿上。」

我們懷念的鄧肯,像一瓶珍藏的紅酒,時間越長越醇美,但都是真實的。

我們告別的,到底是哪個鄧肯?

他在沉默中演繹騷動,又在騷動中陷入沉默,像我們的青春,不可捉摸,有過苦,有過痛,到了最後,全都變成美好的回憶。

12月19日,馬刺的21號球衣,緩緩升向AT&T中心的上空,這個特定的儀式,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鄧肯的與眾不同——球衣退役儀式,不是常見的中場休息期間,而是安排到了比賽結束之後。他努力減弱自己的影響力,將球隊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

但很多人的人生,還是因為他而改變。

他改變了馬刺——波波維奇,歷史上最好的主教練之一,每一次繞著自家的房子轉悠一圈,都會告訴自己的妻子,「快感謝蒂姆!」R.C.布福德,馬刺隊總經理,在記者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幸運與榮耀:「是的,這20年,我們都在為蒂姆工作」。萊昂納德,聖安東尼奧的新招牌,在鄧肯離去的這個賽季,悵然若失,「他是我們的老大哥,他為我們帶來了一切,為我們樹立了標杆,為我們留下了傳統」。

他改變了聯盟——馬刺與他的成功,是每一個小市場球隊的信心來源;每一個超級球星願意為隊友做出犧牲,都會提到鄧肯的名字;從已經退役的奧尼爾,到剛進聯盟的唐斯、恩比德,都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從鄧肯身上學到了很多。「他對籃球的理解,他對比賽的態度,他對城市的忠誠,都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

他改變了我們——八零後眼裡的鄧肯,是老派的,他們從鄧肯那兒看到了「傳統、保守與堅持」。《體育畫報》的記者克里斯-巴爾德曾經在推特上詢問他的粉絲,「為什麼你們喜愛鄧肯」,只有來自加拿大、克利夫蘭與紐約的三位球迷給出了他想要的答案,「在鄧肯的身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他們認為鄧肯傳統、保守而且內向,每天都按時上下班回家」。而在關鍵時刻,他像八零後心目中傳統英雄那樣站出來,拯救世界,就像2014年總決賽之前,一向低調的鄧肯,通過記者向熱火球員發出戰鬥檄文,「這一次我們不會搞砸了」。

九零後眼裡的鄧肯,是新潮的。他們從鄧肯那兒看到了「幽默、風趣與自嘲」。他們不斷地描述各種與鄧肯有關的趣聞,將他視為一個天生的段子手——摸禿吉諾比利,惡搞帕克,以及「欺騙詹姆斯」。他會穿一件古怪的T恤,上面印有「三個人中,有四個人數學不好」,他會故作嚴肅地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看著身邊的人樂不可支卻仍然擺出一副嚴肅的臉。

1999年,作為心理學學士的鄧肯,受《Sports Magazine》邀請,親筆寫了一篇《蒂姆-鄧肯的心理學分析》,在文章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人生苦短,「有時候往往可以一臉嚴肅地去搞一些好笑的惡作劇」,並且調侃自己是NBA襠下被擊打最多的球員,「大衛-羅賓遜,不止一次在訓練中擊中了我的……好吧,按照你們的說法,腹股溝」。

但到了最後,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贏球,「籃球對我而言,不只是體育,他是一項腦力與體力兼顧的運動」。

將我們每個人看到、懷念的、沉默而又騷動的鄧肯結合在一起,就是真實的鄧肯,就是AT&T中心上空的21號,就是划過指縫的歲月流沙,就是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讓我們與最真實的鄧肯告別,讓我們與絢麗多姿的青春告別。

波波維奇說:「希望到他球衣退役的時候,我會沒事。希望我不會流下眼淚。」

再見,21號,我們不哭。



熱門導讀:



賽格,最後一面忘記了道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NBA 的精彩文章:

火箭射手群複製麥蒂時刻 鐵扎只用38秒變救世主
【預告】18日視頻直播7場精彩比賽 今日綜述:火箭三分創紀錄取勝

TAG:騰訊NBA |

您可能感興趣

再見了,我們的楊曼
再見了,再也不見了
說了再見,就不要再見了吧
再見了,再也不賤了
再見了,再也不賤
再見,就再也不見了
說了再見,就再也見不到
再見了,我們要走了!
你都來不及告別,就要說再見了
有的人說了再見轉身就會再見,有的人說了再見也許再也不見
再見!再也不見
再見啊,我又回來了
人永遠不知道哪次說了再見之後,就真的再見了
說再見,就再也不會見
致青春:我們明知不會再見,卻總要說一段長情的告白
再見,再也不見?
薛之謙:我們說好的再見不是再也不見
「謝謝你讓我遇見最美的你,再見了」
愛情公寓再見了!青春告別了!看完我竟然落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