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在美國當醫生——診所的運作

我在美國當醫生——診所的運作

我在美國當醫生——診所的運作



我的一位朋友在長島開了家診所。讀了十幾年書,他是負債纍纍的「負翁」。開診所要租房子,裝修,買檢查床和其它必要的醫療設備,他只好又一次走進銀行貸款。這種商業的貸款利息比較高,幸虧醫生這一行業收入有保證,貸款還是比較容易的。剛開始時病人少,但診所的租金、水電、護士的工資一點不少,更要命的是要買醫療責任險。這個保險一年要6萬美金,但沒有這個保險相信沒有哪個醫生敢開業,一旦出事,傾家蕩產也不夠賠。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拚命工作,一天要看40-50個病人,周末只休息一天。經過幾年的奮鬥,他終於還清的貸款,並買了房子。隨著病人逐漸增多,又有兩位醫生加盟——一位兒科醫生和一位婦科醫生。他們是合夥制,不是僱傭關係。這樣可以為周邊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朋友的經濟負擔。

為了改善就醫條件,他們租了附近一幢2層紅色的小樓,周圍綠樹環繞。步入診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明亮的候診大廳,有舒適的座椅和電視風光片欣賞,等候的患者可以看報紙、雜誌,還可以上網。每個醫生有一個單獨的診室,另外還有心電圖室、心臟負荷檢查室、超聲室,另外還有配餐室、休息室等。


由於前來就診的患者都是事先預約的,因此每天的患者數量比較平均,大概每個醫生20~30人。病人來了,先由護士接待。如果患者是第一次就診,那一堆表格是少不了的,如病人的基本情況,醫療保險信息,過去的病史、藥物過敏情況等等,然後護士測血壓、脈搏、體溫,有的還要測血氧。所有這些做完,護士會把患者領進醫生的診室。


患者進來,醫生都會站起迎接,與患者握手,一般要先寒暄幾句,象多年沒見的老朋友。氣氛融洽了就步入正題,醫生一般不會打斷患者的敘述,但如果跑題太遠了,會適當糾正。等患者說完了,醫生會說出自己的意見,給出診斷,建議做什麼檢查,用什麼藥物。如果時間允許,就診完了患者還要和醫生拉拉家常。其實很多慢性疾病,藥物治療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醫生的安慰。如談到高血壓的波動,醫生會向患者解釋:夏天人體通過擴張外周血管,排汗來保持體溫的恆定,這同時也自然降低了血壓,所以夏天高血壓葯可稍微減量;反之,在冬天,身體通過收縮外周血管來保溫,這就使血壓上升,這時降壓藥物要適量增加。


一個患者就診的時間約20分鐘,但初診患者至少需要45分鐘。第一次看病的過程叫做初次就診(Initial consultation),醫生花相當長的時間和病人交談取得彼此了解和信任。如果病人的年紀大,又有某些疾病,一大堆檢查是跑不了的。保險公司為這次看病的付費是一般診費的2-3倍。以後醫生對該病人有一定了解,如果病人是因頭疼腦熱來就診,醫生根據病史和檢查來作處理。也許有一大堆檢查單,也許只開幾片葯而已。所以醫生對病人的了解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國的醫療制度下,醫生其實是很難當的。因為每個病人對醫生來說基本都是初診病人,就診時間一般只有5分鐘。這麼短的時間想把病情弄清楚,簡直是在世華佗了。

美國的這種醫患關係一經建立,一般可維持終生。我的朋友開診所10餘年,他已經有8000餘位病人。這些病人是他的衣食父母,而他良好的服務也讓這些患者成了他忠實的信徒。這種家庭醫生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患者之間比較熟悉,醫生對患者的病情把握的更准,可以讓患者少做很多檢查。


如果患者的病情超出了醫生的業務範圍,該怎麼辦呢?下面舉例來說。


湯姆是費醫生的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壓,他到診所看病,如果病情控制得好,費醫生開處方,湯姆繼續他的治療。


一天湯姆來到診所,他抱怨胸口悶痛,好像喘不氣來。心電圖異常,像是心肌缺血或梗死。費醫生叫他馬上到醫院急診室,同時他把心電圖傳真到心臟專科戴維醫生的辦公室,並在電話中把湯姆的病史癥狀告訴戴維醫生。根據這些資料,戴維醫生同意費醫生的診斷,他打電話到醫院安排湯姆的治療,同時他本人停止自己診所的工作,趕往醫院。這時醫院醫生已開始為湯姆做檢查和緊急處理,等戴維醫生到達醫院,湯姆已經躺在心血管造影室的病床上。造影顯示湯姆的冠狀動脈堵塞,戴維醫生擴張了動脈,並在堵塞部位安放了支架,湯姆化險為夷了。


比利發燒咳嗽,肺有羅音,費醫生懷疑他患肺炎,給他抽血化驗,並叫比利到放射科克醫生辦公室照X光胸片。胸片顯示大葉性肺炎,費醫生得到結果後,馬上安排比利住院接受監測和靜脈滴注抗菌素。如果胸片基本正常,費醫生讓比利回家口服抗菌素,並囑咐他如果病情有變化,應馬上與醫生聯繫做進一步的處理。

傑西感覺腹部不舒服,而且疼痛逐步加劇。她來到費醫生診所,費醫生懷疑他患有闌尾炎,把她轉診到外科醫生劉易斯的診所。經過檢查證實傑西得了闌尾炎。傑西和劉易斯醫生分頭去醫院,劉易斯醫生為傑西進行了闌尾切除術。


美國醫生和醫院的關係比較複雜,象戴維醫生和劉易斯醫生這樣的,他們自己開有診所,但也和醫院有合作關係,需要做手術的時候,他們會把病人帶到醫院,利用醫院的設備進行手術,然後和醫院按比例分成。


上面簡要介紹了診所的運作,實際上美國醫生的執業方式多種多樣。個體開業、單專業合夥、多專業合夥、醫院僱員、醫學院臨床教授兼醫生等等。醫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執業方式。在報酬上,收入最高的是個體開業,最低的是醫學院臨床教授兼醫生。這個與國內的情況真好顛倒過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個體開業是多勞多得,而且成本控制的好。而單位越大一般效率越低,官僚主義越嚴重,浪費越多,所以成本越高,可達總收入的70%。加上大單位一般獎勵機制差,干多干少一個樣,那醫生幹活的動力自然就小了。


到底是選擇醫院還是自己開業,那就看個人喜好了,因為各有各的好處。


受聘於醫院的好處是醫生有固定的工作時間,穩定的收入,同時避免運營私人診所的各種行政事務,而且病人充足,這在私人執業之初是很難達到的。醫院在聘用新畢業的醫生時,會開出比他們自己開業頭一兩年高出許多的工資。如骨科醫生起薪是50萬美元一年,髖關節和關節整形醫生為597,000美元,脊柱外科為452,000美元。醫生還可享受5個星期的帶薪年假,兩個星期帶薪的繼續教育機會。結果醫院獲得很多新的畢業生,雖然開始醫院有點虧,但這些醫生會把病人帶到醫院來進行手術,可為醫院創造利潤。如果2年過後這些醫生不能給醫院帶來超過其工資的利潤,他們的工資就會大幅度下降。

個體開業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在醫院,管理者會告訴醫生在哪裡動手術,使用什麼樣的設備和材料。而自己執業時,醫生完全是由自己來選擇做什麼,自治權是最主要的區別。私人執業另一個重要的動力是多勞多得。在醫院就業無論醫生看多少病人他的收入是不變的,他們就沒有動力去看更多的病人。如果擔心剛開業沒有足夠的病人,新畢業醫生可以加入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醫生執業團體,這個團體有足夠的病源和行醫場所,醫生不必花巨資另起爐灶,在保障自主權的前提下,仍然獲益頗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新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睡眠不足與腸道細菌的變化有聯繫
阿茲海默症的「閃光治療法」
這張感人的醫患照片刷屏了……
告訴你疫苗的七個小真相!
2016醫療領域重大人物事件回顧

TAG:創新醫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中國醫生叛逆如孩子時,美國醫生正在當回頭的浪子
中國醫生真的不如外國醫生!
吳永健 幫美國醫生救場的中國醫生
你關心的都在這!赴美生子@醫生醫院問題匯總
實拍:在中國謀生的越南美女,騙家人說在當醫生
舌診看全身,自己當醫生
實習醫生在婦科醫院上班,讓美女脫衣治療卻被當作色狼39
韓國醫生在飛機上酗酒鬧事被美國FBI逮捕
終於忍不住了!在美生完孩子的伊能靜與國美醫生開打跨國醫療糾紛戰
大醫生-當外科醫生遭遇「完美主義」
生活中竟然有能當「心理醫生」的食物
美國醫生被中國體檢強烈震驚!
泰國醫生開2銖診所幫助窮人看病
實拍外國婦科男醫生,國外婦科檢查的男醫生真實工作環境
讓心臟「唱歌」 美國醫生可以幫你
來自港澳台、美國的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聚齊,他們都說了啥?
作為醫生,你會鼓勵身邊的孩子當醫生嗎?
醫生在檢查他的左眼時目瞪口呆,他的所作所為更是讓醫生無言
「啞科」醫生不好當 走近兒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