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別的用處嗎?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答案當然是有。


劍穗,又稱「劍袍」,是系在劍首的穗子,是「文劍」的標誌。主要用於儀仗和文人墨客佩戴。系在劍首/柄處的皮繩稱」劍疆「,為"武劍"的標誌。劍穗由早期的劍韁演變而來,材質常用絲,棉等材料製成,紅、黃、藍、棕色為主。刀亦配有「刀彩」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佩劍唐代最盛《隋書·禮儀志》載:「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 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 三品及開國子男; 五等散(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 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帶直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 一品及散(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佩。二品、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散)品號侯,皆只佩。綬亦如之。」 《莊子說劍》中記述了趙文王喜劍,三千餘劍干日夜為他相鬥表演的故事,可見場面何等壯觀。置此,男子佩劍不僅顯示出威儀的雄風,也是一種狂猖風雅的服飾,更是一種權力地位的象徵,因而產生了與佩劍、習劍相適應的嚴格的佩劍制度。劍被文人墨客視為飾物,抒以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 到了東漢時期,作為兵器的劍,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為佩帶儀仗或習武強身自衛為主,劍疆被劍穗替代。近現代劍術套路有長穗與短穗之分別。表演中,突顯劍舞流蘇的尚武英姿。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鍾馗·天官賜福


而早期實戰無論是刀還是劍,幾乎全有纏手繩,其作用是戰鬥中可以擾亂對方視線,並可以纏繞手上,古代馬上作戰除用長兵器外,同時也佩帶劍和刀等較短的兵器,劍作為用於近戰備用的武器,為了使用方便和防止脫落,往往用皮繩(劍韁)將劍炳拴在馬鞍或手腕上,以實用為主。雖然只是"小"配件,單絕對不可或缺。如果你不想在戰場上飛身下馬揀起武器再爬上馬的話?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至於「刀彩」:武術表演時的刀彩,是武術套路演練時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固然在古代時刀彩可能會有其他的作用,而現代刀彩有另有一番現在的時代需要。可以說練武之人在進行武術活動時通過有意識的」裝扮」以體現出武術的「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武術特色。當我們在刀光劍影中欣賞武術精湛的攻防動作時刀與彩的配合更為突出,高速的攻守進退、閃展騰挪的運動中,一種靈動飄逸的審美效果就立刻展現出來。經過與老一輩武術家和大量武術工作者探討發現,刀彩有這麼幾個功能一直伴隨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綜合一些武術家、練家的觀點入下:


刀彩可以在快速運動中起到調整重心的作用,有助於演練者掌握平衡,駕馭鋼刀。


刀彩在鋼刀上下翻飛、閃轉騰挪的過程中,可以晃花對方的眼睛,擾亂視線,起到干擾的作用,讓自己有機可乘。

刀彩像劍穗一樣也可以攻擊對方,比如可以在快速運動中拂擊敵人的眼睛,以爭取有利的戰機。


刀彩就是用來擦拭刀上的汗水和灰塵的。

劍穗除了美觀,還有這些用處你造嗎?



幾經推敲,這些說法都稍顯片面,倒是還有一種觀點可以很好的解釋刀彩的前世之謎。刀彩又名刀袍、刀衣、彩布、刀布。有傳,在古代,刀彩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血禪",用質地較厚、較硬的兩三塊絲綢製成,起初並非裝飾之物,而是用來擦拭刀上之血的。這樣可以防止血迴流到刀柄上,造成滑膩。將士們出征時,會換上白色的血禪,如果凱旋班師的時候,血禪被敵人的鮮血染成紅色,則表明自己戰功卓著,是至高榮譽的象徵。彈指一揮間,刀彩跨越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從一枚保駕護航、彰顯戰功的榮譽勳章轉變成烘托氣氛、錦上添花的紅顏美人,完成了一個跨越時空的華麗轉身,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武學的一件美談。


對中國古代冷兵器(如唐刀,漢劍,明清刀劍等兵器)感興趣的好友,可以回復「刀友」「劍友


兵器名:唐刀|清刀|刺刀|軍刀|戚家刀|環首刀|武士刀|漢劍|獵刀|雁翎刀|斬馬刀|康熙戰刀| 陌刀|尼泊爾|苗刀|戟|八斬刀|鐧|朴刀|匕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課堂 的精彩文章:

武士刀的血槽為什麼塗成紅色?
驕傲「活著」的尼泊爾國刀
每日兵器:古代的弓弦是用什麼做的?
日本十大妖刀之一!大妖怪茨木童子也曾敗於這把刀下!

TAG:中華冷兵器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劍穗的前身是什麼?它曾經在戰場上竟然有這麼大作用?
中國劍穗的實戰前身:纏手繩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