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

法布施


佛教徒歡喜布施經典給人,當然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這樣的法布施,能利益他人,非常吉祥。菩薩對於經書的法布施如何用智慧的方法處理呢?我們還是引用《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來做討論:


法布施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又諸菩薩,終不口授求過外道所有正法,亦不施彼所寫經典。知性多貪求欲衒賣經卷等者,亦不施與。知欲秘藏,亦不施與。不求勝智,亦不施與;必求勝智。


對於尋求佛法過失的外道,菩薩從始至終,不會對他開口講授、開示、宣說佛法,所寫的經典也不會布施他。


「知性多貪求欲衒賣經卷等者,亦不施與」。另外的一種人,他的心貪錢、歡喜錢。若是給他經典的話,他就拿經典去賣;「衒」是一邊走、一邊唱,就是賣經典,把經典出售賺錢,菩薩不會布施經典給這種人。


「知亦秘藏,亦不施與」,有的人並不歡喜學習讀誦佛法經論,他拿到版本好的經書以後,收藏起來,這一類的人菩薩也不給他。


「不求勝智,亦不施與」,有的人也不是外道,也不是收藏家,那麼就可以給他了嗎?這也有簡別;「不求勝智」,他沒有意願想要希求出世間聖道的智慧,那也不給他。「必求勝智,若自了知於經卷等」,這個人下決心希望能夠轉凡成聖,希望得到清凈的、殊勝的智慧的人,這樣菩薩可以給他,同他講解佛法,也是給他經書的。

若自了知於經卷等,其義已辯,即隨所樂如應施與。


菩薩自己知道,我對於這個經卷裡面的道理我已經明白了。別的人來求,因為他也「求勝智」,菩薩就隨其所歡喜把經書送給他。


若自了知於經卷等其義未辯,為辯義故恆自披轉。如是菩薩若見其餘有經卷等,即應方便轉求施與,或更書寫而施與之。


若是菩薩自己知道,對於這部經裡面的道理還沒有明白,「為辯義故」,為求明了這部經的道理,常常地打開,披開、轉讀,一遍又一遍的學習。這樣的情形,菩薩自己要用這個書來學習,就不能送給人。


菩薩若見其它別的經典,現在自己沒有學習那部經;或者菩薩也沒有,就向別的地方去求來,來送給這個乞求的人。自己學習的這部經不能送給人,或者重新抄寫一部送給人。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若不見余有經卷等,亦無力能更為書寫,即應審諦觀察自心:勿我於法慳垢纏心,不能施耶?勿我於法別意所礙,不欲施耶?為我於法有勝所須,不應施耶?


若沒有多的本子,也沒有力量再重寫一部,這個時候菩薩就是要認真地觀察自己的心。有人來向我乞求這本經書,我沒有給他,觀察我的心是什麼原因不給他呢?是不是對這個法慳吝,這個法好,自己要收藏起來,不給人,是這樣子嗎?我不能布施嗎?

「勿我於法別意所礙,不欲施耶?」有另外的煩惱障礙,「懷嫌恨心、懷恚惱心、嫉妒變異」使菩薩不想布施給他。


「為我於法有勝所須,不應施耶?」這是第三個原由,「為我」,我對於這部經、這部妙法有很重要的需要,那我自己要用,我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我需要這部經論,我不應該布施給他?菩薩自己反省自己。


如是審諦觀察心已,若自了知我於此法少有慳纏別意所礙而不施者,即作是念:我今決定應行法施。


就這樣子很真實地、很認真地觀察自己的這一念心以後,對於這樣的佛法有點慳吝纏繞我的心,或者是有其它的煩惱的障礙,不能布施,若這樣的話呢,「即作是念:我今決定應行法施」,那就不可以隨煩惱心,今決定把這部經論送給人,「應行法施」。


設我由此行法施故,於現法中即成痴瘂,不忍煩惱,尚應法施,況令闕乏妙智資糧。


若是把這部經論送給人,現在就不能學習了,聞思智能不能成就了,就變成一個愚痴的人;現在沒有這部書,就不能講經了。


菩薩不能容忍有慳吝的心,不肯作法的布施。菩薩這個時候還是應該布施。若是有慳吝心,若吝法的話,就缺少智慧資糧,將來就愚笨、愚痴,像周利盤陀伽那樣子,就不能得到妙智慧了。


又觀察已。若自了知我於此法無少慳纏、亦無別意,但為成辦勝所須義不應施者。菩薩爾時,應更思忖:我持此法施於彼者。為為損害自煩惱耶?為為圓滿智資糧耶?為為愛念諸眾生耶?


觀察自己的心是怎麼回事。若自了知一點慳吝心也沒有,也沒有別的嫌恨心,那為什麼不布施?


菩薩這個時候,應該再慎重的思惟。我拿這本經布施給那個人,為是損害自己的煩惱了嗎?我把這個法布施給那個人,能圓滿我的菩提的資糧嗎?我把這個法布施給那個人,我是對眾生愛念的心嗎?就是這樣觀察。


既思忖已,便正了知我都不見自有煩惱。見不施彼此經卷等,現法當來我智資糧展轉增勝,非施於彼見此功德;但於當來薄饒法利,非豐覺慧。若不施彼,便能修集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巧方便智,即為愛念此一眾生,及餘一切;若施於彼,唯成愛念此一眾生,非餘一切。


這樣思惟了以後,很正確地、沒有錯誤地知道我自己沒有煩惱;沒有慳吝的煩惱,也沒有瞋恨的煩惱。很清楚的知道若這部經卷不送給人,自己用功的時候,智慧的資糧展轉增長殊勝,能夠建立這樣的功德;若送給人這個功德不能成就了。


若把經書送給人,將來對佛法的學習得到的利益就很少。不能成就圓滿的覺慧。這部經若不送給人,好好用功學習這部經論,就能修集、就能創造、能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就能得到智慧、增長智慧。


這部經若是送給人,只是愛念這一個人;若不送給人,學習這部經,會講經說法,就愛念、饒益很多人。這兩個情形來對比的時候,那就不能夠布施人了。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菩薩如是如實知已不施彼者,無罪無悔;亦不違越菩薩凈戒。


菩薩這樣子把心安靜下來,來反省自己,真實地明白了以後。這部經不能布施給人,不送給人。這樣做是沒有罪過的,也不會後悔的,也不會違犯菩薩的凈戒,戒還是清凈的,不布施也是合法的。


云何菩薩方便不施?


謂諸菩薩不忍直言遣來求者,謂我不能惠施於汝,要當施設方便善巧,曉喻發遣。


菩薩經過這麼樣的觀察以後,最後決定不布施。但是要怎麼樣對眾生交待,那菩薩怎麼樣的方便,用什麼方法不布施他呢?


菩薩不許直接的說:「我這部經不給你」,應該想一想善巧的方法,就是有智慧的方法明白勸導,把它說明白,就這樣子辭謝他好了。


云何施設方便善巧?


謂諸菩薩,先於所畜一切資具、一切施物,為作凈故,以凈意樂,舍與十方諸佛菩薩。


譬如苾芻於己衣物,為作凈故,舍與親教軌範師等。


以清凈心這樣作念:所有的衣物、飲食、經書,都是供養給十方諸佛,「舍與十方諸佛菩薩」。


比丘作凈的時候就是舍與他的親教師、軌範師;菩薩作凈是舍與十方諸佛,這是有這麼一個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都是「作凈」。


如是菩薩凈施因緣,雖復貯畜種種上妙一切資具、一切施物;猶得名為安住聖種,生無量福。


菩薩有「凈施」的因緣,就是得到了衣服、飲食、卧具,心裏面不貪著。一切資具「不是我的,這都是佛菩薩的」。所以菩薩積畜了很多的上妙的、最好的一切資具、一切施物,那麼就「猶得名為安住聖種,生無量福」。


常於此福多思唯故,於一切時隨逐增長


對衣服、飲食、卧具無貪著心,然後「樂斷樂修」這件事多思惟故,福德愈來愈多、智慧也愈來愈多,增長廣大。


恆於一切作凈施物,如佛菩薩所寄護持,見來求者即應觀察。


「恆於一切作凈施物」,一切的財物隨時都清凈的奉獻給佛菩薩;這所有的財物、經書都是佛菩薩的。「如佛菩薩所寄護持」,這「如」,就是如同都是佛菩薩的;佛菩薩現在寄奉在這裡,他寄存在這裡,我來護持這些財物。「見來求者,即應觀察」,若看見有人來向我求我的財物,求這個經書,我這裡有很多經書,他要來求。「即應觀察」,就應該觀察這個人的程度怎麼樣,要觀察可不可以送給他?可不可以布施?這叫做「觀察施」。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若隨所欲作凈施物,惠施彼時,稱當正理;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少物於諸眾生而不施者。如是知已,取凈施物,施來求者,令所願滿。


這些財物、這些經書都不是我的,都是佛菩薩的;這是佛菩薩的,但是我把這些財物「惠施」來求的人,送給他們,這是合道理的,這是「稱正理」。「應作是念」,但這件事怎麼處理呢?內心裏面應當這樣念、要這樣觀想:對於眾生,佛菩薩所有的財物都能布施,不會有一點而不布施的,佛菩薩是這樣的。這樣觀想了以後,就是把已經清凈的布施給佛菩薩的這些財物,這些經書,把它請過來,布施給來求的人,滿其所願。


若觀施時,不稱正理。即應念先作凈施法。告言:賢首!如是等物,是他所有,不許施汝。軟言曉喻。方便發遣


或持余物二倍三倍,恭敬施與,然後發遣。


若是有人來求經書,要觀察把經書送給他的時候不合道理,就應該憶念,這些經書,都已經送給佛菩薩了。


「告言」:然後就對來求的那個人說,稱那個來求的人,恭敬稱之為「賢首」。現在這些財物、經書,是另外別的人有的,不是我的,已經奉獻給佛菩薩的。我不能夠把這個東西送給你。很柔和的言語,明明白白地同他說清楚。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辭謝他。


前一段說是這個物不能給;不能給就是辭退了他。但是或者可以這樣做,拿其它的東西,或者是二倍、或者是三倍,很恭敬的送給他,然後再辭退他。


令彼了知菩薩於此,非慳貪故、不欲施我;定當於此經卷等法不自在故,不施於我。


這位菩薩把他辭退了,但是要注意一件事,讓對方明白菩薩並沒有慳貪的意思,不是捨不得給,而是對於經卷,菩薩不能作主。


當知是名菩薩巧慧而行法施。


這就是菩薩巧妙的智慧而行法施。不是說所求就決定布施的,也是看情形,應該給的就給,不應該給的還是不能給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對治煩惱需要的不是殺乾淨,而是看清楚
讀金易明先生《評海慧法師的唯識觀》有感
如何不用財產巧妙的行布施?
逃婚王妃的出家生活
海慧法師:印順法師消解末那識、阿賴耶識的反思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大的布施——法布施
法布施的功德
如何智慧布施?
如何不用財產巧妙的行布施?
什麼樣的布施才是正確的布施?
聖空法師:布施是培植福德、修行成就的助緣
窮畫師的布施
修行布施,永恆的儲蓄
布施:佛陀宣講的富貴之法
佛學基礎 第十九課:布施度之法和無畏施
「法布施」是可以增長智慧的!
如瑞法師:說布施
菩薩行布施應以智慧,才不致於誤了自己行布施而生悔
【佛典故事】修行布施
布施:施與受是同等功德
佛教 三種正確的布施?
揭秘法布施文章結緣最廣的七位行者,准提法網路佛學院將為其供蓮花七星燈三天
智者的五種布施妙法,可以讓果報更加殊勝
妙蓮老和尚:怎樣布施的功德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