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1964年,兩次諾貝爾獎得主(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他 65歲的這一年,他開始每天往他的早餐橙汁中加維生素C。這看起來就像往可樂中加糖一樣,但他堅信這一做法是有益身體健康的。


  在這之前,鮑林的早餐再普通不過了。他每天都會早起,按部就班地吃早餐,然後去加州理工學院上班,周末也如此。他每天不知疲倦,工作成果頗豐。

  鮑林在30歲時將化學和量子力學思想相融合,提出了分子中原子結合的基本方式——即價鍵理論。20年後,他關於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執行者——蛋白質結構的工作,幫助了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揭開了DNA結構的神秘面紗。


  第二年,鮑林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正如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的生物化學家尼克·萊恩(Nick Lane)2001年在Oxygen一書中所寫,「鮑林是20世紀科學史上的一位偉人,他的工作對現代化學具有奠基意義。」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萊納斯·鮑林是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但他對抗氧化劑效果的迷信可能將我們推向了一條危險的路。

  然而,接下來,鮑林轉向了對維生素C的研究。在1970年,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如何活得健康長壽》(How To Live Longer and Feel Better),認為補充維生素C可以治療普通感冒。他自己每天服用18000毫克(18克)維生素C,該劑量足足達到了推薦劑量的50倍。


  在這本書的第二版中,鮑林新增了維生素C對流感的治療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艾滋病蔓延的時候,他與時俱進地指出,維生素C對治療艾滋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1992年,鮑林的這一想法被刊登在了《時代周刊》(Time)的封面上,標題為:「維生素的真正力量」。在這篇文章中,維生素大受吹捧,被認為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甚至癌症。此外,文章中還提到,「更讓人興奮的是,維生素似乎表現出了延緩身體衰老的跡象。」


  在此背景下,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膳食補充品銷量大增,鮑林也名聲遠揚。


  但是,鮑林在學術上的聲望卻因此陷入了危機。多年來,很少有科學研究證明維生素C和其它膳食補充品真的能改善身體健康。事實上,鮑林每往他的橙汁中加一勺維C,他的身體可能獲得的壞處都大於益處。儘管目前鮑林關於維生素的看法還沒有被完全證明是錯誤的,但他的這種看法依然是危險的。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抗氧化劑旨在延緩年齡增長所帶來的損傷,但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抗氧化補充劑對延緩衰老有明顯的效果。圖片

  鮑林的理論基礎為: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同類型的分子還有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和葉酸。這些物質可以中和一種名為自由基(free-radical)的高度活性分子,進而有益身體健康。


  1954年,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麗貝卡·格施曼(Rebeca Gerschman)首次證實,自由基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1956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德納姆·哈曼(Denham Harman)進一步闡釋了這一結果,他認為自由基可以導致細胞惡化、病變,最終衰老而亡。

  整個20世紀,科學家們在鮑林理論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想法,並很快被人們接受。


  但維生素C真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維生素C在我們身體內究竟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首先從細胞內的發動機——線粒體開始。在線粒體內膜處,食物和氧氣被轉化為水、CO2和能量,這一過程被稱為呼吸過程,它是所有複雜生命蓬勃發展的基礎。


  「漏水的水車」


  線粒體內的呼吸過程並不簡單。除了食物和氧氣以外,連續的帶負電荷的粒子——電子——形成的電子傳遞鏈也是必備條件。它就像亞細胞尺度的向下流淌的「小溪」,為一系列「水車」提供能量。這裡的「水車」指線粒體內膜上的四種蛋白質複合體,它們會獲取電子流,為生產最終產物——即能量——提供動力。


  我們人體大大小小的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由該過程提供,但美中不足的是,三個「水車」在獲取電子流的過程中會發生「泄漏」,這些「漏出」的電子會直接與附近的氧分子結合形成自由基,它們帶有未配對的自由電子,因此非常活躍。

  為了再次回到穩定狀態,這些自由基會對鄰近分子的結構造成嚴重破壞。它們會奪取關鍵分子(例如DNA和蛋白質)的電子,以此達到電平衡。儘管自由基的數量少得出奇,但哈曼等科學家推測,自由基會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引起突變,並最終導致衰老以及與年齡相關的一系列疾病(例如癌症)。


  簡而言之,氧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但同時它也可能使我們變老、衰弱,直至死亡。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  臨床試驗是揭示藥物作用的唯一方式,其中針對抗氧化劑的調查顯示出令人震驚的結果。圖片

  在自由基與衰老和疾病的關係被揭示後,自由基就被看作是健康的敵人,應當從體內清除。例如1972年,哈曼在書中寫道[1],「減少生物體內自由基的數量可以緩解生物退化,保持身體健康。我們希望可以從該理論出發,設計大量關於延年益壽的實驗。」


  哈曼指出,抗氧化劑分子可以接受自由基的電子,進而減弱自由基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基於此,人們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做了大量重複實驗,但並沒有什麼重大發現。

  例如,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學家利用常用的實驗動物——小鼠開展了實驗。他們在小鼠的飲食中添加了各種各樣的抗氧化劑,或者直接往小鼠血液中注射抗氧化劑。一些小鼠甚至經過了基因改良,使其編碼抗氧化劑的基因活性比普通小鼠更強。


  儘管這些實驗方法不盡相同,但它們的結果大體一致:額外增加的抗氧化劑並沒有減輕衰老的危害,也沒有阻礙疾病的發生。


  「沒有實驗表明抗氧化劑能夠延長小鼠的壽命,或者提高身體健康,」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的安東尼奧·恩里克斯(Antonio Enriquez)說,「小鼠對抗氧化劑的額外補充並沒有特別反應。」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一項研究表明維生素補充不僅沒有防止疾病,甚至增加了吸煙者得肺癌的風險。圖片

  那抗氧化劑對人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對於小的哺乳動物群體(例如小鼠),科學家可以在控制其它干擾條件的情況下,監測它們一生的健康狀況,但科學家不能把人帶到實驗室里,對他們進行同樣的控制變數研究,只能開展長期的臨床試驗。


  長期臨床試驗的前提非常簡單。首先,選取年齡、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相似的群體作為樣本,其次,將該群體分為兩組:一組服用要檢測的抗氧化劑,另一組服用糖衣片或安慰劑(作為空白對照)。最後,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避免無意識的偏差,也就是要讓不論是被測驗者還是測驗者,直至試驗結束後才知道哪組服用的是抗氧化劑。


  譯者註:安慰劑是一種模擬藥物,與試驗藥物看似相同但並沒有藥效,在新葯研發時常用作實驗的空白對照 [2]。


  作為雙盲試驗的一種,長期臨床試驗成為了藥物研究的黃金法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開展了很多類似的試驗來分析抗氧化劑補充劑對人體健康和壽命的影響,但結果並沒有科學家預想的那樣振奮人心。


  例如,1994年,一個實驗跟蹤分析了29133位僅活到50多歲的人的身體狀況。這些人都抽煙,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服用β-胡蘿蔔素。結果顯示:服用維生素的試驗組肺癌出現的比例比空白組高出16% [3]。


  另外一項關於美國絕經婦女的試驗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堅持10年每天服用葉酸(維生素B的一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竟比沒有服用維生素的女性高出20% [4]。


  更糟糕的是,1996年,科學家開展了一項以1000名嗜煙者為樣本的試驗,但試驗不得不提前兩年終止——在堅持4年服用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補充劑後,試驗組的肺癌患病率比對照組提高了28%,死亡率提高了17% [5]。


  這可不是小數字。與安慰劑組別相比,服用維生素的組別每年死亡的人要多20多人。換句話說,試驗進行四年後,服用維生素的人中,死亡人數比未服用維生素的多出了超過80人。正如作者當時所寫[5],「目前的試驗結果提供了足夠多的反面證據,表明額外補充β-胡蘿蔔素或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的混合物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


  致命的想法


  當然,這些引人注目的試驗並不能全面反映抗氧化劑的效果。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服用抗氧化劑有益身體健康,特別是對於原本就沒有健康飲食習慣的群體。


  但是根據2012年的一篇綜述[6],關於抗氧化劑有益身體健康的證據並不充足。這篇綜述囊括了27項評估各種抗氧化劑藥效的臨床試驗。


  其中,僅有7項試驗顯示額外補充抗氧化劑有益身體健康,具體包括降低冠心病和胰腺癌發生的風險;10項試驗表明抗氧化劑沒有任何藥效,即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顯著差別;還有10份試驗則顯示那些補充抗氧化劑的人群身體狀況更差了,具體包括肺癌和乳腺癌發病率升高。


  「認為抗氧化劑補充劑有神奇藥效的想法完全是多餘的。」安東尼奧·恩里克斯說。鮑林多半也沒有想到自己關於維生素的想法可能是致命的,在1994年的大範圍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前一年,他死於前列腺癌。也就是說,維生素C並不是像他生前極力宣揚的那樣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那麼維生素C會不會增加患病風險呢?


流言揭秘:維C可以延緩衰老?它可能會讓你死得更早服用維生素C甚至不能幫助我們抵抗普通感冒。圖片

  對此,我們或許無法給出確定的答覆。但是考慮到很多研究表明過量服用抗氧化劑與癌症發病率相關,因此抗氧化劑會增加患病風險並非不可能。例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在200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7],服用多種維生素的男性患前列腺的比例比沒有服用維生素的男性高出兩倍。此外,2011年一項針對35533名健康男性的類似研究[8]表明,服用維生素E和含硒補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的比例要高出17%。


  在哈曼提出了自由基與衰老這一偉大理論之後,科學家發現,抗氧化劑與自由基(氧化劑)的界限開始漸漸模糊,也就是說,這樣的劃分方式也過時了。


  抗氧化劑只是一個名字,並不是自然的一個固定定義。以鮑林偏愛的維生素C為例,在劑量適當時,維生素C可以通過接受自由電子來中和自由基。它就像一位烈士,默默承擔自由基的衝擊,以此來保護周圍細胞。


  但是,維生素C在接受了一個電子後,它自己就會變成自由基,可能會對細胞膜、蛋白質和DNA造成損壞。正如食品化學家威廉·波特(William Porter)1993年所寫,「維生素C是一把雙刃劍。」


  所幸的是,維生素C還原酶會將維生素C恢復原樣。但是如果體內維生素C量太大、超出了還原酶的供應呢?儘管將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簡化成這樣的過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但上面提到的臨床試驗提供了一些可能的結果。


  抗氧化劑也有黑暗面,自由基不總是壞人


  如上所述,抗氧化劑也有黑暗的一面。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適量的自由基對人類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儘管它們有利的一面並不總能派上用場。


  我們現在知道自由基還扮演著信使分子的角色,將信號從細胞的一個區域傳到另一個區域。它們決定著細胞何時生長、分裂和死亡,對細胞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自由基,那麼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就會失控。對此有一個專業術語:癌症。


  在缺乏自由基時,我們也更容易被外部感染。這是因為當我們的身體被有害細菌或病毒脅迫時,體內會自然地產生很多數量的自由基,它們就像安靜的小喇叭提醒我們的免疫系統。這時,我們的免疫防禦先鋒——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就會立即出動開始分辨和偵察遇到的問題。如果是細菌,那麼它們就會像吃豆人(Pac-Man)一樣吞噬它們。


  但那些細菌只是被困住了,並沒有死亡。為了進一步處理,自由基會再次採取行動。這時,在免疫細胞內,讓自由基聲名狼藉的功能——破壞和殺死其它分子,反而發揮了作用。在自由基的影響下,入侵者會被撕裂而亡。


  從開始到結束,健康的免疫響應都需要依靠體內的自由基。正如遺傳學家若昂·佩德羅·馬加良斯(Joao Pedro Magalhaes)和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在2006年所寫,「火是危險的,但是人們學會了如何利用它。同樣地,目前來看,細胞已經進化出如何控制和利用自由基的機制。」換句話說,利用抗氧化劑來消除自由基並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如果消除了自由基,你的身體在遭受感染時就無法得到幫助。」恩里克斯說。


  值得感謝的是,我們的身體里存在著一套系統來維持我們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儘可能穩定。如果抗氧化劑攝入過多,我們的身體會將血液中多餘的抗氧化劑過濾到尿液中排出。「它們進到了廁所里。」來自墨西哥國立理工學院的克萊瓦·比利亞努埃瓦(Cleva Villanueva)在一封郵件中寫道。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身體非常擅長保持平衡的穩態,因此無論採用何種措施,補充劑的影響會相對溫和。」萊恩說。從第一個微生物呼吸氧氣開始,我們的身體就學會了如何平衡氧氣所帶來的風險。這是數十億年進化所導致的,一個簡單的藥片不可能改變我們身體的運轉機制。


  沒有人否定維生素C及其它抗氧化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是除非有醫囑,否則在正常健康飲食的情況下,額外補充這些抗氧化劑並不是延長壽命的明智選擇。「當體內明顯缺少特定的抗氧化物時,才需要額外補充。補充抗氧化物的最好方式是從食物中獲取,這是因為食物中包含多種抗氧化物,它們可以一同發揮功效。」 比利亞努埃瓦說。


  「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通常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 萊恩說,「儘管這並不一定,但通常情況下是這樣的。」此外,健康飲食的益處常常歸功於富含抗氧化劑,但助氧化劑和其它混合物的平衡也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部分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經過數十年對生物化學領域內自由基和抗氧化物的探索,在成千上萬自願者的參與下,以及在對臨床試驗投入大筆的資金後,21世紀的科學終於得出了一個最靠譜的結論:要想健康,每天多吃蔬菜水果——儘管這連小孩子都知道。


  參考文獻:


  [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532-5415.1972.tb00787.x/abstract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cebo


  [3]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199404143301501


  [4] http://nutritionreview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64/10/468.long


  [5] http://jnci.oxfordjournals.org/content/88/21/1550.long


  [6] http://www.mdpi.com/1422-0067/13/2/2091/htm


  [7] http://jnci.oxfordjournals.org/content/99/10/742.full.pdf+html


  [8]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1104493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流言可畏,吃蛋黃會患膽固醇?不你錯了!
流言揭秘:綠豆沒煮熟究竟能不能吃?不可食用
流言揭秘:睡眠不足會變笨嗎?會變笨還會給身體帶來影響
流言揭秘:吃香蕉到底能不能緩解便秘?心理安慰而已
只有他倆沒有交易流言,韋德本也該如此,可惜熱火老闆太物質!
感情太不堅定了,幾句流言就能讓他們分手的星座
流言揭秘:耳屎君,我到底需不需把你挖出來?需慎重
流言揭秘:老媽居然讓我吃胎盤,到底是不是大補之物?
楊振寧假遺囑的背後:比流言更可怕的是偏見
跑馬之後再來個排酸跑?——流言可以休矣
你不能再被騙了,流言止於科普
流言揭秘:木瓜豐胸?這是不可能的!
一周轉會流言:曼城將鎖定未來,有人不想他來皇馬?
喝可樂等於慢性自殺?關於可樂的這些流言該不該信?
流言揭秘:只吃蛋清會沒有大便?
C羅終於粉碎流言!不再找代孕,兒子也能自己生
不因曾經的不愉快不客觀看待事實,於正不畏流言力挺林心如,被罵動機不純!
流言揭秘:聽說,狼吞虎咽會長胖,細嚼慢咽會變瘦?
這些人深陷交易流言,火箭想得到卻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