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話冬至談習俗,古為今用

話冬至談習俗,古為今用



中醫書友會第118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冬至一陽生,是進補的好時機哦~(編輯/張亞娟)


話冬至談習俗,古為今用


作者/陳順德



冬至確實是養生的好時機,但要科學合理。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此時進補,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是時間的坐標,也是季節的拐點,陰陽在此匯合,寒暑在此交替,四季在此輪迴,生命在此調養。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數九來而冬至。「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民俗中冬至夜要比平時睡得早,以祈求來年安康。冬至不僅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從這天開始就要數九了,也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冬至,民俗上講究很多,但哪些習俗中暗藏養生之道,可為今用呢?我們來一起了解。



冬至的到來,使陰氣盛極而衰,是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天文學指出,這一天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就漸漸變長。「歌謠說,『天長了,夜短了,耗子大爺起晚了』,那時候不知道這耗子大爺跟這天有什麼關係,實際上這耗子大爺有點類似人們的作息時間。比如說,晚上九點睡覺,早上七點起床,當耗子大爺還七點起床的時候,過去可能是深深的沉夜,天還黑著呢,可是你會發現,七點還是這個點兒,天卻是越來越亮了。」民俗專家、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說。






  • 「冬至大如年」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從漢代以來,這一天都會舉行慶賀儀式,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從冬至之日起,進入數九寒天。當然,習俗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畫九九八十一朵梅花,還有的就是寫九個空心字,逐日描紅,八十一天後,即為初九,那時也就春暖花開了。「比如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就是寫九個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這九個字,每個字都是九筆,每天畫一筆,畫完了,春天也就到來了。」高巍解釋說。對於九九消寒圖的說法,某膳庄總經理助理也表示:「九九消寒圖是宮廷里一個特殊的風俗,表達了宮中人對春天特殊的嚮往,寫完八十一筆之後,就說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了。」



關於冬至節氣的重要性,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古代的人們一直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因此,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之後逐漸轉暖。從冬至起,每9天為一個九,共81天,唱著歌謠,過了「九九」,寒冬才算過去。





  • 冬至時節講究進補




如今在冬至那天,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吃餃子的習慣,民俗中有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還有的地方用糯米粉做冬至圓,豆腐和肉做成豆腐包等。中醫理論上講,冬至陽升,即節氣運行到這一天,人體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是人體進補的大好時機。比如全聚德就曾推出過鴨肉餡餃子,並舉行「送餃子」祈福活動。冬季養生正所謂氣始於冬至,時機恰到好處,但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三多三少」的原則,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要少。




冬至節進補菜肴,比如白蘿蔔腌羊肉、五香羊肉,都是這個時節人們比較喜歡的。




廣東潮菜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樹茂表示,冬至確實是養生的好時機,但一定要科學合理的養生。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同時,冬季天氣寒冷,根據中醫理論宜吃溫性或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品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忌吃寒性、生冷黏膩的食品。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對於老年體弱者「葯補不如食補」,葯補與食補雖然都屬於中醫進補範疇,但有所不同。食補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預防疾病,而葯補是運用補益藥物來調養機體,使其增強抗病能力,並且食補可起到藥物起不到的作用。值此時節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禦寒,怕冷與缺少鈣和鐵等礦物質有關。宜吃含鐵、鈣豐富的食物,如蛋黃、豬肝、黃豆、芝麻、紅棗,牛奶、豆製品、海帶等,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在蘇州,冬至是保存得比較好的民俗節氣,」蘇州民俗博物館文博研究員沈建東認為,冬至是一個團圓節氣,祭拜袓先、吃團圓飯等冬至民俗,和中國傳統的倫理孝道等有密切關係;從飲食方式看,此時正是「秋收冬藏」的時候,秋天收穫的糧食釀製的冬釀酒、冬至糰子,以及冬令年糕等南菜都是冬季時令佳品。




沈建東說,由於一些冬至習俗將人們希望團圓平安的美好願望,和冬令飲食方式結合得非常緊密,容易保存下來。現在像拜冬、穿新衣這樣的冬至習俗淡化了,喝冬釀酒、吃團圓飯則成為現代人過冬至最鮮明的標誌。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中風」患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 進補沒界限




冬季進補應選在什麼時間最好?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中醫理論上說,冬至前後進補是最佳的時期,因此,冬至一到,很多人就開始想方設法地進補。其實,進補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進補也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進補的度和進補的時間也會有所差別。一般情況下,冬季比較適合進補,但不局限於冬至前後這幾天時間。






  • 冬至陰晴預測




在冬至習俗中,民間常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有雨雪)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中國保健營養》,2012年21期,作者/陳順德。編輯/張亞娟,一校/小熊,二校/唐樂、陳欣羽。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靈蘭中醫App已更新到1.3.5版本,新增了「留言」和「音頻定時」功能。看文章想留評,聽音頻自動關,那就趕緊升級新版本吧。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