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明代戲曲以北雜劇為主,北雜劇中男性角色多,女性角色少,所以《脈本》「穿關」中女性服裝名目也就比較少,只有42種,形成了44種套裝。若除去仙怪女性服飾,則只有32套。這些套裝,根據穿戴者情況,可劃分為兩大類型:夫人套裝、市井女子套裝。

夫人套裝主要是指官僚配偶的服裝,約有10套。這些套裝的特點是:1,多用「補服」,如「補子襖兒」、 「補子袍兒」、 「補子圓領」等;2,老年品婦,頭戴「塌頭手帕」,勒「眉額」。中青年夫人戴「(髟狄)髻頭面」或「花箍」,番將夫人戴「罟罟帽」。

市井婦女套裝大體分為六小類:

1,尼姑、道姑套裝。尼姑穿戴「僧帽、僧衣」,服飾名目與男僧同。女道穿戴「腦搭兒、邊襕道袍、絛兒」,冠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變化:道姑戴「全真冠」或「道冠」,道童戴「秦巾」。所以,女道冠服與男道士冠服基本相同,惟女道士均戴「腦搭兒」,區別於男道士。

2,正派婦女套裝。正派婦女主要指市井男子的正妻,即劇中「旦兒」或「正旦」,如張孝友妻、屠戶任風子妻、商人王文用妻、孟軻妻、蔡順母等。她們的裝扮往往是「塌頭手帕(或手帕)、襖兒、裙兒、布襪、鞋」。

3,非正派婦女套裝。非正派婦女主要指市井男子的妾或繼室,行為放蕩、背夫偷情或謀害親夫,即劇中搽旦者。她們往往穿戴「(髟狄)髻手帕、比甲襖兒、裙兒、布襪、鞋」,從這一形象看比較符合小說《金瓶梅》的描寫。

4,老年平民婦女套裝。老年平民婦女服裝同於老年品婦,惟不用「補服」。

5,貧婦或落魄女子套裝。她們穿「補納」服,年輕者戴「手帕」,老年者戴「塌頭手帕」。

6,梅香套裝。梅香就是使女,她們多穿戴「髽髻箍兒、比甲襖兒、裙兒、布襪、鞋」等。

從服飾名目來看,舞台上的女性角色基本上是按照明代生活中的樣子來裝扮的。如明代婦女喜歡包頭,包頭所用幅巾叫「額帕」,因婦女年齡不同而形狀有所不同,故雜劇中老年婦女所戴的「塌頭手帕」和年輕婦女所戴的「手帕」,就都是由「額帕」的演化而來。另外,比甲是明代婦女的便服,各階層婦女都可穿用,在北 雜劇僅用於不正派女人,較生活服飾稍有變化。

1,質料

在傳統冠服文化中,服飾的質料往往被賦予了種種文化意味,戲劇服飾也不例外。北雜劇服飾的質料,《脈本》的「穿關」記載甚為簡略,僅有金、鐵、角、氈、皮、絹、紗、布等數種,涉及的服飾名目有襆頭、冠、帽、盔、巾、靠、襖、褲、直身、襪等。從質料、服飾和人角色的關係看,這些質料都具有指示角色類型的符號意義。例如「皮」質料,就包含了「滑稽」和「番胡」兩種含義,凡戴皮質帽者,無論是戴「皮奓檐帽」的統帥,還是戴「皮盔」的普通將領,乃至於戴「皮碗子盔」的卒子,均由凈腳扮演,武藝平平、貪生怕死而又滑稽可笑;凡穿「皮襖」,系「皮條茄袋」者,則多為番胡。再如,表示「貧賤」人物,或僅戴「氈帽」,或僅裹「紗包頭」,或僅穿「布」衣,或綜合三者來表示,如卒子、農民、商人、乞丐之流。另外,戴鐵質襆頭者,多為性格剛烈暴躁之人,如呼延贊、楊七郎、黃巢、郭牙直等;穿「藍絹褲」者則多為善武好動之流,如精魔大聖、競技手劉千及屠戶任風子等。

2,款式

服飾款式可以指示人物類型,古代冠服制度是這樣規定的,雜劇舞台上也不例外。劇中角色的職業、性別、年齡、性格、民族、窮通、仙凡、病恙種種情形,無不可從角色服飾的款式中得到表示。《脈本》「穿關」的247種服裝名目,實際上是服飾的247中組件款式,這些組件的不斷組合,成為表示不同人物的符號。它在脈本中組成了367套服飾,實際上就代表了367種角色。所以,服飾的款式,具有區別角色類型的符號意義,如在武將服飾中,同樣穿「蟒衣曳撒、袍、項帕、直纏、褡膊、帶」,帽子的款式不同,則表示的武將也就不同,戴「奓檐帽」者是軍中統帥,戴「鳳翅盔」者為普通將領,而戴「萬字巾」者,則是綠林好漢。再如文臣裝扮中,同樣穿「補子圓領、帶」,戴「兔兒腳襆頭」者,往往是丞相類高官,而戴「一字巾」者,則是普通府尹級別的官員。

3,顏色

《脈本》「穿關」中的大多數服飾沒有註明顏色,但從註明顏色的服飾看,顏色在雜劇服飾中具有獨立的符號意義。「穿關」中的顏色共有紅(赤、肉紅、紅閃色)、綠、青、黃(金)、藍、黑(皂)、茶褐、白(玉色)等8種,對應的服飾有裙、盔、袍、襕、絹肚、曳撒、襖、抹額、直身巾、帽、蟒衣、靠和貼里等,這些顏色的符號意義有:(1)指示身分等級。黃色尊貴,如劉備、唐元帥、黃巢、蕭王等王侯,穿黃袍。青色卑賤,農民、廚子、屠戶、艄公、兵卒、囚犯、商人等穿青色服飾。高級神靈穿紅襕,如天、地、春、壽福神及增福神;低級神靈著綠襕,如廁神、判官、龜、鱉使者。(2)指示方位,取中國古代五行、五色、五向的觀念,東西南北中五方鬼,分戴青色鬼頭、白色鬼頭、赤色鬼頭、黑色鬼頭、黃色鬼頭。同樣,四海龍王的頭髮顏色,亦以方位取色。(3)指示人物特徵,灶君與火有關,故著「火裙」;雪神與雪有關,雪乃白色,故著「玉色直身」。(4)指示人物性格。如黑色表示人物剛直,性格暴躁,故項羽、張飛、李逵和武松等武將都穿黑色衣服。

4,飾物

服裝的圖案及飾物,是服飾的附屬,多數起裝飾作用,但有時也有獨立的意味。北雜劇服裝的圖案和飾物,除了部分仍保留其固有的文化意義外,多數則是用來區別角色類型的。(1)區別仙凡。如玉女、董雙成、許飛瓊、凌波仙女等神女,穿「花箍、補子襖兒、裙兒、香串、布襪、鞋」,與凡人鄭瓊梅、劉月娥、桃花女穿戴基本相同,只是多了「香串」而已。另外,四魔女比凡人女子多戴了「虎兒斑手帕」,神仙道士則比人間道士多掛了「不老葉」。這些「香串」、「虎兒斑手帕」、「不老葉」等都是服裝的飾物,都用來區別同類角色的仙凡不同。(2)區別康恙。《劉千病打獨角牛》中,劉千平時穿戴「攢頂、藍直身」,生病時則穿戴「攢頂、藍直身、手帕」,比平時多了「手帕」飾物,故手帕是他生病的標誌符號。(3)區別地位、職業。「穿關」對服裝圖案記載不多,大體只有蟒、鶴、印花、補納圖、補子圖數種,這些圖案都有表示角色身分和地位的作用。如穿蟒紋服飾者,多為王侯、統帥;穿鶴紋服飾者,多為神仙或道士;穿補子服者,多為仙凡官僚及其夫人;穿補納服者,多為窮賤之人等。另外,圖案、飾物還有區別角色年齡、性別和民族等的符號意義。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明代戲曲中的女性服飾,美爆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摘錄
為何有人說, 「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朝之後無華夏」
作為一個明粉必須要知道這些明朝常識,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看完《長城》,這些歷史上的神吐槽你要看看

TAG:天天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曆朝代的女性時尚服飾演變,彰顯我大中華的美與華麗
趣聞:唐代女性服飾的開放性是別的朝代無法比擬的
百餘年來中國女性服飾變化,最美的是現在嗎?
中國各個朝代女子服飾大比拼,明朝的最好看,唐朝的丑爆了!
中國歷史上女性服飾的變化,以及各朝代女性服飾的特點
明朝服飾,不一樣的美!
美女服飾:一道美麗的風景,讓人百看不厭
各國女性傳統服飾對比!還是漢服最美,韓服明明是孕婦裝!
老照片:實拍晚清的各種美女,服飾精美妝容姣姣,電視劇欺騙了你
中國古代服飾,為什麼唐朝女性服飾奔放,最後一張讓人受不了
關於中國古代的服飾,歷史上哪個朝代的服飾最好看?
孔府珍藏的明代服飾,精緻而不花哨,這才是真正的漢家衣裳!
越南的國袍被譽為最美的服飾,女星在正式場合才會穿,太美了
清代皇宮裡的精美服飾
中國歷代女裝變遷圖,盡顯傳統服飾的典雅雍容,太美了!
雲肩,中國古代女性服飾肩上的裝飾品
敦煌壁畫中的服飾,美輪美奐
《創意@服飾》中國最美嫁衣,美醉了!
古典油畫中的精美首飾與服飾搭配,堪稱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