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關於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我們與器物的關係······在適應現代生活中,諸多關係都被簡化,我們往往因為分工,而被劃分成: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產者只與效率產量有關,消費者在物的狂歡中消弭了記憶。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亂世」,溫馨狂喜的物的「亂世」。即便是這樣,仍然有一群人,專註於自身,淬鍊心性,養成自己 。


「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修故宮的人李永革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修故宮的人李永革


李永革的師傅趙崇茂在退休的時候,塞給李永革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勿要一得自矜,淺嘗輒止。這幾個字李永革至今記得清清楚楚。「古建修繕是一輩子學習的事兒,每次都有沒見過的東西。」


故宮修繕,尊重「四原」原則,即原材料、原工藝、原結構、原形制。大多數時候工匠都用傳統工具:木匠畫線用的是墨斗、畫簽、毛筆、方尺、杖竿、五尺,加工製作木構件使用的工具有錛、鑿、斧、鋸、刨等等。「老祖宗聰明得很。」李永革說。

陶藝大師曾鵬:讓陶藝和生活合二為一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老師傅們教給我的,最重要的是尺度和本分。他們覺得,今天能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圓滿,就是老天的恩賜。如果每天都能做好,手上就有了一輩子的活計。」曾鵬說。這些手藝人的生活方式,在他看來自有一種優美單純的節奏,比如,師傅們每天上午一定會在某個固定時間去喝茶,而且永遠在同個茶樓、同個位置。這種日常的重複與連續,形成了他們對待身邊所有事物的尺度,也包括自己的手藝:平緩踏實,心無旁騖。


漆器大師甘而可:漆器是一種成「器」的東西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很多東西是潛移默化的。我父親是給人照相的,我以前就幫他洗照片,看曝光的程度,是過度了還是不夠,這都要調整。我覺得小時候的經歷讓我對『度』的把握更加準確。我有時候就想,做任何事情,對『度』把握不了,都是駕馭能力不夠的表現。想要做到最好,就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適可而止。這跟為人也一樣,不能過於偏執,也不能過於隨意。我覺得對任何事物的把控都是一樣的。做漆器跟做人,真沒區別。」


鄭堯錦:給沉香另一重生命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鄭堯錦並不願意多談他的創作狀態。對他來說,閉目冥想,則進入另一世界,他自己才是那裡的真正主人。雕刻羅漢,他便幻想如果自己是這個羅漢,會營造一個怎樣的空間:「這邊最好來塊石壁,石壁上有幾棵枯樹,甚至上面有幾個點都是我自己想要的······」雕花的時候,他又會把自己想像成那朵花:「如果我是花,我要怎麼開,從哪邊開起,怎樣開才能最美地綻放。」


龍泉瓷的傳人,龍泉四老之徐朝興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徐朝興說:「我第一次見師父,他讓我做一把木瓜壺,我說這個線條太難了,他對我說了一句話,『從現在開始,你就要沉下心來了。』這句話我在帶徒弟的時候也說了。我的徒弟周武,現在是中國美院的陶藝系主任,第一次來見我,我讓他刻一朵牡丹花。他刻了半小時就拿過來了,還第一次喊我『師傅』,我回頭一看,刻得和雞爪子一樣。我說,你沒有4個小時,不要拿來見我。」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漆匠,工匠,陶匠,現代魯班們是如何煉成的?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三聯生活周刊》文叢系列;匠人精神:淬鍊心性,養成自己;中國民間手工藝人的堅持與傳承)


作者:邱楊/丘濂/艾江濤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定價:56.00元


iWeekly+福利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7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和嗅嗅比貪財,這些神奇動物有過之而無不及
外面太冷只想宅家?而全世界的歪果仁都在出街玩耍
除了薩瓦迪卡,我們還在泰國遇到了這群環球小姐
被欽點的趙小蘭,如何用實力征服了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
聽說一覺醒來,中國人的銀行卡都不能用了?

TAG:iWeekly周末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做陶匠人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