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遵義會議後獲悉敵我比40萬:3萬,何去何從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80年前那個秋冬之際,當三支九死一生的紅色大軍在西北黃土高原緊緊擁抱的時候,他們用雙腳丈量、用血肉鋪就、用意志鑄成的長征路,便成了一座豐碑。在他們當年走過的萬水千山,如林的紀念碑巍然屹立,而他們經歷過的一個個不朽瞬間,也如同這一座座紀念碑一樣,高高聳立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今天筆記聊一聊遵義會議。】
遵義城裡這座建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中西壁合的二層建築,至今仍是這座黔北重鎮最醒目的標誌——人們的心目中,它與延河邊上的寶塔和北京的天安門一樣神聖。
這本是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柏輝章不曾想到,他在老家用以光宗耀祖的這座小樓,竟然見證了中國革命的一次重大轉折。
柏輝章公館二樓有一間比公館內其他屋子大得多的屋子,被作為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會場。屋子中間放一張長方形桌子,是從附近學校借來的。桌子上擺放了幾小堆當地產的糖食、點心,然後就是十幾副茶杯。桌子周圍擺放著木質椅子、藤椅、長條木凳。還有一盆木炭火的火盆。
1935年1月15日傍晚7時開始了這場註定成為歷史濃墨重彩一筆的轉折性會議,吃過晚飯的人們陸續來到這裡。王稼祥是用擔架抬進來的。人們幫助他起身,坐到一張舒適的藤躺椅上。
參加會議的共二十個人,除了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還有列席的各軍團負責人以及《紅星報》社社長。據伍修權回憶,這些人的名單為:「政治局委員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朱德、陳雲,政治局候補委員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李德為列席身份,以下的列席者還有「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三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五軍團政委李卓然,《紅星報》社負責人鄧小平到會採訪(頁末註:會議後期在毛澤東竭力舉薦下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
會場沒有排名次,也就沒有排座位,戰爭環境中開會常常如是,有時還在溪邊田中。各人隨便找一個地方就坐下來了。
15日開始到17日結束的遵義會議充滿了思辨,充滿了反思,也充滿了希望,最後形成四項比較務實的決定:
(一)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
(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剛剛過了41歲生日的毛澤東不僅在失去指揮權兩年零三個月後重新贏得了紅軍,而且真正進入了黨的核心領導層。
那一刻,平均年齡34歲的20位與會者,決定了長征的命運,也從此將中國的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毛澤東說:「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是一條真理……我們認識中國,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彷彿是歷史的巧合: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遵義會議正好是14年,而從遵義會議到新中國誕生也正好是14年。
不過,此刻的毛澤東不可能有絲毫的喜悅。
前有川軍上百個團已經沿長江布防,截斷了紅軍北上的去路,後有浩蕩而來的蔣介石的中央軍追剿部隊。敵我之比達到了空前的40萬:3萬。
臨危受命的毛澤東,能夠引領這條風雨飄搖的航船,衝出險象環生的狹窄航道嗎?
※毛主席親測於都河選定紅軍長征第一渡,開始漫漫征途
※毛主席灑淚湘江,此戰損紅軍大半,洋顧問徹底失軍心
※毛主席麾下王牌:12軍,上甘嶺上寫春秋
TAG:陳春筆記 |
※比特幣暴跌14.5%背後:大戶提前獲悉將下挫的消息
※朗措瑪的108 萬盞明燈×今皆懺悔×普獲悉地
※勿忘國恥:9·18事變前夕 獲悉中國處決日軍間諜後日本政府大喜過望
※晚年宋慶齡很想見宋美齡一面,宋美齡獲悉後只回復了四個字
※宋慶齡晚年想見宋美齡一面,宋美齡獲悉後,只冷冷地回復了四個字
※這個曾經殺人不眨眼的人,獲悉毛主席逝世,竟然嚎啕大哭,傷心至極
※租界巡警獲悉陳賡的槍比他的好,後果很嚴重!為何又反笑自己多疑
※二手潛艇回國路上失蹤 31年後殘骸被發現 獲悉後海軍司令扣下扳機
※獲悉哪位開國大將去世後,許世友上將在家禁不住嚎啕大哭?
※休城真要有大動作?美記:獲悉火箭得CP3幾率很大
※犧牲在朝鮮最年輕副軍長,帶血字條震撼眾人,毛主席獲悉沉默許久
※珍珠港事變之前中國已獲悉並告美、蘇,情報從哪來?答:無間道
※號外!泰國總理宣稱已獲悉「英拉身藏何處」:所在國家態度是關鍵
※寶寶一歲前為啥不要吃鹽? 爸媽們獲悉道哦!
※老人撿回一塊像貓眼的奇石,獲悉真相後驚到了!
※新婚剛懷孕就獲悉老公有兩個大孩子要養,我含淚做出一個抉擇!
※起義將領傅作義初任水利部長時無實權,毛主席獲悉後親自干涉
※獲悉俘虜了這位國軍兵團司令,向來嚴肅的林彪竟然高興得跳起來了
※專家剛剛一席話竟泄露中國底線和王牌!韓國獲悉後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