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中國美術報》第48期 美術新聞

當今的中國藝術界展覽一場接一場,策展人作為這其中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從藝術家的選擇、作品的定位、以何種的方式呈現、作品所需要面對的受眾人群等都成為支撐策展人以及整個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目前,中國策展人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期,這個20世紀的舶來品正逐步趨於流行,大大小小的策展人相繼活躍在國內乃至國際的舞台上。面對如此局面,探究當下策展人在當代語境下的困惑和方向,反思中國策展人所面臨的問題就具有了深遠的意義。


12月8日至9日,「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在廣東美術館召開,來自國內外各大美術館、藝術機構和藝術學院近30位館長、學者及策展人分享了各自展覽策劃的經驗和新理念。論壇分四個主題演講「媒介語言及策展觀察」「20世紀中國美術狀態研究」「區域生態及個案研究」「現代主義藝術在中國」,以及三個專題圓桌討論。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告訴記者:「之所以將主題定為『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是因為當下這個時間框架內,科技飛躍不但促進全球化並改變人們生活方式,高速網路、人工智慧、生物基因等科技也為藝術的樣式和媒介提供無限可能,趨於擴散的藝術形態與集中式的美術館展示之間急需謀求一種平衡。所以如何構建與這一時代相適的策展機制,是本次論壇的討論核心。」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論壇現場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在開幕式上致辭


目前,策展人存在著被概念化的傾向,甚至有「策展人就是掛畫人」的誤解,對此,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濤曾有過解釋,「現在國內所理解的策展人,其實是獨立策展人,特指根據自己獨特的學術理念來策劃組織藝術展覽,通常是一個臨時的項目。所以,這些策展人要有十八般武藝,既要有學術,又要會推銷,還要找贊助,看起來更像一個生意人……而博物館、美術館等非營利性藝術機構的策展人是專職負責藏品研究、保管、陳列及策劃、教育推廣等的專業人員,也就是常設策展人。」在此次論壇的發言中,也能明顯感覺到這種區別。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以齊白石誕辰150周年展覽為案例,闡述了他在面對20世紀中國藝術的展覽時所進行的思考。從展前對齊白石自傳的研究,到展廳入口白色石頭的擺放、電子書的運用,再到展後與觀眾用信札的方式回答館長提出的問題,吳洪亮在思考策展過程中如何找到中國的敘述方式和中國傳統繪畫變革的自身的脈絡。而關山月美術館策展人丁瀾翔則分析了在策展過程中把藝術史的研究和田野考察進行結合的經驗,他認為,一個美術館或博物館的展陳都需要一個敘事。他從關山月的《山村躍進圖》畫面中提出的問題入手,深入圖像所在地進行考證,從而形成一種敘事語言,這些資料也構成了作品和展覽的一部分。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於洋也認為,一個文獻性的展覽,突破局限並實現拓展,實現一個展覽空間和展品的意義,是這個展覽的價值所在。

張婷婷: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 由「當代語境下的多位思考——廣東美術館2016策展人論壇」談起



受聘策展人合影

現代媒體手段的運用也為展覽的傳播提供了更多途徑,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就談到在策劃傳統書畫展覽時,首次運用網路直播形式就達到實時在線5萬人次,讓人分外驚喜。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學院副院長彭鋒的《現代主義在中國:既太早,又太晚》,蔡濤的《譚華牧、丁衍鏞和關良:東亞現代洋畫運動與「國畫」發明》等發言也意味著我們對於近代中國美術以及館藏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除此之外,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也從制度上對公立美術館有了更高的學術要求,使得策展人越來越成熟,似乎逐漸恢復到「curator」在創立之初「藏品保管員」的本意。


與此同時,獨立策展人視野關注的範圍則更加廣泛,如當代藝術介入社會生活,新技術、新概念的跨領域、跨學科之間的合作等。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教授韋一空介紹了香港的藝術項目社會活動,如以遊行式的展示方式針對城市翻新計劃對本地環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針對外國人的婚姻、新移民、在港菲佣的生存現狀所做的社會藝術項目等,也請一些包括東南亞、歐美的藝術家進行討論。他認為,藝術項目在社會教育中的作用很重要,藝術的形式是讓大家去表達,摒棄文化之間的差距,向尚未懂得如何欣賞當代藝術的公眾介紹當代藝術實踐。德國凱瑟斯勞騰理工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專業教授馬蒂亞斯·普法夫介紹了虛擬攝影與虛擬現實,他所呈現的虛擬世界及博物館展覽和計算機成像技術結合會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跟藝術作品發生聯繫,同時他也拋出了一個命題:計算機程序算不算藝術?儘管答案還有待商榷,但可以感受到新科技帶來的新體驗的巨大吸引力。菲利普·齊格勒來自德國ZKM藝術與媒體中心策展部,他談到一個如何把全球化變成本地化的問題;巴黎一大在讀博士、獨立策展人田雪則提出了有機策展的概念,這類展陳形式通常不避諱策展人的主體性,而給觀眾帶來獨特的觀展體驗。藝術家、策展人蘇磊則認為信息交換和智能分析成為全球文化流動發生的條件,基於個體感知和正在成為社會主體的第三方之間的文化互動,也許是未來文化發展的核心問題。而法國的獨立策展人特里斯坦·科米爾則認為現在對策展人的濫用其實是對藝術品光環的一種損失,強加給觀眾的解讀會阻止觀眾和藝術品的直接交流。而策展人對形式的轉換是必要的,不能只用語言邏輯來吸引觀眾看展覽,而是真的做一種東西在人與人、思想與思想之間傳播。


儘管國內策展人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機構、政策正在逐步完善策展機制。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管項苙蘋所講述的「上海雙年展之路」也是中國策展人不斷成熟的過程。在論壇現場,王紹強代表廣東美術館為新聘請的16位策展人頒發了策展人聘書,為建立美術館和策展人強強聯合的機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策展機制,不會太晚。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威尼斯在召喚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介紹(上)
嫣如:書法話語權如何去把握
沈語冰:「亂書」使中國式書寫 成為一門普世語言
林木:太廟「三絕」與皇帝新衣
2016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採風寫生作品展在國展美術中心開幕

TAG:中國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天真者的藝術」策展隨想
2017高雄國際攝影節徵集青年策展人策展方案
2017紐約軍械庫藝術展公布策展人
大事件 | 羅博十年:112個「媒體策展」封面再現,藝術與商業跨界無法替代的語言!
我和一位90後策展人聊聊:「中國藝二代出國讀藝術」這件事
策展何為?青年策展人在杭質疑與反思策展話語權
策展人梁井宇談建築雙年展的中國館
北京講座|當代思潮下的中法策展實踐
一個策展人的建議 寫在2016紐約弗里茲前
我和一位90後策展人聊了聊出國讀藝術這件事
恩吉·朱擔任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策展人
攜手藝術家彭薇、王釗,《羅博報告》2017封面策展藝術專場第二季來啦!
胡軍為好友策展 張曦個人攝影展於北京展出
「策展米開理」展覽 - 北京篇章
《中國簡帛文化展》策展人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歐洲藝術品策展商Juniqe完成1400萬歐元B輪融資
798畫廊面臨「倒閉潮」?策展人:藝術跟商業是兩回事
無藝術,不生活:《羅博報告》2017封面策展藝術沙龍明日開啟!
「生聲不息」入選文化部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