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於洪君:20世紀50 60年代中印兩國反目成仇的緣起,從政治失信到兵戎相見

於洪君:20世紀50 60年代中印兩國反目成仇的緣起,從政治失信到兵戎相見

作者|於洪君,全國政協外委會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前駐烏茲別克大使、原中聯部副部長、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高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於洪君授權《首席戰略官》發布


編者按:作為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兩國在國際舞台上承載著越來越重的分量與責任;歷史上兩國關係的反覆,和平友好與劍拔弩張交替呈現,使得學術界不斷反思兩國關係中的隔閡為何得不到長期有效的解決。本文從20世紀50~60年代中印兩國衝突的背景出發,分析了損害兩國政治互信的原因,包括印度利用Tibet問題影響中國統一、中國對印度的反擊等。

中國與印度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也是擁有漫長的共同邊界的鄰國。1950年代前期,中印兩國以及緬甸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睦鄰友好的外交佳話。然而,自1950年代中後期始,雙方反目為仇,關係日益緊張,各領域聯繫和交往幾近中斷。其原因在於,當時的印度政府利用Tibet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從根本上瓦解了兩國政治互信的基礎,同時又不斷蠶食中國領土,製造邊境衝突,最終引發大規模邊境戰爭。


一、印度干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兩國政治互信


中印兩國關係惡化,表面上看似乎始於1959年。而實際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於特殊的地緣條件,印度早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就與中國Tibet地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947年印度獨立後,執掌國家權力的民族主義勢力,一直企圖把Tibet從中國版圖上分離出來並實現對Tibet的控制。


印度新政權對Tibet的圖謀,國際社會當時已有目共睹。據澳大利亞學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其所著《印度對華戰爭》中披露:「印度一獨立就繼承了英國對Tibet的政策。最後一任英國駐拉薩代表理查遜居然保留原職務代表印度。」理查遜自己也說:「原有人員全部保留下來,唯一明顯的變化就是換了國旗。」1949年年中國民政府撤離Tibet時,圖謀獨立的Tibet上層勢力,曾請求印度提供武器彈藥,幫助組建藏軍,「印度表示同意,並派遣一名高級陸軍軍官赴藏,辦理軍事援助事宜」。馬克斯韋爾分析說:「在印度人看來,不管從哪方面考慮,繼續把中國的勢力從Tibet排除出去,顯然符合印度的利益。因此,印度新政府的政策,同舊政府一樣,也是以排除中國在Tibet的勢力和加強印度在Tibet的勢力為目標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印度出於自身外交需要,很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發展對華關係上表現積極。印度總理尼赫魯1954年訪華時,曾就兩國關係說過不少好話。但在與中國交往時,印方常常流露出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甚至堂而皇之地提出非分要求。中方敏銳地察覺到,印度領導人對Tibet的地位,特別是印度與Tibet地方的關係,抱有不切實際和非常有害的幻想。因此,正如馬克斯韋爾所說:「甚至在中國共產黨人取得政權以前,他們就已抨擊印度,特別是尼赫魯,懷有』吞併Tibet的帝國主義野心』。」

於洪君:20世紀50 60年代中印兩國反目成仇的緣起,從政治失信到兵戎相見



(印度總理尼赫魯與毛澤東會談)


回顧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中印關係,不難看出,中印兩國在Tibet問題上有著根深蒂固的矛盾。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布將進軍Tibet時,新德里向北京發出照會,警告中國,稱此舉將嚴重損害印度等國為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所作的努力。中國軍隊入藏後,印度再次提出抗議,對所謂中國「入侵」Tibet表示遺憾。當時,中國以非常強硬的態度答覆印度:Tibet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Tibet問題完全是中國的一個內政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進入Tibet,解放Tibet人民,並保衛中國邊疆。如果某些不友好的政府利用中國對Tibet行使主權一事作為借口,進一步對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進行阻撓,那只是再一次顯示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敵對態度而已。

此後,中印兩國圍繞Tibet問題多次過招。中方一再警告印度,Tibet問題決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1954年,雙方就中國Tibet地方和印度的通商和交通問題達成諒解,簽署了相關協定。也正是這份協定的序言,確認了中方最早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可以說,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先是針對印度的。


1957年元旦,中國的周恩來總理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度過的。那時,Tibet分裂勢力的活動日漸加強,印度對其的支持也漸趨公開。周恩來在同尼赫魯會談時,不可避免地要談Tibet問題。在會見達束負方面在印度的「代表」時,周恩來警告他們:在Tibet「搞叛亂,反對國家,是不允許的。在Tibet搞,我們要管,在噶倫堡搞,印度要制止。有人想把達束負留在印度,搞Tibet獨立,這是走不通的」。


達束負手下這幫人與印度某些勢力有著特殊關係,周恩來這番話顯然是說給印度聽的,是在向印度施加壓力,提醒他們在Tibet問題上必須謹言慎行。1957年1月6日,回到北京後的周恩來利用會見印度尼西亞外長的機會,明確指出:「美國企圖在Tibet搞顛覆活動」,「策動Tibet在噶倫堡的壞人陰謀搞獨立。」這番話無疑是告知國際社會,中國已經認識到,印度正在成為Tibet分裂勢力的境外基地和大本營,印度某些勢力是鼓動Tibet分裂、破壞中國統一的推手。這時,中印兩國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關係的基礎已經動搖。雙方對此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二、中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同時盡最大努力維護中印關係


1959年3月10日,Tibet上層集團藉助境外勢力支持,發動了武裝叛亂。中國政府做出了平息叛亂、改組Tibet地方政府、改組藏軍、實行政教分離、在Tibet實行民主改革的重大決策。這時,中方明確宣告:Tibet叛亂與印度有關,英美兩國把印度推到第一線,叛亂指揮中心就在印度噶倫堡。中國對印度的不滿,此時已昭告天下。

而印度當局則對中國平定Tibet叛亂並進行民主改革感到恐慌。1959年3~5月間,尼赫魯在印度議會連續八次講話,指責中國對Tibet進行「武裝干涉」,對Tibet受到的所謂「壓迫和鎮壓」表示「非常同情」。他所領導的執政黨國大黨,不但成立了「支持Tibet人民委員會」,同時還要求召開國際會議,解決「Tibet問題」。當年3月底,印度為達束負等人提供「政治避難」,中國當時表示這是「通常的國際慣例」,沒有深究。但印度違背不容許達束負從事政治活動的承諾,幫助他連續發表叛國性的聲明,並且將這些聲明刊登在印度駐外使館公報上。社會黨組織反華聚會,衝擊中國駐孟買領事館,侮辱中國領導人,這是中方絕對不能容忍的。


當年4月15日,中方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觀察家評論,題目是《不能允許中印關係受到損害》。由周恩來親自審定的這篇評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4月26日,印度外交部外事秘書杜德發表談話,攻擊中國平定Tibet叛亂,誹謗Tibet民主改革,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壞的影響。


這時,中國對印度繼承英國殖民統治「不光彩的遺產」、干涉中國內政,開始進行公開批評。與此同時,中方又非常看重中印關係。毛澤東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反覆研究涉印問題。為維護中印關係長期穩定,中方從大局出發,最初對印度反華表現得相當克制,批評有理有據,力求仁至義盡,不傷和氣。


印度領導人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中國在Tibet問題上迴旋餘地有限,繼續干涉Tibet事務,試圖迫使中國讓步,以保障印度的「特殊利益」。在這種情況下,1959年4月28日,中方以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決議方式,進行了適度反擊,但語氣平和。決議指出:「最近印度某些政界人士中出現的極不友好的干涉中國內政的言行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誠懇地希望消除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使兩國之間偉大而悠久的友好關係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於洪君:20世紀50 60年代中印兩國反目成仇的緣起,從政治失信到兵戎相見



5月6日,《人民日報》以《Tibet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為題,發表編輯部文章,繼續向印度施壓。但在組織撰寫和討論修改這篇文章時,中方仍特別慎重。毛澤東指示相關部門「不要直接臭罵尼赫魯,一定要留有餘地,千萬千萬」。周恩來也特別指示,寫作時要引用尼赫魯1954年訪華時說過的好話。


對於印度外交部外事秘書杜德的談話,中方決定由駐印大使潘自力出面,提交中國外交部書面談話,作為正式答覆。這份書面談話反映中國政府立場,立論友好,措辭講究,觀點明確,其主要內容是:杜德先生把中印關係最近出現的不正常現象的責任推到中國方面,這是中國政府完全不能同意的;Tibet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在那裡平定叛亂,進行民主改革,完全是中國的內政,別的國家沒有任何權利以任何名義、方式進行干涉;Tibet叛亂髮生前後,印度出現大量誹謗中國的言論和行為,不論用「言論自由」或其他什麼「自由」來解釋,其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破壞中印友誼的性質是無法改變的;印度政府的負責人公開懷疑中國正式公布的文件,指責中國政府,以及隆重歡迎達束負喇嘛等言行,不管主觀意圖是什麼,客觀上都無疑地起了鼓勵Tibet叛亂分子的作用。


中方以維護中印關係穩定為出發點,期望中印關係回到良性發展軌道,對這篇書面談話相當謹慎,數易其稿。毛澤東審閱簽發這份談話稿時,親筆加寫了這樣一段話:「印度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一千多年來是如此,今後一千年一萬年,我們相信也將是如此。」他寫道,由於美國在台灣、南朝鮮、日本、菲律賓有很多針對中國的軍事基地,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和鬥爭方向在東方,是美帝國主義而不是印度。毛澤東特別指出:「印度不是我國的敵對者,而是我國的友人。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此外,毛澤東還鄭重承諾:「Tibet叛亂的平定和進行民主改革,絲毫也不會威脅印度。」至於兩國近來發生的爭吵,「不過是兩國千年萬年友好過程中的一個插曲而已,值不得我們兩國廣大人民和政府當局為此而大驚小怪」。


此時,印度領導人已被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所左右,聽不進中方的肺腑之言。中國駐印度大使潘自力,竟因這篇談話被召到印度外交部,聽取「憤怒的答覆」。印方不理解毛澤東苦口婆心的友好表態,反而認為中方使用了「不禮貌和不適當的語言」。不過,在Tibet問題上,尼赫魯自覺理屈,不得不反覆申明,印度不敵視中國,不干涉中國內政,渴望對華友好。印度攻擊中國的文字風暴,一度有所減弱,但是,在兩國邊界問題上,印度沒有收斂。在所謂「前進政策」驅使下,印軍不斷侵犯中國領土,致使兩國邊境局勢持續緊張。


三、印度蠶食中國領土,中國絕不接受既成事實


中國和印度擁有大約2000公里的共同邊界,歷史上從未正式劃定,但按照自然形成的管轄範圍,有一條傳統習慣線,作為雙方實際邊界線。這條線東段從中國、緬甸、印度交界處起,沿喜馬拉雅山南麓,至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處;中段從中國、尼泊爾、印度三國交界處起,沿喜馬拉雅山山脈,至西段東南端;西段系指中國新疆、Tibet沿喀喇崑崙山脈同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接壤的邊界地帶。


中印邊界問題非常複雜。1970年代,位於中印之間的錫金被印度兼并,中印邊界又多了錫金段。所以,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其回憶錄中寫道:「中印邊界共分為東、中、西段和錫金段,除錫金段已由歷史界約規定外,其他每一段都存在爭議。」戴秉國指出:「中印兩國從來沒有形成過公認的、法定的邊界線」,「但有一條兩國人民在歷史上形成的習慣傳統線」。至於中印邊界錫金段,他說:「這段邊界雖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規定,但也未正式勘定。」

於洪君:20世紀50 60年代中印兩國反目成仇的緣起,從政治失信到兵戎相見



(中印兩國邊界爭端)


19世紀下半葉,當時統治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在中印邊界西段搞了一條所謂的約翰遜線,但中方未予承認。1914年3月,英國、中國和Tibet地方當局的代表曾在印度的西姆拉開過一次有關Tibet問題的會議。會後,英國代表麥克馬洪誘使Tibet地方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權,以秘密換文方式在東段搞了個「麥克馬洪線」,將位於中印邊界東段歷來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劃歸英屬印度。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批准和承認英國殖民當局的單方面劃界行為。中印兩國建交時,雙方也沒有討論過兩國邊界問題。


1951年中國和平解放Tibet後,印度受擴張主義驅使,開始蠶食中國領土。到1953年時,中印邊界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基本上全被印度佔領。兩國邊界中段,印度除佔據了英國人原來佔領的土地外,1954年後又侵佔一些新地方。1954年出版的印度地圖,將當年英國人所劃的中印邊界線,完全當成了中印國界線。1956年後,印度在西段又侵佔了名叫巴里加斯的地方。


這樣一來,中印之間便形成了面積相當大的爭議區,總共涉及12.5萬平方公里,其中西段3.3萬平方公里,主要在阿克賽欽地區;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東段9萬平方公里,包括麥馬洪線以南至東段傳統習慣線之間的廣大地區。中方從未承認麥克馬洪線,對印度單方面改變兩國傳統習慣線,更是堅決反對。但由於中方當時主張談判解決兩國邊界問題,對印度侵佔中國領土採取了剋制態度,所以,無論是1954年尼赫魯訪華還是1956年周恩來訪印,雙方都未深入討論邊界問題。印方提到兩國東段邊界問題時,中方只是重申,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願意以實際控制線為基礎,共同維護邊界現狀。也正因為如此,直到1958年以前,中印邊界局勢大體上還是穩定的。


1958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向中國提交一份備忘錄,就中國修建連接Tibet和新疆的阿克賽欽公路提出交涉,指責中國通過均可爭辯的印度領土建築一條公路「令人驚訝和遺憾」。當年12月,尼赫魯直接致信周恩來,公然表示中印之間不存在邊界爭端,企圖讓中國接受印度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即成事實。中國政府通過外交復文和周恩來複信,重申了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中印之間存在邊界爭端,雙方暫時保持邊界現狀,阿克賽欽屬於中國領土等一系列原則立場。


1959年3月,印度總理再次致信中國總理,進一步向中方提出領土要求,依據竟是1954年它單方面改劃後的地圖。此後,印度軍隊繼續蠶食中國領土,雙方邊境摩擦增多。中國領導人進一步認識到,印度擴張主義分子繼承了英國殖民統治的「不光彩的遺產」。「英帝國主義分子與印度擴張主義分子……公開干涉中國內政,妄圖把Tibet拿了過去。」1959年4月19日,毛澤東在會見義大利共產黨代表團時表示:「Tibet叛亂,世界資產階級找到了好題目。18日,我們已經佔領了所謂麥克馬洪線的幾個重要據點。」


1959年6月,印度出兵侵佔了麥克馬洪線以北屬於中國的塔馬頓、朗久和兼則馬尼,試圖在更大範圍內武力改變邊界現狀。8月25日,侵入朗久地區的印軍對中國軍隊開火,中方被迫還擊,兩國邊界第一次發生流血衝突。在此前後,尼赫魯連續10次在印度議會發表談話,一再聲稱麥克馬洪線是印中國界,並且硬把印軍越境挑釁說成是中方「侵略」。9月7日,他在印度議會發表了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的中印關係「白皮書」。


在印方一意孤行導致中印關係持續惡化、兩國邊境形勢面臨失控危險的情況下,周恩來自8月27日起,連續召集外交、軍隊等部門負責人開會,研判形勢,制定對策,向毛澤東直接報告。為挽狂瀾於既倒,9月8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決定,複信尼赫魯,再次闡明中方對兩國邊界問題的基本立場。信中說:中國政府不能承認過去英國侵略中國Tibet所造成的局面,不能以此作為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根據。他建議印度立即撤回越境軍人和行政人員,恢復兩國邊界久已存在的狀態。這封信,中方是進行了認真準備的,用毛澤東的話說:「我們研究了一個禮拜,信是講理的。」(未完待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蘇寧金融研究院黃志龍: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土地供應將成樓市調控的關鍵
中國戰略思想史:秦時代戰略思想之張儀與司馬錯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四十六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什麼信號?
奧巴馬「懟」特朗普 美劇又有新劇本了!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圖說館:諾基亞3310復刻版 17年後相見
抗日老兵時隔60年再相見,一個動作,13億中國人為之落淚
時隔40年再相見 川崎Z650ABS中國發售
諾基亞3310評測:穿越十七年與你再相見
400萬法拉利撞上200萬的輝騰,雙方相見反而笑了起來
171015 與侯明昊再次相見 這個周末你愉快嗎?
100歲將軍夫人回國,94歲老兵前往相見,場面讓人落淚
「90秒擁抱」,他騎行2000公里,只為與「她」相見
400萬法拉利撞上200萬大眾輝騰,兩車主相見,反而笑了起來
魅族 Pro 7,7月26 日來相見
《夢100》2周年!高橋廣樹在魔都等待與你相見
216-1:彈指十年間蘭友再相見——安徽行(上)
巔峰之戰,與你相見!國際賽7月16日看點
2500年前,東方與西方第一次兵戎相見
血族禁域漫畫第99-100話南宮月見夢裡與你相見
一年內舉行七次「大演習」,1937年中日之間已難免干戈相見
2017年「新冒出」的10件五金工具,好用不貴,每一款都讓30歲以上男人「相見恨晚」
30歲男人相見恨晚的8個潮品,最便宜不超過20元
2017年新出來的10件五金工具,不貴好用,每一款都讓30歲以上水電工「相見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