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吶喊出「中國睡獅已醒」,沒有他,「中國外交進入了磕頭時代」
晚清七十年的歷史給人的記憶幾乎都是灰色沉悶的,這七十多年的歷史進程乏善可陳,鮮有亮點,太多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帶給國人的傷痛難以回首。但也正是在這種如鉛色沉重之中,在晚清的歷史舞台上出現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出現過一抹亮色,贏得了一些尊嚴。也就是這位外交家從心底吶喊出:中國睡獅已醒。沒有了他,「中國外交進入了磕頭時代」。
這位外交家就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曾國藩被推崇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出身名門的曾紀澤正是在父親的引導下,可謂深得其父的真傳。他牢記父親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誨,做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並在此基礎上向著人生的最高目標「治國平天下」奮進。
曾紀澤(1839 一1890 ) ,字劫剛,曾國藩長子,中國清末外交官。通經史,工詩文,精算術,又受洋務思潮影響,30歲起刻苦學習英文,潛心研究外交和國際政治,以「學貫中西」見稱於時。1878 年8月,出任駐英法公使,在中西對峙的國難當頭之際,曾紀澤通過自身敏銳的觀察和收復伊犁的談判,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同時,他也從國外的角度反觀中國,最早發出了「中國睡獅已醒」驚世駭俗的言論。
中國先睡後醒論
法國對越南垂涎已久,曾紀澤主張「堅持不讓」,「一戰不勝,則謀再戰;再戰不勝,則謀屢戰」。認為中國應取「剛嚴」之態,整軍備戰,以戰求和。法國見曾紀澤不好對付,向清政府提出撤換曾紀澤為議和條件。迫於法方壓力,清廷免除了曾紀澤駐法使節之職,由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將中國在越南的一切權益徹底放棄。曾紀澤聞訊,極為悲憤,斥責李鴻章「聞法不索軍費,遂將全越讓之」,完全是目光短淺之舉。
曾紀澤在出使英俄期間,他感知到清王朝順應世界潮流的變局已經到來,清王朝這頭睡獅正在醒來,「中國真醒大醒」,「無復有睡之意矣」。他用英文作《中國先睡後醒論》,發表於倫敦《亞洲季刊 》上。文章義正辭嚴地駁斥了列強對中國的鄙視,指出外來侵略足以「喚醒中國於安樂好夢之中」,中國「全備穩固可翹足以待」。曾紀澤對民族振興國家強盛滿懷信心。
光緒十六年(1890年2月23 日),突患中風的曾紀澤卒於任,時年51歲。朝廷循例撫恤,加太子少保,謚惠敏。正當國家多難之秋,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外交家,一代外交巨子溘然長逝,令人扼腕嘆息。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曾紀澤的辭世是中國外交界的重大損失。
沒有了曾紀澤的晚清王朝,外交從此進入了「磕頭時代」。
TAG:慧眼觀天下 |
※他是民國上將,但中國人不了解 他,同時他也是外國的國家元首
※俄不放心把這些先進技術出售給中國,居然是怕中國改進之後超越他
※俄宣稱沒有把最先進潛艇技術交給中國:中國走不出去
※為了不讓外國人看扁中國設計,他做了一盞燈
※這個國家為了中國不惜與美國翻臉:中國拿出誠意竟將這一裝備送出
※對中國最友善的一美國人,沒有他,中美溝通只能靠吼
※外國人誤闖中國斗狗場 最後看到的畫面讓他痛心
※美國最先進的驅逐艦已經被中國消滅了9艘,方式你絕對想不到
※他孤立無援時想起了中國,強大後轉身對中國開炮!
※如果潘金蓮沒有開窗,中國將是最發達的國家!
※中國父子名將,最後一對你絕對想不到
※震驚!到中國遊玩,三位國王病逝,結果都想葬在中國,不想回家了
※中國第四代艦載機即將出世:美媒抱怨甩不開中國追趕
※他是中國人,你可能沒聽說過,但他卻揚名海外
※當年它的出現讓美國驚慌不已 中國極力隱藏的它 如今在哪裡?
※這個國家惹怒了俄國即將災禍臨頭:中國的潛在對手也需引以為戒了
※中國唯一的白人空軍將領,沒有他,96年真的要出事!
※世界上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你絕對想不到是它!
※來看中國這款你聞所未聞武器:讓我們在巷戰當中愉快的碾壓對手吧
※二戰中最倒霉部隊,死的比竇娥還要冤中國他們上了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