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家將中「楊六郎」到底是老令公楊業第幾個兒子?

楊家將中「楊六郎」到底是老令公楊業第幾個兒子?


楊家將中「楊六郎」到底是老令公楊業第幾個兒子?



老令公楊業壯烈犧牲之後,「楊家將」第二代中最膾炙人口的人物,應該就算楊六郎了。特別是在戲曲、小說中,楊六郎更是大名鼎鼎,近乎婦孺盡知。

《宋史·楊業傳》中,這樣記載他的兒子情況:「(楊)業既歿,朝廷錄其子供奉官(楊)延昭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楊)延浦、(楊)延訓為供奉官,(楊)延瑰、(楊)延彬並為殿直。」


可見,真實歷史中楊業的兒子,並非演義、戲劇所說的七個兒子加一個義子的「七郎八虎」,總共只有六個兒子,除了跟隨楊業戰死在抗遼戰場上的楊延玉以外,其中只有楊延昭最有名。楊業其餘四子,都是恩蔭小官,日後也默默無聞。


楊延昭,原名叫楊延朗。他的改名,和父祖一樣,也是出於避諱。我看過眾多今人研究文章,說到他的改名,都是引用本傳的史料:「因避『聖祖』諱,改名延昭」。對於「聖祖」是誰,皆語焉不詳,大家想當然認為「聖祖」是趙匡胤的爺爺或者太爺什麼的。


其實,趙氏皇族的這個「聖祖」,直道宋真宗時代才出現,是宋真宗自己瞎編出來的。宋真宗在和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覺得很掉皇帝架子,就開始大搞面子工程,通過「天書封禪」等迷信活動,撈回面子,進一步神化趙宋皇朝。這還不夠,一天早朝,他忽然對大臣們說,自己昨晚夢見趙家老祖宗下凡,和自己在宮中嘮了好久的嗑。這位老祖活靈活現,名字叫「趙玄朗」,年紀和老子差不多。宋真宗這種做法,其實跟風模仿唐朝皇帝,因為李淵把老子李耳認為自己祖宗。但宋真宗更顯得低級一些,他硬編出來一個有名有姓史料沒有根據的道教祖宗。大臣們當然心領神會,很快頒布避諱,「玄」、「朗」二字都要避諱,所以,宮內的玄武門改為「拱辰門」,朗州(湖南常德)改名為「鼎州」,而臣下名字中有「玄」、「朗」二字的,自然要改,所以楊延朗就定格成「楊延昭」了。至於「玄」字,如果喜歡書法的觀眾就更會明白,你們看宋徽宗寫《千字文》,「天地玄黃」,他總寫成「天地元黃」,那不是寫錯字,宋徽宗在避諱呢……

說完楊延昭楊六郎名字問題,就接著又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赫赫有名的楊延昭楊六郎,是楊業第六個兒子嗎?如果不是楊業第六個兒子,他為什麼又叫楊「六郎」。


歷史記錄中,楊延昭被稱為楊「六郎」,始見載於宋朝曾鞏所著《隆平集》。書中記載說:「(楊延昭)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情畏服,上呼曰:楊『六郎』。」


後來史籍,皆沿其說,僅在文字上略有更易而已。如南宋王稱《東都事略》:「(楊延昭)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人畏之,呼為『六郎』。」;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篇》卷八二:「(楊延昭)在北邊二十餘年,敵憚之,目為楊『六郎』。」;《宋史·楊延昭傳》也如此說:「(楊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


楊「六郎」之稱,遞相傳錄,大同小異,但諸位史家對「六郎」本義,卻沒有任何詮釋。所以,世易時移,後世就附會成楊延昭是排行第六,小說、戲曲也推波助瀾,甚至《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分冊,也認定楊延昭乃「楊業第六子」。


而最早肯定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個兒子的,是宋末元初徐大焯所著《燼餘錄》。上述諸部原始資料中,《宋史》最晚編出,是元朝人根據宋朝《國史》、《實錄》等輯選而來,楊延昭兄弟數目和名字,肯定以此為準。從《宋史》行文內容看,楊延昭應該就是楊業的大兒子。稍讓我們後人產生疑惑的,就是和楊業一起戰死的楊延玉,他排行第幾不清楚。我們想一想,雍熙北伐時,楊延昭在父親軍隊中作為先鋒官在朔州出戰受傷,獨當一面,由此推斷,他肯定是長子。而且,楊業死後他幾個兒子因朝廷恩蔭受封,第一個提到的也是楊延昭。在我國古代,宗法制度非常嚴明,嫡豎長幼分得特別細,父親的爵位和恩蔭,肯定要首先由長子承繼,所以才會第一個提及楊延昭。

但是,楊六郎排行還是眾說紛紜,有關楊延昭到底排行第幾,楊「六郎」如何解釋,自古至今大概有以下論點:


第一,不知和解。因為依據《宋史·楊業傳》中記載楊業死後的恩蔭封官順序,楊延昭應該是大郎。但同屬一傳的《宋史·楊延昭傳》又記載:「契丹憚之,目為『楊六郎』。」可見,修《宋史》的學者,似乎已經弄不清楊家兄弟排行了。


第二,「楊六郎」之稱來自楊家大排行,但根據歐陽修給楊業弟弟後代寫的墓志銘,楊延昭並不排行第六。


第三,「六郎」是乳名,清朝學者就認為楊延昭 「小字六郎。」


第四,就是字誤說了,認為「大」和「六」字相似。古籍刻本、鈔本中,這兩字往往相混,「大郎」最後誤傳為「六郎」。

第五,現代學者幾個學者別出心裁,認為古代往往以天上星宿比擬世間的正面人物。而《太平御覽》卷六《大象列星圖》說:「南斗六星主兵機,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特別是北斗第六星,照臨燕地——正是當時契丹遼國所在,所以,楊延昭鎮守河北對付遼國,契丹人畏之憚之,就把他看作是鎮懾本國(即主燕)的大星,稱之為「北斗六星楊延朗」,時間既久,輾轉相傳,楊延朗的「朗」字漸漸演化為郎,北斗六星也漸漸簡化為「六星」,楊延朗和楊六星,便複合成 「楊六郎」——此種說法,看似考據有實,其實稍稍思考,顯然太過牽強附會。


第六,有些學者認定,「六郎」一名來自契丹人的口語稱呼,如果是真,那就和乳名、大排行完全無關了,應該是契丹語的漢語轉音,「六郎」肯定是個威武的誇獎詞語。但根據現存契丹史料,現在也沒有找到和「六郎」一詞語音相近的契丹大字。


經過細細研究,有關楊延昭為什麼被稱為「楊六郎」,我倒是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多年來學者們之所以茫然,主要因為因循守舊,都迷惑在楊六郎的稱呼是契丹人給的。其實,最早記載「楊六郎」三個字的,是宋朝曾鞏所著《隆平集》,原文是這樣——「(楊延昭)威震異域,守邊二十餘年,虜情畏服,上呼曰:楊『六郎』。」——後來的人,都把句子里 「上」當成動詞了,認定是契丹人(虜)作為主語。其實,這裡的「上」,應該是名詞, 「皇帝」的意思,即指當時的宋真宗。就是說,由於受到契丹人敬畏,宋真宗很高興,稱呼自己這位大將楊延昭為「楊六郎」。



楊家將中「楊六郎」到底是老令公楊業第幾個兒子?


如此,問題又來了,既然知道楊延昭排行老大,為什麼皇帝叫他「楊六郎」呢?


大家見笑了,我又要說出我的一個研究「成果」——宋朝人,特別是宋朝皇族,就是稱呼「大郎」為「六郎」!


這,可是屬於「跨學科」研究啊!我這人挺愛動腦子的。由於我長年搞經濟做金融,前陣子我深入研究過《金瓶梅》——呵呵,行文至此肯定又有讀者笑了,肯定心裡暗想:你搞經濟搞金融,研究《金瓶梅》幹嗎?您誤解我了,我研究《金瓶梅》,是想知道明朝的一兩銀子價值多少,想研究當時銀錢的購買力。所以,我在研究這本奇書的時候,摟草打兔子,靈犀忽現,恍然發現了為什麼宋朝人管「大郎」叫「六郎」!


讀過《金瓶梅》的人知道,小說中有西門慶擺設宴席巴結六黃太尉的故事,其中,就涉及到了一個今人難解的「技術」問題——那個太監,黃經臣黃太尉,幹嗎叫他「六黃太尉」?所謂「六」者,「老大」之謂也!——解釋這個,可以從《金瓶梅》另外章節找到一些答案。第三十四回,應伯爵從西門慶東京禮單上看到這樣的內容:「蔡老爺、蔡大爺、朱太尉、童太尉、中書蔡四老爹、都尉蔡五老爹……」其中的「蔡五老爹」,就是指大奸臣蔡京的兒子蔡絛[tāo]。


宋史記載,大奸臣蔡京七個兒子中,蔡攸、蔡翛 [xiāo] 伏誅,蔡絛[tāo]流放死在異地,只有蔡鞗 [tiáo] 去了公主沒有被外流,剩下的兒子和諸孫都被流放到遠惡州郡。這位蔡絛,流放過程中,寫有著名的散文集《鐵圍山叢談》,其中這樣回憶蔡家極盛時篇章:


政和初,至尊(宋徽宗)踵唐德宗呼陸九故事(陸贄),目伯氏(老大蔡攸)曰「蔡六」,至於嬪嬙宦寺,亦從天子稱之。目仲兄則曰「十哥」,季兄則曰「十一」,吾亦荷上聖呼之曰「十三」。而內人又皆見謂「蔡家讀書底」。


可見,從唐朝開始,貴族們就愛玩此文字遊戲,兄弟中,老大呼為「六」,老二稱為「十哥」,老三為「十一」,老四為「十二」,老五如蔡絛者,自然就是「十三」了。


繞了這麼個大彎,我們終於才知道了六黃太尉就是「大」黃太尉的意思。由此,推而及之,楊六郎就是楊大郎!可見,契丹人敬畏楊延昭,其實也是跟著宋朝人如此稱呼。


當然,有可能,哪天考古新發現,挖出個遼朝墓葬,上面有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啥的,挖出讀音或者解釋有和「六郎」有關的新證據,可以推翻我現在所說的結論。不過,這個可能性太小——現在世界範圍內認識契丹字的人不超過十個,讀音基本靠揣測,而遼國人墓地裡面有關存有楊六郎的資料可能性又近乎為零。所以,想推翻我的結論,太難,太難!


赫連勃勃大王申請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特此聲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赫連勃勃大王 的精彩文章:

TAG:赫連勃勃大王 |

您可能感興趣

宋遼戰爭卷 第十章 雍熙北伐 7 碧血青天楊家將:楊老令公為什麼會自己找死?
宋遼戰爭卷 第十章 雍熙北伐 8 陳家谷之戰:楊老令公臨死前說了什麼?
「老令公」楊繼業是不是「潘仁美」陷害致死?
千古奇冤!北宋名將潘美並非是陷害老令公楊繼業的罪魁禍首
契丹剛救了北漢,楊業就勸皇帝襲擊盟友,楊老令公狡詐還是愛國?
穿越時空的審判:楊老令公到底是誰害死的?
漢代的「養老令」:年過五旬可免徭役賜酒肉
李連杰低調現身機場:容顏蒼老令人心酸,卻霸氣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