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有一個問題小編一直比較疑惑,明清同為大帝國,為何在財政收入方面有著巨大的差距,明朝的賬面收入往往只有清朝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還少。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要向理清這其間的差別,還要先弄清當時王朝的幾項大宗收入。

中國古代王朝,其財政收入主要是田賦與人口稅,明清時期稱為地丁銀、地丁錢糧。明朝時,地丁銀是財政收入的大項目,而到了清朝時,鹽課和關稅的大量增加,成為國家稅收中的重要項目。

鴉片戰爭以後,厘金、洋關稅、官企業收入等又成為大項稅收。厘金是咸豐後期增收的稅收項目,光緒中期落實到國庫的數額是每年1600萬兩左右,而實際上遠超此數,宣統年間經清查後,實際厘金金額是4300萬兩。官企業收入,是指電報、郵政、鐵路等方面的業務收入,宣統年間年收入應在4700萬兩左右。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與明朝相比,清朝財政收入有幾個特點。

一,徵收數額大。明萬曆初年,年收入折各色通計白銀1461萬兩左右,而清代,以乾隆三十一年為例,為4854萬兩。清末為數更為巨大,宣統元年,全國總收入為2.81億兩。

二,商業稅在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裡所說的商業稅,主要指鹽課,關稅,以及茶課、礦課、落地稅等少量雜稅。商業稅收在平定三藩之亂後的康熙中期,約佔總收入的18%,乾隆中期增至近25%。

清後期由於又增加厘金、洋關稅等,比例更大,光緒中期已高達50%左右,由此則逐漸改變了往代王朝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田賦、人口稅的狀況。

三,實物的徵收大大減少,除漕糧及少量的雜用物、貢品外,其他賦稅絕大部分已徵收貨幣,主要是貴金屬白銀。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清代稅收出現這樣的變化和特點,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清代商品經濟比明代發達,白銀流通量大,而且外國白銀也不斷流入中國,鹽的銷售量大,鹽課稅增加,也大大增加了商業稅的比重。還以乾隆三十一年為例,僅關稅、鹽課就達1114萬兩,只這兩項就已接近明崇禎前期中央財政的總收入的1200萬兩,當然這只是白眼數字上的對比。

清代財政稅收數額大大超過明代,除了商業稅的大量增多外,還有幾個方面。

其一,耕地面積有所擴大,田賦相應增加。

其二,增加了前代不曾有過、或雖有但數額不大的徵收項目,如耗羨,雍正年間實行耗羨歸公後,火耗銀成為一項固定的收入,乾隆年間每年約征300萬兩;捐納,其中的「現行常例」,成為長期性收入,乾隆年間每年也有200多萬兩。

大明為何沒有大清有錢,最高峰時有近二十倍的差距

其三,明代地方一些自征存留支出的賦稅,在清代也歸入了國家賦稅。

此外,與清中期及以後的通貨膨脹(情況並不嚴重,學術界或稱之為溫和性通貨膨脹)也不無關係。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明清男人,若是被戴上了「綠帽子」,妻子只有兩條路可走
左宗棠為何不如李鴻章,一個致命硬傷最為關鍵
一個讀書人最不想當官的時代,情願自殘或是躲入深山老林
清朝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現在泛濫的後宮劇
「巴圖魯」這個稱號,不能單單理解為勇士、英雄之意

TAG:左都御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四大天王的面容有喜有怒?
袁大頭為何近幾年價值居高不下!
明明是滋補腎臟的腰花,為何有的人吃了卻是有害無益
清朝子嗣為何從多到少到幾乎沒有?
他是三國時期最猛的男人,沒有之一,為何生前沒有得到任何封賞?
為何小時候缺少的東西,長大了會要很多?
為何清朝後宮大多顏值偏低?背後竟有這種陰謀!
彭德懷一生無比精明,為何偏偏在朝鮮犯下了這個大錯
下面都沒有了的太監,為何在明清時期那麼火?
明英宗率領幾十萬大軍親征,為何沒有一場勝仗,反成了囚犯!
史上絕無僅有的三大荒唐皇帝,為何扎堆出在同一時代?
她年紀大、顏值低,為何會成為大明天子朱見深的一生摯愛?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只有十三陵?
為何在百慕大三角失蹤船隻發現大量金銀珠寶,究竟有多少呢
若有多年情分,為何我對你一點感覺都沒有
為何清末那麼爛,而清朝確實沒有多少昏君呢?
為何大明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好歹也是當今數一數二的大國,為何忍耐多年不打仗?
凌煙閣論功行賞,有人過高有人過低,秦瓊為何排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