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之洞的「遺言」:求朝廷免去自己諸多要職

張之洞的「遺言」:求朝廷免去自己諸多要職


張之洞的「遺言」:求朝廷免去自己諸多要職



張之洞。

1909年10月4日,晚清重臣張之洞的生命走向了終點。這年他73歲。雖然病入膏肓,但張之洞頭腦非常清醒,意識也依然清楚。這隻要看看他在生命即將結束這天留下的「遺言」便可明了。「遺言」首先是他給朝廷上了份奏摺,他在奏摺中說自己數日來「肝胃痛楚益劇,飲食愈形減少,嘔吐泄瀉,諸病雜呈」。然後請求朝廷把他身上的諸多要職一概免去,以讓他「暫釋重負」,張之洞顯然已感到自己病體難支,無法繼續工作。他不願占著茅坑不拉屎。


朝廷同意了張之洞的奏請。當時主政的攝政王載灃還前往張宅看望張之洞,讚賞他「公忠體國,有名望」;並叮囑他「好好保養」。受此鼓勵,張之洞於當天又上了一份遺折,他在折中表白:「臣平生以不樹黨援、不植生產自勵,他無所戀。」又說:「當此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百廢待興。……方今世道陵夷,人心放恣,奔競賄賂,相習成風。尤願我皇上登正直廉潔之士,凡貪婪好利者概從屏除。」前者張之洞說出了他在為臣做人上的「問心無愧」;後者則道出了他對「國步維艱」和世風日下的官場風氣的深切擔憂。以前者論,張之洞為官是怎麼做,做得如何,大家都看在眼裡,如做不到這些,相信張之洞也沒膽在遺折中如此陳言。事實上張之洞在許多同僚貪污受賄、斂錢斂財,一派烏煙瘴氣的晚清官場,確實做到了潔身自好。《大清畿輔先哲傳·張之洞傳》也記載,張之洞死後「家無一錢,惟圖書數萬卷」。並不是張之洞沒機會斂錢斂財。只要想想他辦洋務那些年,整天處理的要務就是修鐵路、修碼頭、辦鐵廠煤礦、造槍炮子彈、造輪船,以及辦各類學校等,在此過程中,他要和多少機構、多少人商議、洽談關於貸款還款、聘請人員、落實分配等事項,位高權重的張之洞只要願意,隨便動個歪腦筋,就會撈個盆滿缽滿。但他沒這樣做,也不屑做。所以他有底氣在奏摺上說出「尤願我皇上登正直廉潔之士,凡貪婪好利者概從屏除」這樣豪氣的話。


以上只是張之洞「遺言」的一半,是說給朝廷聽的;另一半「遺言」則是他留給幾個兒子的。也許寫奏摺時過於激動和費思耗神,張之洞不久開始大出汗,汗稍止,他又想起要和幾個兒子交代一些事。據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記載,當時張之洞便將幾個兒子叫到床前,告誡他們「勿負國恩,忽墮家學,必明君子小人義利之辨,勿爭財產,勿入下流」。他怕兒子們不上心,還要他們把他剛才說的話複述一遍。眼看著老父親邊喘息邊叮囑「遺言」,幾個兒子也不由得一邊哽咽,一邊答應遵命行事。這時倒是張之洞開始安慰起兒子們,說他並不感到自己有什麼痛苦。而因為有另一份檔案的記載,讓我們知道,當時張之洞幕府重要成員之一張曾疇也在現場,並作了記錄,他對當時的情景敘述更詳:張之洞對站在床前的幾個兒子說:「我病知不能好矣。我一生做人,志在正字、忠字,公忠體國,廉正無私,我可自信。此多之心術也。學術僅行十之五六,治術僅行十之六七。平生不樹黨,不殖產,自幼不爭財產。指公子輩雲,汝等須記得此諭:兄弟不可爭產,志須在報國,勤學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至此,張之洞生命最後一天的「遺言」終於畫上句號。不一會,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深具影響的著名人物溘然而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觀天下 的精彩文章:

紀念楊靖宇英雄:不做沒有油的燈芯
日隨軍記者《陣中日記》中的楊靖宇
長征最關鍵一戰,左權將軍天降奇兵,挽救紅軍

TAG:華人觀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朝廷派他去富庶之地任職,人人羨慕,他果斷拒絕:傻子才去!
朝廷派他去富庶之地任职,人人羡慕,他果断拒绝:傻子才去!
明朝太子想要得到朝廷的賞賜都要來求這個人
名將劉牢之:多次背叛朝廷為何反而沒有被撤職
為什麼古代剩女、光棍很少,除了自行解決,主要還是靠朝廷
宰相臨終託付:朝廷之事有勞你了,大臣:不敢當,卻立刻害其子孫
三國諸多霸主,只有曹操沒殺過這種朝廷命官,證明他才是漢朝忠臣
柴進為何要拆大宋朝廷的台?其後的隱情是什麼?他的內心究竟有著怎樣的委屈?
白馬將軍見異族就打,朝廷派來管理者他也敢殺,終被袁紹逼得自焚
古代歷史上男人娶不到老婆,看看朝廷是如何幫他們脫單的呢?
趣聞:古代男人娶不到老婆,看朝廷是如何幫單身漢脫單的呢!
清朝著名軍事奇才,朝廷不斷給他陞官,他卻不斷辭官
來瑱,唐朝的節度使為什麼陞官都不願意回朝廷
大臣喝醉,皇帝對其家人謊稱:「他願意捐錢給朝廷!」大臣酒醒後很無奈,只好出錢
古代為何剩男剩女特別少?原來朝廷用了這些辦法!
不僅霸佔自己兒媳婦 還殺掉了朝廷重臣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他被自己的朝廷醜化為「六不總督」 卻不曾想是個英雄
孫悟空無緣無故殺死一個朝廷命官,唐僧卻不打不罵,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