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長津湖戰役為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戰役在由愛德華·阿爾蒙德指揮的聯合國軍共十餘萬人和由宋時輪指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大約15萬人之間展開,戰況極為慘烈。

在朝鮮戰場上,作為志願軍第二次戰役的收官之作,長津湖戰役是一場雙方士兵都不願回憶的血戰。在這場戰役中,零下30多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樣無處不在,志願軍士兵很多不是敗給對手而是被凍死在冰冷的雪地里。「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征!」多年後,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將軍回憶這些往事時,依然老淚縱橫。


志願軍遭遇50年最冷的冬天。志願軍發動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驕橫地判斷,入朝中國軍隊總兵力不過三、四萬人,在戰略上不過是象徵性的,戰術上也僅僅是保護豐滿水電站等有限目的,因此決定發起「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發動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試圖一舉消滅在朝鮮境內的全部志願軍和人民軍,爭取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此時,聯合國軍在朝鮮總兵力高達55.3萬人,其中地面部隊42.3萬人,位於朝鮮北部第一線約35萬人,而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僅步兵6個軍18個師,炮兵3個師又1個團,共約23萬人,人數上處於劣勢,裝備與火力上就更為懸殊,迫切需要二線部隊迅速跟進,因此9兵團入朝參戰的時間表驟然提前。


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員陶勇,由20軍 、26軍和27軍組成,共15萬人,作為原定攻台軍的主力,3個軍都超是額編製,每個團都是四四制甚至五五制加強營。由於朝鮮戰事緊急,這些南方子弟兵來不及整訓和作好在高寒地區作戰的物質心理準備,就在開往東北的火車上接到了直接入朝命令。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9兵團的這三個超編軍悄悄渡過鴨綠江,隨即倉促投入了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東線戰場,如此龐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和集結,美國航空兵偵察部隊竟一點也沒有察覺。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9兵團久居江南,一切戰備訓練都是著眼解放台灣,現在卻來到風雪連天的高寒地區,幾乎沒有任何準備。原定在遼陽、瀋陽換冬裝的十幾萬將士只好直接渡過鴨綠江。熟悉朝鮮高寒氣候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的單衣單褲十分震驚,立即警告道:「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把你們凍死了!」 他立即將庫存的5萬件日軍大衣、棉鞋全部拿出來調給9兵團使用,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戰士也脫下身上的衣帽送給9兵團戰士,可這麼一點臨時調撥和脫下的衣帽,也有很多沒能來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車。


「很顯然,我們並沒有為這一大型戰役做好充分的準備。」9兵團20軍58172團1營排長王學東回憶道,「在進入北朝鮮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遇到了一些想不到的困難。」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


「我們對北朝鮮的冬天會有多麼寒冷沒有一點概念。」王學東說,「當部隊進入朝鮮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們部隊的戰士大多是來自年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的華東地區。11月初我們離開家鄉的時候,當地的溫度還在15度左右。兩個星期後,我們到了北朝鮮,當地的溫度已經降到了零下18攝氏度。許多戰士因為凍傷和感冒而跟不上隊伍。我們師在第一個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為嚴寒掉隊了。」


對於入朝作戰的倉促,27軍79師235團3連指導員鄒世勇也深有體會,「我們的鞋還是膠鞋,所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腳都凍壞了。我們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鑽進去以後,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所以我們從服裝保暖上來說,跟敵人是沒法相比的。」雖然遭遇極度的酷寒,9兵團入朝後還是按照預定部署,向長津湖地區開進。部隊嚴格執行隱蔽要求,夜行曉宿,嚴密偽裝,悄然進入戰區,聯合國軍雖然每天都派出飛機對該地區進行空中偵察,卻絲毫沒有發現9兵團的行動蹤跡。

戰後,聯合國軍將9兵團這一隱蔽開進稱為「奇蹟」!在了解到志願軍某師竟然創造了連續18天在崎嶇山地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速度,而且是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約瑟夫·格登滿懷敬意地評價到:「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事實上,寒冷的冬天給志願軍部隊的行軍帶來很大的困難。為了隱藏10多萬人的行蹤,9兵團的兩個軍在沒有卡車的情況下,穿過覆蓋著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王學東回憶,「在這種情況下,行軍根本就沒有什麼速度可言。師部炮兵營中有些馬匹不肯在覆蓋著積雪的、沿著懸崖的羊腸小路上走。這樣走實在是太滑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同志就想出了辦法,將羊毛圍巾蓋在懸崖邊的冰雪上,用這方法使馬匹安全地通過了小路。」令人恐怖的寒冷和後勤補給的嚴重不足,導致了9兵團在11月25日,志願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之時仍沒有進入進攻位置,志司不得不批准了9兵團總部延期2天的請求。


有記載顯示,在戰役展開的20多天里,零下20多度是家常便飯,受寒流影響,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多度,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長津湖戰役之慘烈可見一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中的後勤補給環節可謂是重中之重。可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對戰雙方的後勤補給狀況稱得上天壤之別。戰鬥打響前,宋時輪、陶勇不得不把26軍留在二線,同時等待通過港口運來的蘇式武器裝備,替換當時部隊中使用的陳舊的日式武器。事實上,糧食供給也只能勉強保證開上去的兩個軍。

天上到處是美國飛機,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戰士們不得不自己背著所需的彈藥和用品。沒有食物就拿毛毯、毛巾,甚至藥品,和當地的朝鮮老百姓換大米和蔬菜。「由於敵人掌握制空權,他們的飛機非常猖狂,見人就打,所以我們後方的運輸特別難。」鄒世勇說,「我們入朝時每人背一個乾糧袋,大約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們到了戰場就吃完了。而美軍的後方供應餅乾、罐頭、飲料等等,每個人都餓不著的。我們當時吃不上飯。戰士餓了,就抓把雪吃。後來部隊指揮員覺得戰士老是挨餓就沒有辦法打仗了,我們的首長急著想辦法籌糧。


有一天他帶著兩個人走到很遠的一個山溝裡面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經跑了。他們在裡面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當時毛主席強調了,要愛護朝鮮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們出國又沒帶錢,這怎麼辦?後來他們就把土豆背走,給那個朝鮮老鄉留下了一條軍毯和一個繳獲的美軍鴨絨袋作為抵押。把土豆抱回來以後,首長就到前線去找我這個管後勤的。有了土豆怎麼吃呢?


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見火,因為飛機經常轟炸。到後來沒辦法,他又帶了人,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這袋土豆煮熟了。因為路很遠啊,天氣又那麼冷,他們從那個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疙瘩,沒法吃。可是戰士們餓啊,怎麼辦?硬啃,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解決食物供給,志願軍戰士們還有一個重要的應對辦法,那就是取自於敵。「有一次我們在戰場上休息。我們連有一個通訊員脫下了陣亡美軍的一個背囊。脫下一看,裡面有吃的,餅乾、罐頭、香腸什麼都有。原來敵人包裡面就有吃的。後來我就告訴戰士們,見到包你就拿,所以後來我們很多的食品供應都是得益於敵人。


28天,我們沒喝過一口熱水,就是吃干餅、吃雪。冰天雪地,別說喝水,睡覺都成問題。這一點,敵人比我們好得多。敵人在後方可以支帳篷,由於不擔心空襲,敵人可以挖工事,即使地是冰凍的,他也敢生火。把土化開以後,挖成坑把樹葉子放到坑裡去,到了晚上,鑽到鴨絨袋裡面去,把大衣脫下來蓋在上頭,很舒服的,而我們呢?沒地方睡,就在雪地里睡覺。」


美軍士兵們不僅有完善的禦寒裝備,還能享受到豐盛的「感恩節大餐」。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7團A連下士海洛德·摩爾豪森回憶: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華氏零下20多度。儘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感恩節那天,我們又接到繼續向北開進的命令。大家一片怨言,因為我們將吃不上盼望已久的感恩節大餐了。


當天傍晚,我們到達指定地點,紮寨過夜。第二天一早,我們驚喜地發現,連隊廚房已連夜趕到我們駐地,開始準備感恩節的晚餐。我們吃到火雞、火腿、蘋果派,和其它很多好吃的。我吃得太多,肚皮都要撐破了。當時大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根本沒有想到,對於我們中間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最後的晚餐。」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在高寒的蓋馬高原東北部,此時普降大雪,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30度,風雪交加的嚴寒氣候,加上山高路窄的複雜地形,就連基本生存都不容易,戰場環境甚是險惡。戰後,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曾對美軍戰史學家談到:「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長津湖戰役為何如此慘烈?志願軍戰士未戰活活被凍死!



11月27日傍晚,志願軍10萬大軍已經隱藏在朝鮮北部廣袤的山地和叢林當中了,20軍位於長津湖西側;27軍位於長津湖北部和東北部。兩軍分別以陸戰1師兩個團和第7師的31團級戰鬥隊為主攻目標,後對下碣隅里進行圍攻,繼而在從下碣隅里至興南的一條被稱為「長隘路」的通道上展開圍追堵截。


11月27日夜,西北風卷著棉球般的雪花,吹得人睜不開眼。美陸戰第1師和美步兵第7師,當時正沿著一個山間的小路行進,整個隊形成柱狀,延伸達50公里。一個美國的隨軍記者後來說「總覺著有人在盯著我們」。這句話沒有說錯,他們確實是被隱沒在崇山峻岭中的志願軍戰士牢牢地盯緊了。


山林中忽然傳出驚天動地的軍號聲和吶喊聲,宋時輪、陶勇指揮20軍、27軍向美軍發起猛攻,10萬志願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美軍,美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攻擊。在第二天的早上,美7師和陸戰1師被九兵團分割成了5個部分。


分割包圍進行得十分順利,但是消滅被圍之敵卻艱難無比。作為「美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美國陸戰1師表現了出色的應變能力,他們立刻用坦克在三處主要被圍地域組成環形防線。志願軍每個團只有8、9門老式火箭筒,很難衝破坦克防衛圈。


用於火力突擊的大炮一門都沒有,只有中小口徑的迫擊炮試圖掩護步兵衝鋒,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連迫擊炮的鋼鐵炮管都受不了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彈成了啞彈!炮兵們望著打出去的啞彈放聲大哭。連迫擊炮這種輕炮火力的掩護都得不到,步兵只能用步槍、機槍去衝擊敵人的「鐵桶陣」。


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方面與美軍的差距是無法想像的。對只有少量迫擊炮的志願軍來說,手榴彈成了重武器,一個連一挺重機槍,一個排一挺輕機槍,一個班有一挺加拿大制衝鋒槍,戰士們的裝備就是三八式、中正式這些槍。面對擁有空中、地面重火力的美軍,9兵團唯一的優勢只剩下人數和鋼鐵般的意志。


對於9兵團所面對的敵人,鄒世勇這樣描述,「東線的敵人都是美軍的王牌軍。陸戰第1師,就是它最王牌的部隊,建軍160多年。第二個也是它的王牌,陸軍第7師,他們的主力王牌都在東線。從武器裝備上來看,這些都是號稱武裝到牙齒的、最現代化的部隊。我們當時還使用解放戰爭時期用過的步槍,沒有重型火炮,最大的炮大概就是九二步兵炮。可是美軍的裝備最差的也是衝鋒槍、卡賓槍等步兵武器。


柳潭裡地區是高山寒區,這個地區白天大概在零下35度左右,夜間能達到零下40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這裡。當時我們的火力遠不如敵人,敵人可以瘋狂射擊。而我們的槍,由於溫度低都已經是打不響了。」戰鬥中大批的志願軍戰士在衝鋒時突然倒地而死,他們饑寒交迫的身體,已無法忍耐這種超過極限的生存環境了。


即使是裝備優良的美軍士兵境況也不那麼樂觀,隨軍醫生不得不把嗎啡針劑塞在口中融化再使用。接戰僅僅一天,見勢不妙的麥克阿瑟即命令他們向南突圍。在成群飛機掩護下,美軍開始竭力往後收縮,企圖先聚集到下碣隅里,再往南逃。


在柳潭裡開戰的同時,志願軍第59師向第7陸戰團的C連和F連發起了攻擊,並封鎖了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的公路。 這次成功的進攻迫使C連撤進柳潭裡,於是只剩下F連被困在德洞山口,一個控制著公路的至關重要的山口。 在11月29日,第7陸戰團多次試圖營救F連,儘管重創中國軍隊,但未能成功。 在下碣隅里火炮和陸戰隊海盜式飛機的支援下,F連在遭到志願軍第59師持續不斷的攻擊下成功堅守了5天。


志願軍第79師在柳潭裡遭到重大損失之後,第9兵團指揮部認識到柳潭裡駐紮的是第1陸戰師的主力,其兵力是原來預計的兩倍。 確信繼續進攻於事無補,宋時輪上將命令第9兵團從11月28日到30日放棄柳潭裡,將主要攻擊轉向新興里和下碣隅里。 與此同時,在朝鮮西部前線的美國第8集團軍在清川江戰鬥中被迫全線撤退,麥克阿瑟命令阿爾蒙德將美國第10軍撤退到興南港。 按照阿爾蒙德和史密斯的指令,第5和第7陸戰團指揮官, 雷蒙德·L·默里中校和霍默·L·利曾伯格上校,於11月30日分別發出聯合命令,從柳潭裡向下碣隅里突圍。 面對中國阻擊師與撤退中的陸戰團即將到來的激烈戰鬥,史密斯宣稱:「撤退,見鬼!我們不是在撤退,我們只是在另一個方向上進攻!」到12月1日,志願軍第58師實際上已經被摧毀建制, 其殘部在等待第9兵團第26軍的增援。 但讓宋時輪上將最感到失敗的,就是第26軍沒有在陸戰隊員從柳潭裡突圍之前到達。 機場在12月1日建成通航,聯合國軍得以獲得增援以及撤走死者和傷員。 隨著柳潭裡的陸戰隊員於12月4日完成撤離,被圍的聯合國軍終於可以開始他們向興南港的突圍。


美國海軍認為長津湖戰役是在其歷史上最驕傲的時刻,海軍陸戰隊重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師團,令中國軍隊從前線撤回,不過美軍第十軍團(包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陸軍第七師)幾乎遭遇到過半傷亡。但被忽略的是美國陸軍第31團級作戰隊;他們以2個加強營的兵力成功保護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右翼,抗擊中國軍隊2個師達4天之久,阻止了志願軍第80師有效進攻,如果他們的阻擊失敗,中國軍隊的第80及81師在海軍陸戰隊集中兵力防守前,已攻佔他們在下碣隅里的基地及臨時飛機跑道,他們將被包圍及可能的戰果已大為不同。此戰役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場大捷,雖然付出了巨大傷亡,且有美國軍隊突圍,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戰役及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第1次勝利,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這場戰役極大地暴露了志願軍後勤弱的特點,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在戰場上甚至有部分阻擊陣地中的志願兵士兵全員凍死的事例。中國在戰役中擄獲的美國陸軍第31團團旗,至今還陳列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以紀念這場戰役。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貝教你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沒看錯!巴鐵為何突然放棄武直10選擇俄米-35?
盤點歷史上最難殺死的5個人,第一名經歷了700多次暗殺才病死
晚清十大高手,第三個和第四個最為我們熟知

TAG:貝貝教你學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場戰役日軍被活活餓死,死後慘象連美軍都看不下去
殘酷的蘇芬戰爭-蘇軍被活活凍成冰人
二戰時日軍的地獄之船是什麼,上萬美軍戰俘被活活悶死
湖北兩名士兵叛逃躲進深山,與千名軍警激戰三天後被活活燒死
羅馬皇帝被活活打死,慘烈的阿德里安堡之戰
黑鏡頭:揭露二戰德軍暴行,指揮狼狗活活咬死戰俘,慘不忍睹
蘇軍戰俘生不如死的烏曼集中營 吃土續命活活痛死
光緒帝竟是被「活活餓死」的?死狀如此凄涼!
揭秘二戰日軍死的最窩囊的將軍,被一群偽軍活活劈死!
梁武帝蕭衍為啥被活活餓死?
罕見戰爭老照片,揭露戰爭的殘暴,日軍被活活燒死的全過程!
諸葛亮為何至死瞧不起司馬懿?諸葛亮之死真的是被活活氣死?
最慘的德軍部隊:為報復活活燒死蘇軍戰俘,投降後全師被處決
老照片:二戰那些活活被燒死的坦克兵們觸目驚心
宋朝罪大惡極的蔡京是什麼下場?被活活餓死,兒孫被殺絕!
常遇春,被「悍婦之肉」活活嚇死的一代勇將?
宋朝把皇帝活活嚇死的「蝴蝶效應」
這場戰役日軍死的最窩囊,幾十萬士兵圍困,活活被餓死投降立即殺
罪大惡極的蔡京是什麼下場?被活活餓死,葬在亂墳崗,兒孫被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