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微信ID


EYEONHISTORY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乾隆皇帝射獵圖》


文|羅山


「國家人文歷史」(gjrwls)授權轉載

古人對一年四季的遊獵有不同的稱謂,按《左傳》記載,「春蒐、夏苗、秋獮、冬狩」。自古以來,大型的圍獵活動是與練兵、備戰緊密相關的。


努爾哈赤的箭法


《清史稿》中不無自誇地記載過,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東北邊陲奮跡起兵時,就曾率領臣下講武、校獵,來學習戰鬥技能,清太宗皇太極也亦步亦趨。


據《滿文老檔》記載,努爾哈赤率軍出獵時「法度森嚴,不得喧嘩作聲」,因為打仗時若隊伍喧嘩,對手勢必知覺,而打獵時若作聲,則空谷傳音,鳥獸遁逸,在這一點上,打獵與打仗同理。


努爾哈赤是這樣組織圍獵的:五「牛錄」為一隊,「行則一路,止則一處,依次而下,戰則攻一處」,圍獵時,手執長兵器如長矛、長柄大刀,身披長身厚甲的士兵在陣前搏殺,身披輕甲的士兵在陣後射箭支援,另選精銳騎兵在他處,見戰事膠著則拍馬包抄支援,這種圍獵完全是戰爭的預演。所謂「牛錄」即滿語「箭」之意。努爾哈赤本人也熟習弓箭。

據《滿洲實錄》記載,努爾哈赤29歲時遇到一人騎馬走過面前,那人身上背著弓箭。努爾哈赤自己弓馬嫻熟,一看這架勢,知道對方是個行家,立刻召問左右。


底下人告訴他,這是棟鄂部的鈕翁金,是他們部落里最善射箭的人。努爾哈赤來了興緻,把鈕翁金叫到跟前,兩人相約向百步之外的柳樹射箭。鈕翁金下馬便搭弓,連開五箭,但射丟了兩支,命中樹榦的三箭分列樹榦上中下三處,之間相隔很遠。


其實,在曠野環境下風向對箭的影響非常大,更何況百步之外,能射中三發已然不容易了。努爾哈赤氣定神閑,射五箭,箭箭命中樹榦,箭頭都落在五寸見方之內,這個散布範圍僅比當今奧運會射箭項目所用箭靶十環稍大,而努爾哈赤用的可是沒有瞄準裝置的傳統弓箭,可見他在圍獵中淬鍊出的好手藝。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雍正行樂圖》冊之《打虎行樂圖》


清軍入關之前,生產力發展很不均衡。一方面,可以靠明朝降將的幫助鑄造出先進的紅衣大炮,而同時在狩獵中,卻還經常使用「骲箭」,其箭頭就是一塊削尖的骨頭。


後金的制度相當粗獷,在《滿文老檔》中經常看到一口氣封好幾十個官,然後好幾年又不封新官的情況。所以那時的後金大汗帶兵打仗時,往往不會想到什麼「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非常隨性,是一種窮游式的遠征。


1629年冬,皇太極想征討在後金以西的蒙古察哈爾部,結果察哈爾部見勢不妙直接跑了。皇太極見狀召集諸王大臣商討對策,大夥尋思著來都來了,再往周邊碰碰運氣唄。果不其然半路就把糧食吃光了。

《三國演義》中曹操見軍中糧草將盡,讓倉官王垕用小斛發糧,之後又斬了倉官來安定軍心。皇太極根本沒想那麼多彎彎繞,直接下令「軍中糧盡,可以打獵」,於是大軍開始圍獵。


獵獲黃羊萬餘頭,皇太極自己射死五十八頭,還曾一箭射穿兩頭。全軍分食羊肉,結果此地又沒水,軍中一碗水可以換一頭黃羊。


皇太極曾有一次打獵遇虎的傳奇經歷。皇太極在費德里山狩獵時,一人策馬離開大隊人馬,御前侍衛詹土謝圖護衛在其二十步之外。突然遇到一頭老虎,詹土謝圖用射狍子的大箭射之,雖然命中,但老虎猛地一撲,當即把詹土謝圖從馬上拍了下來,眼看著就要吃人。


皇太極趕忙策馬大呼,徑直上前。老虎看到這樣一個大塊頭策馬衝過來,竟然認慫,直接放下人便後退了。眾侍衛趕忙上前將老虎射死。


在打獵時,皇太極特別上心。有些士兵在圍獵時偷竊馬鞍、馬韁繩之類,他就三令五申,還下令「自後家奴行竊,則將其主一併治罪」。


結果這次打獵還出了個事故,一個宗室阿哥被一個普通士兵的箭給傷了。皇太極大怒,罵他:「怎麼會有你這種笨蛋(『昏人』)?為啥不看著人就亂放箭!」氣得親自掄起棒子打了他一頓。


多爾袞死於狩獵創傷發作


其實這事也未必全賴這個倒霉士兵,滿洲人有一種傳統的狩獵手段,就是裝扮成鹿來引誘野獸,飛騎之上誰看得清楚你是人是鹿啊。這種狩獵法滿語稱之為「木蘭」,漢語稱「哨鹿」。


1711年9月,29歲的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親眼看見了這種「歐洲人不懂的遊獵」。在馬國賢眼中,相對於策馬奔騰的大型圍獵,這種辦法使人不至於疲勞過度,主要靠巧勁。


距離獵場還有幾里地時,康熙命令隊伍停下,自己帶上六七個獵手一起登山。這些獵手從頭到腳披著鹿皮,一人頭戴面具,上面有兩支鹿角,隱藏在灌木叢中,馬國賢望之驚嘆道,「一眼望去,他就像一隻真鹿」。


康熙與其他人蹲伏在附近,攜帶獵槍。一個獵手吹起樂器,模仿出呦呦鹿鳴的聲音,吸引鹿群前來。


鹿這種群居動物,往往一頭雄鹿身邊有幾頭雌鹿尾隨,只有在決鬥中獲勝的雄鹿才能做雌鹿群的首領,而在野鹿眼中,獵手裝扮的正是一頭雄鹿,所以野雄鹿最容易衝過來尋找對手打架。


當高大的雄鹿進入射程,康熙開第一槍,如果沒打中,其他射手負責補槍。這次哨鹿,一連引來了兩頭雄鹿,康熙一槍打中其中一頭,另一頭不但不跑,反而低下頭想給它的對手最後一擊,康熙從容裝彈,把另一頭也打死了。


夾在皇太極與康熙之間的順治皇帝,死時年僅二十多歲,青年早夭。但僅在《清史稿》的《世祖本紀》中就記錄了他二十多次南苑狩獵的經歷,基本上隔幾個月就要去一趟。


在獵場上,年輕的皇帝曾端著硬弓向臣下講:「我朝以此定天下。朕每次出獵,就是為了練習騎射。如今雖然日理萬機,事務應接不暇,但從未忘記熟習弓箭。」


而在野史記載中,這一時期權傾朝野的睿親王多爾袞也死於狩獵創傷發作,長期成為清史上的一段懸案。確實,多爾袞死前一個多月,「有事不樂」,曾經在寒冬十一月跑到冰天雪地的塞外打獵,並死在打獵的路上。


有些人因此認為多爾袞死前身體無大礙,一個病人怎麼可能跑到雪地里打獵呢?其實,這恰恰是不了解滿族習俗的看法。


滿族有一個相當生猛的習俗,身體越是有病,或是心中越是不悅,就越要跑去打獵,不管天氣如何。皇太極也在隆冬臘月的患病之時跑到今天吉林一帶打獵,結果病情更加惡化了。


順治一輩子基本有1/3的時間在獵場南苑度過,其實他的身體狀態也不是很好,只不過不輕易跟別人說。


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一份檔案《皇父多爾袞外出圍獵日記》記載,多爾袞此時也是「身體欠安」,「居家煩悶」,在家閑不住,在農曆十一月的寒冬天裡一路北上,邊走邊打獵,想用犬馬之樂來驅散身心的鬱悶。


要是考慮到古代史家「為尊者諱」的春秋筆法,多爾袞這次的病情恐怕要比「身體欠安」還要嚴重。折騰了整整二十多天,多爾袞終於在距離北京八百多里的長城口外喀喇城撐不住了,「病重歇息」,不久去世。


寫到這裡,多爾袞的死因已經很明確了,可以說就是他自己把自己活活折騰死的。


親征噶爾丹,康熙一路打獵


到了康熙朝,對打獵的興趣也不曾削減。康熙最愛打的是兔子和野雞,曾在山東巡撫佛倫奏摺上硃批:「蒙古馬肥勝於往年,野獸兔雉頗為豐足,故朕乃至兵丁十分暢快,盡興而歸。」


因為佛倫自幼在宮內聽差,與康熙關係非同一般,康熙特意從獵物中選了肥鹿、狍子、野雞、鹿尾之類,趁著冬天寒冷,給佛倫捎過去,把佛倫感動得不行,召集濟南城文官武弁一起前來,說「此乃皇上所賞」,當場把這些野味消滅了。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乾隆帝及妃威弧獲鹿圖》卷(局部)


尤其是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沿著黃河北岸打了一路的獵。剛一出長城獨石口,「野兔豐盛」,康熙大喜想打獵,又嫌馬不好,趕緊叫人去北京宮中取馬來。


此前他經過一個野雞很多的地方,也嫌棄過自己的鷹不夠,也向皇太子抱怨過。在向歸化城,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進發之前,康熙不止一次向太子胤礽抱怨「兔少」,搞得當地的土默特蒙古人非常不好意思,說「不料皇上臨此窮山惡水」。


出歸化城百餘里,來到鄂爾多斯,當年大概是暖冬,河水並未結冰,然而皇太后和當今的所有父母一樣,總是怕康熙穿得太少,特意送來了皮襖外套,康熙回信謝了恩之後還是不想穿。


在農曆十月的黃河岸邊,康熙穿著「薄羊皮襖、棉外套」,盡興地射兔子,射得渾身「出熱汗」。過了幾天,河水終於上凍,康熙在河邊吃著水煮羊肉,感慨道「或是因水土好,異常鮮美」,他就親自拿刀剔了幾匣子肉,趁天冷讓手下人給遠在北京的皇太后送過去。


在鄂爾多斯,「野兔豐盛」,「野雞多且肥」,野兔多得跑進他的帳篷城內。他一個人一天打了將近90隻野兔,第二天又打了110多隻,又一天還打了將近50隻野雞,還有一次滿地都是兔子和野雞,「欲射雉而放兔,欲射兔兒雉飛」,搞得猶豫不決,以致獵獲不多。


康熙特意寫信向太子顯擺,「鄂爾多斯兔有五斤者,四斤八兩以上者多」,問太子「京城之兔不知有如此重者乎?」他自己承認,皇太子這次沒來虧了,一大理由就是「未見如此豐滿之兔」,他「內心頗覺遺憾」。


太子拿到這樣的聖旨,表示這樣「美好之地」沒能跟著父皇前去,「極為難過,欲哭」,康熙只得回信安慰他,「朕四十三歲方見如此豐富之兔,朕二十三歲時,豈知有如此豐盛之兔乎?何必著急?」


結果才過了不到一周,康熙又寫信給兒子顯擺自己的打兔子的事,說他一人一天就打了138隻,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各自打了多少多少,連打幾天,他一共打了813隻野兔,手指頭不停地拉弓弦都拉腫了,最後「全圍場人因手掌難受」,特地多歇了一天。


在康熙經過陝北一帶,寧夏總兵王化知道皇上的愛好,提議圍獵於陝北勝地花馬池。康熙說:「幹嗎不留著力氣去圍獵噶爾丹呢?」(何如休養馬力以獵噶爾丹乎?)最終路過此地而沒有打獵。


但是過了沒幾天,經過寧夏黃河時,康熙乘船來到黃河灘上,看到此地水鴨群集的景象,打獵的癮頭又上來了,乾脆下船步行,帶領侍衛打獵,「打魚射水鴨為糧」,搞了個野餐會。


且讀且評論。本周最佳評論得贈書《極簡亞洲千年史》。

打獵上癮的清朝皇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麼多年《西遊記》都白看了!
聖誕老人的坐騎——冬日馴鹿
秋褲,竟然是原裝進口的洋貨!
血腥刑具斷頭台是誰發明的?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上為何只有清朝的皇帝和官員戴佛珠?
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后,趁著皇帝上朝,怒殺小三
他打開清朝皇帝的墓穴,卻被墓後的東西嚇傻了!
為什麼清朝的皇帝要為明朝皇帝掃墓
清朝皇帝上朝說的是滿語還是漢語
宋朝、元朝、清朝皇帝都姓趙?清朝皇帝都是宋徽宗的後代
日本三國志上的漢朝祖先竟然是滿清皇帝打扮
探秘思陵:崇禎皇帝上吊時沒來及修墓,清朝順治帝給他建的
中國史上十大最傑出的皇帝,清朝皇帝竟榜上無名!
皇帝頭上動刀:清朝皇帝剃頭有何講究?
清朝宮女如何伺候皇上?清朝皇帝在宮女方面享受什麼
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妓女推上龍椅的唐朝皇帝
乾隆皇帝上台後,為何大肆為明朝抗清將領平反?
清朝康熙皇帝的皇后與后妃接連暴斃之謎!
金朝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是史上最淫蕩無恥的皇帝嗎?
明朝最霸氣的皇帝,換著花樣打蒙古兩大軍事部落
清朝皇帝傳位遺詔中唯一的雙黃蛋,道光皇帝為何糾結?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為何搞翻案把袁崇煥抬上神壇?
道光皇帝為何被稱史上最摳門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