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宮裡的飲食,除了各地獻來的名產絕對質料佳美上乘外,其他則與民間膳食並無太大不同,沒有小說中常誇張描述的「瓊漿玉釀、鳳膽龍肝」。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


我住在宮中時,雖已進入民國時期,但因「中華民國」政府仍有優待皇室的規定,宮內的日常生活與以前沒有太大區別,不過,各地獻來的名產據說已經少了很多。


據四姑母說,早年,各地出產的稀罕食物,無論路途多麼遙遠,都會千里迢迢由各方奉獻,宮裡會儘先品嘗到。


例如,每年暮春,焦山江上得到的第一條鰣魚,嶺南名產荔枝——增城掛綠、雲南的普洱茶等等,都通過各地驛站加急送進宮來。

除了三餐以外,每天下午還有一次「進果盒」,類似英國人流行的「下午茶」,只不過不是吃歐洲的糕點和喝咖啡,而是吃一些由新鮮蔬果和麵粉做成的中國傳統點心,喝滿洲方式製作的核桃乳酪。


各樣點心做得小巧精緻酥軟可口,吃起來覺得自如隨意。


進果盒也沒有三餐進膳時那樣隆重排場,無須侍膳宮監在旁伺候,只是自己揀喜愛的糕點食物隨意去吃而已。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


說到侍膳的宮中太監,其實,他們並不是只管侍膳一事。他們每日仍須在殿上聽候呼喚,侍膳只是兼差。


當年,我的四姑母瑾太妃使用的侍膳宮監有八名之多,我記得名字的有穆福、夏升、郭順、周洪等人。


穆福曾學過烹調,切割手藝出眾,每逢吃燒豬、烤鴨或是火鍋的時候,那必有他的差事。


夏升侍膳時負有一項專責,是司管太妃每天的進膳記錄,例如太妃吃了多少、吃些什麼、吃得香不香等。

夏升深知我姑母的口味,每天吃飯時,他都站在膳桌旁,挑選那些太妃喜歡吃的菜和精美食物,給她夾到布菜碟里。


如果某日太妃進食少了一些,甚或竟沒有進膳,夏升會立刻向太妃所住的永和宮首領太監劉承平報告。首領太監則會傳太醫院的太醫上殿,為太妃診治。


現在回憶起來,仍覺得太監們的一套規管制度確實是井然有序的。


郭順和周洪倆人,侍膳時做的是零零碎碎的雜務,一會兒將調味的小瓶子送過來,一會兒又把使用了幾次的布菜碟換下去,不停地走來走去。

另外的四個宮監則站在離膳桌稍遠的地方,輕輕地揮動手中的拂塵,驅逐那些偶然飛過的蚊蛾之類的小飛蟲,不讓它們飛到膳桌上,更不能落到盤碗中去。


侍膳者各司其職,秩序井然。


雖然殿上和院廊里有不少人在忙碌著,可是,除了太妃和大家的輕聲談笑,以及碗箸偶然發出的輕微相觸聲響,還有就是宮監們來往時衣袍的簌簌聲和靴鞋的沙沙聲,絕無其他雜亂的喧嘩聲響。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


四姑母進膳與其他後宮嬪妃還有些不同,那就是每餐除了宮中準備的數十種菜肴外,她還有額外的添菜——我的祖母親自為太妃送來的家做菜。


這種送菜之事的起因,源於我家離皇宮很近,四姑母每天都派人給祖母送飯菜蔬果,後來,祖母認為應當禮尚往來,於是也回贈四姑母最喜歡的家做吃食。漸漸形成了習慣,變成了每日必行程序。


祖母是烹調能手,而且她深知她的女兒瑾太妃的口味,每天變換花樣做上七八樣菜,派聽差的僕人夏二送去。


所以四姑母的三餐比其他宮室的更豐富,有時,四姑母還吩咐我去請我的兩位年輕朋友——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綉,來永和宮享用家做飯菜呢。


那個天天去皇宮為四姑母送菜的夏二,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大雪紛飛,日日必把家做菜肴準時送到宮裡。


我記得他總是提著一個多層的朱漆提盒,邁著輕盈快步,微笑著徑直跑進永和宮。


那時宮中人出入皇宮只走神武門,亦即皇宮最北的一道門。在這道紫禁城北大門外,軍警守衛頗嚴,進出皇宮必須持有憑證,即由宮內發放的一面腰牌。


所謂腰牌,就是用木片做的通行證,木片上有工匠燙上去的特殊圖案和字跡,後來,照相術傳入北京,木片上又增加了一張使用者的照片,這就更接近現代的通行證件了。


不過,夏二在說到他進宮送菜情景時常自豪地說,因為他天天進出皇宮,神武門的軍警都認識他,那面腰牌只是隨便一揮,軍警連看也不看就放行了。


據夏二說,他的面孔比腰牌好用得多呢。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


四姑母瑾太妃每天用膳時,都坐在膳桌橫頭的主位,靠近她側面的座位當然就是我的了。


四姑母入座之後,通常是侍膳郭順給她送上一方絲質的懷巾(即現今的餐巾),遮擋住襟懷,以免菜湯油汁玷污了衣裳。


然後郭順也把同樣一方懷巾給我遮在胸前,與此同時,另一位宮監周洪把所有的碗蓋掀開,將一大摞碗蓋斂走放到院里的方桌上。


按宮中舊制,在晚輩與長輩共同吃飯時,由長者先坐好再發話讓晚輩就座。還有,就是太妃允准賜我膳食以後,我須向她謝恩,才可入座就餐。


當年我在宮裡卻是個例外,除了有外人一起進膳,不敢隨便之外,如果只是四姑母與我兩個人,她便免掉了許多煩瑣禮節,她認為如果禮節太繁,親姑侄一起過於拘禮,反而會太過生分。


所以,我和四姑母一起生活,猶如在家裡一樣親切自然,在我童稚的心靈中,深感姑母對我愛護備至。


而且,我常常感到,她可能和故去的五姑母一樣,受過改革維新思想的陶冶,做派不同於其他宮廷中的老人。


你看,她雖然身為皇室成員貴為太妃,卻在很多地方頂撞衝擊宮廷的繁文縟節。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連個廁所也沒有,人有三急怎麼辦?



.


說了很多宮內的進膳情況,不禁想順帶說一下宮中如廁之事。


外人可能不知道,偌大的一座紫禁城裡,連一個廁所也沒有。所以,當年各宮都準備了自用和客用的恭桶,以便解手出恭之用。


宮內的恭桶有個另外的稱謂,叫作「官房」。官房多是在木製的小桶上,打造了一個中間挖了洞的紅木坐墊,在恭桶內,平時鋪一層鋸末和細爐灰的混合鋪墊物,在拉尿出恭之時用它掩蓋排泄物。


每日太監們的工作中,沖洗撤換恭桶也是相當繁重的事項之一。


有人曾問過我,為什麼這種如廁方便的工具叫作恭桶?


這名稱確實是宮裡創造並傳遍各地的。「恭桶」應當是從「出恭之桶」衍生而來的。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把如廁或者民間俗稱的拉屎撒尿叫作「出恭」呢?


這仍然是在宮裡首先說開了的。


大家知道,當年有皇家選拔人才的科舉考試,最高一級的殿試在皇宮舉行,而且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時間頗長,而考生有如廁之事乃人之常情在所難免。於是考場規定,由於科舉之殿試考場莊嚴、神聖而又隆重,貴為九五之尊的皇上在場親自主持,所以任何人想去方便,絕不得說出任何粗俗詞語,同時,在被允准出去方便之時,要卑恭地出入考場,對皇上表露出極大歉意和萬分恭敬,有鑒於此,殿試考場備有「出恭入敬」牌,考生須雙手握舉此牌,彰顯出而恭入必敬的誠意。


後來,皇宮上下在說如廁之事時,覺得考場曾用過的「出恭入敬」之說極好,為避諱使用粗俗字眼,說個「出恭」既文雅得體,又簡單方便,以「出恭」代替「如廁」的說法於是迅速傳開了。順理成章,把「出恭」使用之桶也就稱為「恭桶」了。現在說「出恭」的已然漸少,但是上歲數的老人和在旗的「老北京」,還有不少人喜歡用它。


摘自《我眼中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傑夫人口述史)》唐石霞(口述)惠伊深(著),北京時代華語出版社授權稿,全網首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改變歷史走向,然後突然消失了?
史上悲劇的君主,當了十五年太子卻只坐三天的王位
曹丕逼漢獻帝劉協退讓帝位,僅用這一招便奪取天下
康熙帝最初為何堅持要冊立胤礽為皇太子?
岳飛之死雖是千古奇冤,但為什麼說岳飛必須死?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偌大的紫禁城裡竟然連個廁所也沒有?
那些大到超乎想像的巨蟒,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年底了,不管有沒有人欠你錢,都把這個放到圈子裡!
不管有沒有人欠你錢不還,都把這個放到圈子裡!
據說受歡迎的女人都有這幾個特點,你有沒有?
有沒有一個人,這般寵你?
這個神,其他民族都有,只有漢族沒有,因為一個禁忌
沒有黑夜,會有人類嗎?
年底了!不管有沒有人欠你錢不還,都把這個放到圈子裡!
這個城市沒有城管,誰挖走了他的一半房子?
有沒有人告訴你:總有一段路,只能你一個人走
有沒有一個人,這般寵你!
這五個嬰兒還沒有巴掌大,睡覺的小模樣讓人心都化了
為什麼現在的僧人很多都沒有「戒疤」?
都這年紀,誰還沒有個「愛卻無法在一起的人」!
在大街上發現有人賣這個,有沒有想咬一口的衝動?
你心裡,有沒有住著這樣一個人?
做個跟風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好
中國唯一沒有紅綠燈的城,布了個八卦陣,竟還不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