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金氏心拳學——混元功


一、概述


混元功即是簡易的「開合功法」。它在傳統開合功的基礎上幾經提煉、深化而形成。其練習總的方法共分為二種:一是分解練習,名曰「三大法」。二是三法的綜合性練習,簡稱「混元功法」。也就是說,心拳學的混元功既可以分解練習又可以組合練習;它已集中而高度地體現了簡易之道的精神實質,並充分地展示了訓練時的靈活性與機動性。三大法的劃分,一曰「縮骨法」,二曰「陰陽大法」,三曰「發聲」。如果初學者通過上述「三法」的初步練習,只需在數日內便能正確地掌握「混元功」的基本要領和練功方法。「混元功法」,它是心拳學體系中的萬法之基礎,並以此作為製造或一切矛盾的總機關、集中體現出了「渾身無處不矛盾的精神實質」;而這種渾身無處不曲的基本矛盾間架是「整體攻防技擊」之必備或所需,否則萬法皆非矣。初學者通過混元運動的訓練,方能改變零散的枝節運動並逐步形成為一個高度嚴密的有機整體形態;它既含蓋了頗為獨特的實戰技擊內涵,又蓄藏著致簡而高深的養生妙法。現將基本內涵摘錄概括如下:1、總旨渾身無處不矛盾:如「合緊一個蛋、鵝頭鳳膀、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兩臂如抱樹,兩腳陰陽中、起翅一大遍、常修一陽氣、盈之於命中」。2、內涵實質內三合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如「手與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內三合中以「煉谷化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等。3、呼吸在混元運動中,是以身體的吞吐或發聲而形成的自然呼吸模式,不必人為去追求「呼」與「吸」的訓練行為。4、混元與技擊混元形態結構,是一種特殊的整體技擊的基本間架,也是形成整體勁的主要手段或模式;它不但有利於身形技術訓練,更有利於實戰技擊日趨完善的合理化、科學化,學者之成敗就在於對「心拳學」的精神實質認識的程度與深度。因此,混元運動與實用技擊、養生等方面是一個「血肉」相聯的重要關係。5、混元與養生混元功是要求學者做不斷的身體的前後「吞吐」練習,從而將其「胸膜、腹膜與及五臟六腑」進行著反覆的上提或下放,並達到了自我性按摩的重要目的。同時通過發聲導氣的方式使吸入或所煉之精「氣」下沉丹田,能夠達到強身體、滋五髒的重要目的;並對較多的慢性病有特殊的康復療效,如「風濕關節炎,慢性胃腸炎,胸膜炎,腹膜炎,脾胃虛弱,腎虛陽萎,神經衰弱,體虛習慣性滑精,肺癆」等。所以說,混元功法不但是技擊之必備或所需,也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最佳功之一。6、鬆緊鬆緊不僅僅只是在「勁」的收發中得以體現,若要深刻洞悉之,還存著「內松外緊」和「外松而內緊」的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以心拳學的「混元功」為例,如在全身綳圓彎曲時是「形緊而心平自然之松」,這是形與意的鬆緊關係;再如身體站直時的發聲,是意緊形松的關係。所以說,在同一功法中,不單單只是存在著動作與勁的收發的矛盾關係。7、心神在混元功的練習中,「心神」的微妙處理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說練功時出現煩燥、東張西望以及心神不定等現象,其練功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學者的「成敗以及層次、火候」等,勻與「心神」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以心拳學「混元功」為例,在運動中「心神」是處於自然平和狀態,而在不動時的間架中卻是以誘異作為內動的核心。其目的是要求學者用心去體會練功中的各種反應,如此才有助於「內聽、內視、專註、入定、內守」的最佳練功狀態,並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練功效果,亦能真正體驗出其中的「無窮之樂或無窮之奧」。若然學者要想達到「心神入定」,就必須從」專註」修鍊著手;因為「眼為心之苗」,而眼神的自然專註非常有助於「入定」。所以說,凡是熱愛心拳學這一運動的愛好者更應加強對自我的「心神」方面的修鍊。

二、混元分解練習


(一)、縮骨法1、要領:坐式緩慢進行吞吐鬆緊練習,同時以雙手抓住所坐凳子的前端邊並提拉和放鬆輔助身子作開合練習,禁用暴力,以免拉傷脊椎。在吞縮時吸氣、前吐身子時呼氣放鬆。2、目的:訓練脊椎的伸縮功能,改變人體「S」型脊椎並促使向「弓」形嬰兒狀脊椎發展或定形。因為「弓」形脊椎狀是形成整體運動和整體勁的主要手段或方法。其中它含蓋了「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似的半混元體的主要結構性運動。3、練習動作說明一初學者首先取一個高方凳坐在靠前的邊沿,略呈前撲身狀,同時向前頂伸充分拉伸「脊椎骨」,雙手置於檔前放鬆,雙腳自然分開略寬於兩肩並穩住自身,目視下前方地面,全身保持自然。見圖1的正面與側面圖。4、練習動作說明二接上,然後雙手抓住凳子前端的邊下沿用力向上提拉使兩肘橫向綳展,並促使肩下沉,與此同時,身子隨著雙手的提拉向後作吞縮身子而背向後弓凸的動作,並伴有細細的吸氣感覺,身子要求達到含胸拔背,沉肩橫肘狀即可,頭部略昂,目望視上前方,全身有微緊感覺。見圖2正面與側面圖。當完成了上述的後吞動作之後,再放鬆雙手,身子隨之向前吐出略呈前撲狀態,頭前頂,目視前下方,呼氣外出,放鬆全身,再返回到圖1。如此需做反覆性的開合吞吐練習。


(二)陰陽大法1、要領:在縮骨法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全身性的整體開合陰陽站立吞吐模式練習。在全身後吞時渾身有縮緊感,當身開前撲時放鬆;吸氣是在縮身時進行,呼氣是在開身時進行。練習身體的吞吐動作,初學者應纏綿緩慢,久則以自然輕快為佳。2、目的:通過全身性吞吐訓練共有兩個目的,一是要求達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提肌蓄腎、弓凸腰背脊椎,腳的陰陽變換、鬆緊」,使之最終達到渾身的節節相催相合的緊密協調,故曰「外三合」矣。其二是通過自然的鬆緊收發訓練來成就「整體勁」。(3)動作練習說明首先兩腳分右前左後站立,左腳掌著地並抬腳跟,重心以落在前右腳為主,兩腳前後相距兩尺左右(根據自身的高矮而定兩腳間的距離),身體略呈前撲狀,雙手自然下垂於大腿外側,頭向前頂,目視前下方,保持自然狀態的松。見圖3正面與側面圖。(4)然後雙臂作平行環抱至兩手臂及腕部相貼,十指直對心窩,與此同時身體向後吞縮,後左腳跟落地曲膝蹲立為主,前右腳蹺起腳尖跟部著力蹬地;身子呈「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緩緩吸氣、全身綳圓而略緊」,頭略昂,目向前上方望視,見圖4正側面。注意,練習時的展臂環抱,吞身弓背,重心後移,吸氣、目望、頭昂等動作,是同時連續一氣呵成的方式來完成。完成了圖4動作後,再蹬腿趨身前吐,重心又移在前右腳;後左腳前掌蹬地,抬起後跟,雙手自然下滑垂於大腿外側,頭向前頂,目視前下方,放鬆全身,呼氣:再返回到圖3。如此「一吞」「一吐」做反覆練習。


(三)發聲(1)要領、初學者以長聲為主,動作緩緩、徐徐吸入(氣),如昂頭、挺脖、目望長空、直立身體、吸氣。發聲呼氣,誘導氣流沿腹之中線,由上向下隨聲直入丹田,身體須由上到下逐層放鬆。(2)目的:吐故納新,一字打通三焦,貫通「任督」二脈;強五腑,壯六臟,祛病延年等。(3)練習一、兩腳自然平肩站立,頭向上昂,目望遠方,意注體內,緩緩吸氣,挺頸,雙手自然於大腿外側,見圖5。(4)練習二:然後用丹田之底氣發喊「一」字長聲(又稱雷聲,當聲從口中發出時,意念從天突穴起向下奔行,下沉直入丹田,聲停即止。在發聲意念時,頭隨聲向前移至頂出,目視前下方。稍停,自然換氣,待心情平靜後,方能再進行一度發聲訓練。見圖6。然後再返回到圖5,直站、昂頭、吸氣。如此反覆練習。)


三、混元功組合練習

1、要領:呼吸是隨著身體的「吞」與「吐」而自然進出,速度要求「輕柔、緩慢、合順、鬆緊自然」。動作方法是以單腳式的前後移動,左腳單腳進退相同,無須做走步練習。2、練習預備式:兩腳自然平肩站立、目視前方,意注體內,雙手自然下垂,呼吸自然,全身放鬆。見圖7。3、注意下面是整體後退吞身動作。然後左腳後退一步,曲膝蹲立,重心以左腳為主,右腳跟部蹬地,蹺起腳尖,膝關節向前曲頂,兩腳前後相距一尺五;與此同時身子隨之吞縮呈含胸拔背,雙手配合後退動作做平臂曲肘環抱,直至兩手掌背及兩腕背關節相貼,十指直對心窩,達到沉肩墜肘為準,頭略昂,目向前方望視而上,注意在做吞身動作時,呈緩緩的自然吸氣狀態。見圖8。4、完成了上述動作後,再做向前上步吐身動作;以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身子同時向前開挺,雙手自然向下滑落垂於大腿外側,兩腳呈半弓步狀,重心平分,身子直立頭頂,目光平視前方。見圖9。5、保持圖9間架不變,下面開始發聲導練,發聲又稱「一」字雷聲,其聲應均、細、緩、長為佳;當發喊出一字聲起,設想著一股氣流從咽喉處向下沉入丹田,此稱為「呼氣」,聲停意上,稍停再做後退吞身動作。如此進行「一吞一吐、發聲」的反覆練習即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乾貨分享:站樁的精髓!武術中最獨特的修鍊方法
修鍊探索:外氣內收神功
治療陽痿按此穴!它是「回陽九穴」之一,被古代醫家用來斷人生死
採光聚氣法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武當大力混元鷹爪功
DNF混元武士套已經過時?女大槍混元武士套秒殺盧克
混元金斗為何能秒抓金仙,橫掃大羅金仙?
密傳太極混元功六大養生鍛煉功法
混元運動 太極拳的精髓
截教的十大法寶,混元金斗、金蛟剪都在榜末
混元如在之神魔同心
馬保國宣稱混元太極包治百病,準備廣收學員 拳迷直呼回家吧你!
混元太極馬保國在比賽前發聲:要為傳統武術正名
封神世界唯一讓鴻鈞老祖忌憚,實力逆天的混元大羅金仙是誰?
講解一代混元太極宗師馮志強先生的一生傳奇經歷
洪荒時代:10大聖人排名,混元大羅金仙
馮志強宗師表演示範解說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24式及分解動作
他是西遊記幕後老大,修證混元道果,鎮元大仙、彌勒佛是其弟子
混元太極拳火了!歐洲格鬥冠軍徹底怒了,組團來打
夢幻誅仙手游聖巫教加點方式介紹 五行混元
封神唯一混元無極大羅金仙是誰?他苦心創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孫悟空是混元一氣太乙金仙,孫悟空是領悟了混元道果的
今天!混元太極馬保國約戰事件 捍衛傳武榮譽 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