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中國人一向信奉「吃虧是福」,認為肯吃虧則是一種德行。晚清重臣曾國藩才智過人,不僅自己樂於吃虧,而且經常告誡家人要肯於吃虧,並以「情願人占我的便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宜」為信條。但是,在曾國藩的用人理念中,卻特彆強調慎用主動吃虧之人。這是什麼緣故呢?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單就哲學思維的邏輯關係來說,吃虧與得利是相對的,利益雙方總有一方要吃虧,雙贏是從宏觀上說的,從微觀上來看,有人有所得必然有人有所失。對「吃虧是福」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見仁者,多從謙讓的社會效益上考慮,其意在善,寬以待人,是一種大度的人品;見智者,多從得失的經濟收益上考慮,其意在謀,以退為進,是一種釣魚心理。後一種吃虧者,今時屈一尺為的是他日伸一丈,此處退一步為的是彼處進三步,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吃小虧佔大便宜」「小不忍則亂大謀」。曾國藩所提防的,應該是後一種人,所以他在「吃虧之人」前邊冠以「主動」二字。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這「主動」二字就大有講究了。一般說來,吃虧總是被動的,是「遇見」而不是「預見」。就是說,吃虧的事是隨機的,而不是預謀的。主動吃虧之人則不然,他們是「預見」而不是「遇見」,吃虧的事是主觀選擇的結果,看似利人實則為己。曾國藩說過,那些主動施恩於我的人,很多是一種投資。有天我做了大官,不報答他們,顯得我刻薄;報答他們,即使是他們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曾國藩在京城為官8年,從不輕易接受他人好處。有人說,曾國藩對人性的理解較為黑暗,這與他縱橫官場多年,看盡爾虞我詐有密切關係。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主動吃虧之人」都暗藏機心,有所企圖,很多「主動吃虧之人」還是善意的。正因為如此,要從中區分哪是禮讓三分的謙謙君子,哪是別有用心的戚戚小人,就不那麼容易了。鮑叔牙與管夷吾相與,處處主動吃虧,史稱「管鮑之交」,可在當時,並不為世人理解。介子推「割股奉君」,隱居而「不言祿」,其赤誠是以葬身火海為代價才得以證實的。至於易牙、豎刁、開方之流,為表忠心而凈身、殺子、棄父,主動吃大虧的背後是陰邪的內心,可憐一代雄主齊桓公受其蒙蔽,不僅自己被囚禁餓死,也毀了齊國霸業,教訓殊為深刻。

曾國藩為何慎用主動吃虧之人

事實上,豎刁、易牙和開方的身影從未在歷史和現實中消失。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給你好處,主動吃虧的背後總有目的,一旦拿了別人的好處,掉進了人家的陷阱,你就失去了自由,更遑論秉公辦事了。曾國藩慎用主動吃虧之人的理念,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特別是慎用二字,是有分寸的,不能籠統視之,對那些出以公心的主動吃虧之人,不但要用,而且要放心大膽地用。換言之,慎用並非不用,亦非不能重用。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丨做人切忌自負太過,要去薄存厚
處世之道,做事之理——《韓非子》精選20句
林語堂丨讀書的藝術
聚博鰲,話商道丨博鰲儒商論壇開幕在即!(內含現場直播鏈接)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用人馭將之權術
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解讀丨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終身受用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終身受用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終身受用!
曾國藩選人用人的「相面術」
曾國藩教你如何用洪荒之力討要紅包
曾國藩:人之不可救藥
人之大者曾國藩
曾國藩:耐煩之人必成大器
曾國藩:耐煩之人 必成大器
為何太平天國運動被曾國藩鎮壓後,清政府卸磨殺驢惹來元老心寒
為何曾國藩能打敗太平天國卻不能強國
曾國藩的人生之道——持盈求缺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是讓人對你放心
學習曾國藩「人生六戒」,領悟做人做事之道
此人與曾國藩齊名,蔣介石對他推崇,世人卻對他知之甚少
曾國藩:世上有三種不祥之事,多少人因此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