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河湟無處不飛花



青海新聞網訊 巍巍崑崙,茫茫雪山,匯成滔滔的三江之水,以天地交泰之勢滋生萬物。三江之水澆灌出獨具特色的高原之花,正在逐步成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高原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百般紅紫芳菲過,河湟無處不飛花。憑藉大自然的神功造化,憑藉高原人的聰明才智,青海以高原特色的奇花異草點綴、炫耀著自然之大美,生活之絢爛。


12月14日,走進青海省花卉協會會長王謙的辦公室,他說:「我先給你看兩張證書,這足以證明我們青海花卉的質量是上乘的。」


這兩張證書一張來自北京奧運花卉配送中心,一張來自國際奧委會。因為在2008年,青海以國內花卉專家公認為是全國生長培育最好的精品唐菖蒲鮮切花捐贈給了北京奧委會,表達了青海人民的一片真心,從而宣傳了青海花卉,創出了自己的品牌。


「能夠進行奧運禮儀用花捐贈,足以證明我們青海花卉的實力。青海獨特的氣候特別適合冷涼花卉、球根花卉的生長,能夠培育出質量上乘的特色產品。」王謙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有花卉苗木生產企業70餘家,花卉種植面積744公頃,從事花卉盆景等產業的花農和從業人員達6.2萬餘人,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增收,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讓花卉產業產生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今年盛夏,西寧市有個村莊名聲大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山坡上種滿了薰衣草、海棠、榆葉梅、紅刺玫瑰等觀賞性花卉,陽光下,五顏六色的花朵,甚是好看,這裡就是邊麻溝的「花海農莊」。


花海的發展,帶動了本村15戶村民發展鄉村自助游,10戶村民開起農家樂,戶均日收入1000餘元。帶動15戶村民擺起特色小吃攤位,戶均日收入100元。解決本村50人就業,月工資2000餘元,帶動鄉村住宿2家。同時,輻射周邊村莊經濟發展、合作共贏,開啟鄉村旅遊聯動發展,解決周邊村莊100餘名剩餘勞動力到花海臨時務工,每天每人增收70元。


青海的花卉種植品種約100多種,主要種植品種有康乃馨、亞洲百合、唐菖蒲、倒掛金鐘、月季、石榴、荷蘭菊、丁香、牡丹、芍藥、鳶尾以及各種盆花和珍珠梅、碧桃、丁香等花灌木。龍頭企業各具特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水平、生產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高。


在大通縣的青海綠海生態林建設苗木有限公司苗木基地里,儘管是冬日,靜謐之下孕育著生機。綠海苗木在2015年被中國花卉協會評選為「全國十佳花木種植企業」,種植主要以針葉、闊葉、花灌木、城市綠化、退耕還林苗木為主,總資產達4.6億元。


「青海生態保護責任重大,作為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參與其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青海植樹造林,儘管困難不少,但我們一直在努力前行。尤其是西寧之前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對我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公司董事長蔣全說。


作為花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盆景產業,青海有著數百年的盆景栽培歷史。目前,僅西寧就有盆景產業個體戶60多戶,栽培精緻的青派盆景達2.3萬餘盆。


曾經,青海的盆景在全國來說,是沒有一席之地的。很多專家甚至說青海沒有盆景產業,在盆景的「舞台」上唱主角的是徽派、嶺南派、川派等盆景派系。


近日,四川省花卉協會會長朱廷朴與中國花卉協會盆景分會常務理事王志剛和花木大世界網總經理萬力等人,到西寧考察學習盆景產業,並與青海省花卉協會會長王謙、青海省花卉協會盆景分會會長張全喜討論交流了青海盆景產業的現狀及發展。


他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青海盆景產業充滿希望。


在獨特的高原氣候條件下,青海植被具有高寒和旱生的特點,形成了水平帶譜與垂直帶譜相疊加的植被體系和植被類型組合。青海盆景在運用適應當地特殊氣候的植物材料的同時,近年來不斷增加新品種的用量。通過家庭栽培和觀賞,形成「青派」盆景,也稱「崑崙派」。


「特點是使用適應高寒乾旱氣候環境的植物,以檉柳、金露梅、銀露梅、匍匐栒子等為代表,主要以植物造景,在瘠薄環境中體現挺拔、滄桑、高大、雄偉洒脫的形象。」張全喜說。


目前,青海盆景產業主要分布在西寧和海東地區,樹種有檉柳、金露梅、銀露梅、匍匐栒子、三角梅、石榴、無花果、紫薇、海棠、柏樹、松樹、銀杏、榆樹、倒掛金鐘等,培育生產存量約2.5萬盆。


幾天前,在冬日暖陽的映照下,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了位於西寧市南山上的明清盆景園。儘管是蕭瑟的冬日,可1500餘盆各種盆景顯得生機盎然,充滿靈氣,擺滿了角角落落。酷愛盆景的馬明清已經從事了30多年的盆景栽培,是遠近聞名的盆景大師。


在大棚里,馬明清一一向記者介紹了不同種類的盆景以及製作盆景所需要的枝剪、鋁絲剪、芽剪等工具,無不透露出他對於盆景的熱愛。


先不說價值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昂貴盆景,一盆進價七八十元的普通苗木,經過馬明清的藝術加工之後,市場價值可達1500元左右,充分表明了盆景藝術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於自己的1500餘盆盆景到底值多少錢,馬明清摸著頭想了半天也估算不出具體的數字,但是他說不會低於一千萬元。


馬明清的盆景主要在青海省內銷售,每年產值上千萬元,純利潤可以達到七八十萬元,這也從側面體現了青海的盆景產業發展潛力大,有文章可作。


如今青海培育盆景的單位和個人有65家,生產總面積80餘公頃,種植品種60多種,已經形成規模的盆景園有10多個。其中,國營的有兩個,投資規模分別為3000萬元和1080萬元,其餘均為私營盆景園,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


「建成了3家設施完備的專業花卉市場,5處花卉營銷點和集散地,有各類苗木花卉經營部門、服務公司81家。盆景以內銷為主,少量輻射周邊省區。」王謙說。


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青海盆景充分彰顯了高原兒女的性格和特色。


鄉土樹種檉柳,在大西北惡劣的氣候環境中生存能力極強,盆景姿態略顯滄桑,同時豪放粗獷;底部盤根錯節,給人百折不撓的印象;表皮,任何地方都能萌發新芽,代表著強大的生命力;葉纖細飄柔,開出粉紅色的花絮,充滿生機。


金露梅,婀娜多姿,葉細小,花袖珍,昂首怒放的同時,也秀出陰柔之美,剛柔並濟。


青海的盆景充分體現出雄、猛、蒼、古、秀的特點,也是一種青海高原精神的展示,在展現其生態之美的同時,充滿人文之美。


「我們的盆景栽培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和國際接軌,基礎是有的,只是需要進一步挖掘潛力、加強對外交流、擴大市場。」王謙說。


隨著舉辦盆景藝術展和參加花卉博覽會,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青海盆景產業的技術和製作工藝在不斷提升,整個產業發展充滿希望。


「如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對於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脫貧增收致富都將產生重要意義。」王謙對盆景產業寄予厚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被英國夫婦收養的孩子來濟尋根,8年前他被遺棄汽車站
創新有時很「簡單」
從空氣中「擰」出淡水
清逸 清拔 清遠 清淳——袁行霈先生的治學風範
中緬邊境佛教人士舉行點燈祈福大法會祈福該地區和平、安寧

TAG:手機大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