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來源:中科院之聲


近年來,隨著柔性可穿戴電子學的蓬勃發展,皮膚型電子器件的研究和製備已成為該領域的焦點之一。為了構築一體化的電子系統,人們迫切需要一型的柔性、超薄、輕量化的皮膚型能量存儲裝置。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的儲能器件,引起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傳統的薄膜型超級電容器厚度一般在20 μm 以上,無法滿足柔性和皮膚電子學器件的實際要求。此外,該類超級電容器多採用金屬集流極和襯底,由於集流極多為脆性材料,價格高昂,且器件必須依附襯底,無法實現大角度彎折,因此現有器件難以應用於柔性便攜電子學,特別是皮膚電子學領域。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研究小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納米結構的製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研究,近年來在碳納米材料基柔性儲能器件領域取得了系列成果(Energ. Environ. Sci.2012, 5, 8726;Adv. Mater.2013, 25, 1058;Nano Res.2014, 7, 1680; Adv. Energy Mater. 2015, 5, 1500677;Nanoscale2015, 7, 12492 )。最近,該課題組研究生欒平山、張楠、張強在中科院院士解思深、研究員周維亞的指導下,與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牛志強等人合作研製出一種柔性、超薄、自支撐、高性能的皮膚型超級電容器。其題為Epidermal supercapacitor with high performance的研究工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6, 26, 8178-8184)雜誌上,並被選為封面文章。


他們利用直接生長的碳納米管薄膜與 PEDOT 進行複合,並對其負載量和電化學性能進行優化。得益於大量「 Y 型結」構成的連續網路結構,該複合薄膜具有高達~1600 S cm-1的電導率和~300 MPa 的力學強度,有助於皮膚型器件的構築(圖1)。提出一種基於襯底表面能差異的分步分離技術,實現了器件和襯底的無損分離,構築出厚度約為1 μm 的超薄器件(圖2)。經測試,這種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的比電容為56 F g-1(相對於兩電極質量),能量密度為6.0 W h kg-1,功率密度為332 kW kg-1,響應時間為5.4 ms,此外器件還可耐受105次的彎折。相對於其它薄膜器件,該皮膚型超級電容器在比電容量、功率密度、響應時間上均體現出顯著優勢(圖3)。有望應用於柔性可穿戴電子學和皮膚電子學等領域(圖4)。


相關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圖1 不同電鍍圈數時,複合薄膜比電容量及 PEDOT 含量 (a)、電導率 (b) 和應力-應變曲線 (c)。純碳納米管薄膜 (d) 和複合薄膜 (e)SEM 圖像,純碳納米管薄膜 (f) 和複合薄膜 (g)TEM 圖像。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圖2 (a)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的組裝過程示意圖。SWCNT/PEDOT 複合薄膜 (b) 和皮膚型超級電容器 (c)-(d) 的光學照片。(e)-(f)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截面的SEM圖像。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圖3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的循環伏安曲線 (a) 和恆流充放電曲線 (c)。(b)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 (SC-E)與其它薄膜器件在 20 Vs-1 掃描速率下的循環伏安曲線。 (d)-(f)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與其它薄膜器件的性能對比。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進展


圖4 皮膚型超級電容器實物演示與雜誌封面圖片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李林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讀《資治通鑒》鄧艾屯田淮南淮北
讀《資治通鑒》呂壹違法監諸臣,顧雍闞澤依法治呂壹
「好書推薦」重讀長征
「學習恩來」周恩來如何對待群眾來信

TAG:長安街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連化物所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超級電容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石墨烯在超級電容器及電池領域應用進展
容器技術幫助推動科學研究的重現性
導電聚合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基於碳纖維布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柔性可穿戴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玩轉容器技術 微軟大幅優化鏡像體積
中科院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獲突破
水凝膠做電解質,超級電容器可拉伸可壓縮
史上性能最高的紙質超級電容器,用金屬納米粒子提升能量密度
可食用能源,完全由食物構成的可食用超級電容器
美韓大學教授聯合改進柔性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性能直逼電池
MIT在超級電容器中添加新材料 以提高電動車電池容量
科學家研發可彎曲超級電容器:手機充電幾秒便可完成
手機福音!科學家研發可彎曲超級電容器:手機充電幾秒便可完成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發石墨烯基柔性化超級電容器
基於中空石墨烯/導電聚合物纖維電極的高能量密度纖維狀電容器
石墨烯超級電容器正處在商業化的邊緣
電子科技大學:自支撐Ni3S2納米片陣列用於高能量密度的非對稱超級電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