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女人嫁來中國,工地幹活比丈夫還能吃苦,如今不想回家
來中國第一年,外蒙女人蘇日瑪干著和在家鄉一樣的苦力活:搬磚、拉沙土。一天,張貴林接妻子吃午飯,見許多中國男工都躲起來乘涼喝水,老實的蘇日瑪還在頂著日頭搬磚——沒人示意她該午休了。
內蒙古二連浩特,這個蒙語譯為「海市蜃樓之城」的地方,中蒙兩國民眾的交流日益頻繁,「賽白諾」(你好)、「何地交斯」(多少錢)、「白依日太」(再見)是人人都會的交際語言,越來越多的外蒙女子成為中國媳婦。
中國內蒙古二連浩特的最北端,是國門。國門高牆上,透過高倍望遠鏡,能清楚看見一座錐形塔尖,那是蒙古國小鎮扎門烏德的標誌,那裡是蘇日瑪的故鄉。現在,蘇日瑪生活在二連浩特,從異國之門到家鄉的距離不過8公里。坐火車只是10分鐘,掠過草原的空曠。
扎門烏德?不回去!」蘇日瑪扭過頭,不講原因。她現在更習慣中國的生活:當二連浩特的天空被落日染成紅色,她會插上電炒鍋,一會兒,土豆燜面就冒出熱氣。張貴林一回家就有熱乎飯吃,他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做丈夫的知道妻子不願回家的原因:在外蒙掙錢不易。在扎門烏德,干一樣的活,張貴林每月能賺60萬蒙古圖(當時約合人民幣3000元),蘇日瑪每月只有20萬,「在外蒙一袋白面就100多人民幣,比在中國貴一倍多。」
張貴林在工地上開攪拌機,蘇日瑪往機斗里倒沙土時,滿天水泥灰,日頭下,汗液把灰土粘在身上,儼然一個泥人,「這女人咋比我還能吃苦?」他後來知道,蘇日瑪原本和丈夫開商店,2003年丈夫出車禍去世,她打苦工養活年幼的兒子。「能吃苦,肯定會過日子。」他對這個異國女人動了心,給她帶飯,幫她搬磚,兩人有了感情。3年前,夫妻倆回二連浩特安了家。
蘇日瑪不光有股子力氣,手還巧,餃子、燴菜,中國的飯菜都會做。房東王金祿佩服這「厲害」的蒙古媳婦:蘇日瑪做內蒙古特色的莜麵窩窩,「能搓出兩層,一層摞著一層,我老婆都不會。」
根據調查,在蒙古國,每年60%—80%的大學畢業生是女性。女性是家庭主要的經濟支柱,和丈夫相比她們工作更好,收入更高。這與蒙古的國情有關,2008年,全國290萬人口中女性佔51%,女多男少的現象罕見於東亞,隨之而來的,是女性比較難嫁。但蘇日瑪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認準張貴林,是因為中國男人的踏實和對生活的責任感讓她很有安全感。
※實拍普通農家小院的悠哉慢生活,很多土豪花錢卻享受不到
※日本農村生活照片,新農村建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中國學習
TAG:旅有 |
※實拍外蒙女人嫁來中國,工地幹活比丈夫還能吃苦,如今不想回家
※男人工地辛苦幹活養家,卻沒想到撞見妻子背地找別的男人
※孤寡老人工地幹活!干起活來力不從心,為的只是能夠吃上飯
※女孩大學畢業 去工地抗鋼筋,想結婚 過好日子,可誰也不願意娶
※實拍工地打工的印度女人,中國女人跟他們比起來太幸福了
※這些紮根在工地上的女人,再苦也只能選擇忍受
※直擊在建築工地幹活的女性,再苦再累也要撐下來,因為家人
※小男孩從工地上撿來一隻小狗,帶回家後爸媽說家裡不能養
※女子去看男友,看到工地吃大锅饭菜,嫌弃脏不敢吃
※為了我,父親去工地上幹活,我跟女友說這婚我不結了!
※這些工地上的女孩們不僅漂亮,而且很能幹,見過的人都很憐香惜玉
※我在工地上班每天吃饅頭,回家看到老婆和一男人吃的飯,我要離婚
※直擊工地上的女工人,幹活不比男人差,賺錢只為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爸爸帶孩子到工地去玩,沒想到一碗「白水」就這樣讓女兒,再也醒不過來
※早戀被發現學校趕我回家,父親從工地跑回來,一個舉動讓我好心痛
※工地男子挖土時感覺不對勁,喊來專家發現萬貫家財!
※工地上,妻子挺著大肚子卻仍在搬磚,網友都想開罵了,卻因丈夫的一個舉動,都咽了回去
※為救病重父親,帥小伙每天工地搬磚做苦工!他吃盡了同齡人不該吃的苦!
※女孩們看看吧,這就是在工地做男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