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

向敬之

1

凡同時涉及多爾袞與孝庄太后的影視劇,如《孝庄秘史》《大清風雲》,都安排了二人愛得天荒地老、死去活來的虐戀戲。這個虛構在歷史上,似可找到足夠的證據。

一、南明遺老張煌言的《建夷宮詞》說:「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太后再嫁,皇帝敬酒,抗清名臣按南朝禮制,嘲笑入主中原的滿洲人,大嫂嫁小叔,下臣娶太后,違背和褻瀆倫常。有人認為清軍入關,搬來了八旗的政治統治,征戰之時營造高壓態勢,民間自然不敢妄傳宮闈秘事。

但是,南明兵部尚書張煌言雖為儒將,但他該有北京密探,傳來新朝敵情,為了對敵軍進行攻心戰,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打造最有力度的宣傳書,哪怕是捕風捉影而未必還考慮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便是謗書也要震懾敵心。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大清風雲》張豐毅版多爾袞、許晴版庄妃與姜文版皇太極

二、順治八年二月,世祖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對已死後追封成宗義皇帝的多爾袞,反戈一擊,整出十四款大罪,其中有「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云云,似乎坐實了攝政睿親王逼太后下嫁,故而有了他皇父攝政王的身份,他可以隨意出入太后居處。

關外舊俗,小叔娶寡嫂,並不少見,太祖繼妃富察氏就原為堂兄遺孀。但,已入關接受漢化的世祖,顯然對叔叔的強迫是不情願的。與順治帝有些交情的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曾在《韃靼戰紀》中寫道:世祖「發現自己的叔叔活著的時候懷著邪惡的企圖,進行曖昧的罪惡活動,他十分惱怒,命令毀掉阿瑪王華麗的陵墓,掘出屍體。這種懲罰,被中國人認為是最嚴厲的,因為根據宗教的規定,死人的墳墓是備受尊重的。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這個阿瑪王,即多爾袞。世祖嚴懲死了的多爾袞,真因太后下嫁嗎?

三、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后崩逝,遺囑聖祖:「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清聖祖實錄》),故而沒有被運回盛京與太宗合葬於昭陵。她的靈柩浮厝於「暫安奉殿」近四十年,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其陵在昭陵西,故稱昭西陵,與昭陵遙相呼應,實乃一而二。昭西陵碑文上刻有「念太宗之山陵已久,卑不動尊,惟世祖之兆域非遙,母宜從子」。所以,有說法稱孝庄因下嫁過多爾袞,無顏去見前夫太宗。

2

太后下嫁之說,張煌言的《建夷宮詞》,無疑因是當事人寫的,很有說服力。但是,他在南方,當時征戰激烈,又相距千里,難免捕風捉影而臆斷成說,加之又是最恨的敵情,不免酒後起興,口佔一絕,即便誤傳而來,正好一泄心中巨大的憎恨和禮教的撻伐。此詩一出,通俗易懂,正好流傳。今日流行的營銷炒作術,虛實掩映,又何嘗不是從古代這樣的攻心術、輿論戰中學來的呢。

乾隆年間國史館纂修蔣良騏在《東華錄》中寫到多爾袞的罪狀,並未將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與擅到皇宮內院,弄作一款,而是分別臚列為兩條,一是「自稱皇父攝政王」,二是「又親到皇宮內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以挾制皇上」。多爾袞到皇宮內院,並非夜宿太后居住的慈寧宮,而是散播太宗繼位不合法,重提太祖遺言要傳位多爾袞,故而使順治帝再次繼位不正而極度惶恐。

明崇禎十六年,天主教耶穌會義大利籍傳教士馬爾蒂諾·馬爾蒂尼,歷經千辛萬苦從海上來到達中國杭州,開始系統學習中文,並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衛匡國,弄了一個號「濟泰」,意在衛護、匡救明國,幫助中國康泰。不久,他來到北京,卻遭遇李自成攻打北京城、八旗軍趕跑大順軍。明朝覆滅後,衛匡國曾覲見順治帝,參加過順治帝的大婚,得到了朝廷的善待。他對多爾袞也有很好的印象,認為:「他具有超人的謀略和精明,並以勇武和忠實著稱。他的聰明才智使最有學識的中國人都欽佩不已,他的公正仁慈贏得平民百姓的愛戴。」而對其身後榮辱巨變很是同情:「阿瑪王使韃靼獲得了中國,由於他的賢明公正仁慈和軍事才能,韃靼人和中國人都對他很敬畏。這個當權者的死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韃靼戰紀》)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清史稿·多爾袞傳》所載濟爾哈朗等給多爾袞弄的罪狀,有:「昔太宗文皇帝龍馭上賓,諸王大臣共矢忠誠,翊戴皇上。方在沖年,令臣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逮後多爾袞獨擅威權,不令濟爾哈朗預政,遂以母弟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應該不是已有的「報功」或「瀆倫」之說,而是為了高居在諸和碩親王甚至兩位輔政叔王濟爾哈朗、多鐸之上,弄出的「清初親貴之爵秩」(鄭天挺《多爾袞稱皇父之由來》)。

多爾袞原為叔父攝政王,按順治帝的稱呼,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多鐸皆為皇叔父,同等稱呼,並無區別。多爾袞將濟爾哈朗排擠出局,另擇胞弟多鐸為輔政叔王,但他自知多鐸對他不是順承,而多有拆台,自然要高多鐸一等。如何表示高一等,出掉「叔父」或「皇叔父」那是不可能的,在除自己親率的正白旗外,其他七旗環伺之下,他唯有改加法為減法,厚著臉去掉「叔」字才是唯一解決的辦法。《朝鮮仁祖實錄》中有記載:順治六年二月,仁祖「曰:『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金自點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也。』」這樣的去法,未必不是一種實情。多爾袞為了「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攝政王行之。儀仗、音樂、侍從、府第,僣擬至尊」,故強迫順治帝下旨,承認他是皇父攝政王,儼然以「二帝」之一自居,而不是做太上皇。多爾袞何其聰明,難道不知道太上皇只是虛榮,而未必是皇帝?漢高祖稱帝後,就曾封了其父太公一頂太上皇的帽子。精通權謀的多爾袞,定鼎中原獨攬大權後,要的是諸王與天下臣民對他的臣服,而非象徵性的尊崇。這也與他到皇宮內院散播太宗繼位不正的事情吻合,他對帝位還是有熱熱的慾望的。

3

世祖被迫下旨,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是在順治五年十一月,有詔為證:「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大有勛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論功勞,清軍入關,多爾袞總調度,先後肅清崇禎帝的大明軍、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只剩下南明小政權在強大的八旗大軍與明朝降軍的重圍下,危於累卵,垂死掙扎。多爾袞為首功,誠如後來乾隆帝所言:「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製規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清史稿·多爾袞傳》)

值得注意的是,多爾袞晉級皇父攝政王,始於順治五年十一月。是時,多爾袞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還在。她於順治六年十二月病逝,還被「以冊寶追封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清史稿·多爾袞傳》)。若以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作為太后下嫁的一大證據,那麼太后下嫁之後,是給多爾袞做妾?即便多爾袞與太后兩情相悅,不計名分,或只做露水夫妻,但再庸懦的順治帝與清朝皇族斷然不會答應太后紓尊降貴,居於多爾袞原配大福晉之下。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多爾袞

大福晉過世,多爾袞授意朝廷「以冊寶追封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這是昭告天下這個博爾濟吉特氏尊大,自然不是以障眼法去扇那個下嫁的太后博爾濟吉特氏一個大大的耳光。如果太后還是太后,只是拔高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來匹配成婚,那又何來了「太后下嫁」一說?就是多爾袞與太后玩了不合法的婚外情,那太后還是太宗的妻子,而多爾袞有自己的正宮元妃,就沒有了嫁娶之說。宮闈秘史,多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罷。

《清史稿·多爾袞傳》還記載:「七年正月,王納肅王福金,福金,妃女弟也。復征女朝鮮……五月,率諸王貝勒獵于山海關,朝鮮送女至,王迎於連山,成婚。」這句話,暴露了多爾袞好色的本性。原配剛死不到一月,多爾袞就從已故侄兒、肅親王豪格遺孀中,將自己的姨妹強娶過來,同時派人到朝鮮王族徵集秀女。五月,多爾袞在外行獵,聞訊朝鮮女到,急不可耐地迎上去,當夜成婚。

如果這段史料屬實,那麼置下嫁的太后於何地?難道說太后下嫁多爾袞後,不論情愛所系,還是情勢所迫,多爾袞未必在順治帝已蓄勢爭權、諸王貝勒也虎視眈眈下,還能如此瘋狂妄為。要麼,這段史料,是為了掩蓋太后下嫁多爾袞醜聞而弄出的煙霧彈,讓後世讀者甚至研究者因為多爾袞的極度好色而不理會太后下嫁一說。要麼,太后下嫁為子虛之事,而此正是多爾袞風流成性的本色。

4

至於多爾袞成為皇父攝政王時,孝庄太后還只有三十五歲,從情慾和身心上都有對異性的需要,若其真的下嫁,斷然不會容許多爾袞再接連強娶、徵調其他年輕女人進入情場。

從孝庄成功地輔佐順治、康熙兩任明君的事功來看,她是一個懂得堅忍的偉大女性。她為何不願意與太宗合葬,而遺言另葬於北京,這未必不是她哀痛獨子英年早逝、牽掛孫兒獨撐大廈的真實情結。一位在長期激烈權斗下歷練出來的成熟的政治家,絕非自縛於小我情長不得脫。她在支持順治帝主動接觸中原文化的同時,自然受過漢人禮制的一些影響。至於接受了多少,只有天知道,只有順治、康熙的政治事業中滲透著點點滴滴。但,從服侍了她一輩子的侍女蘇麻喇姑,終身不嫁、終年不浴、終生不服藥等奇特事來看,作為主子的她,也該更有常人不可比卻少為人知的歷史。否則,她怎會容忍一個怪女子,並倚為第一心腹。畢竟,歷史給她記載,也不是很詳細。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孝庄秘史》中的孝庄與康熙帝

當然,她也知道,她在太宗的后妃之中,雖是少女初嫁,卻還不如幾個半路殺入的寡婦,從丈夫那裡得到該得的疼愛和尊重。雖然當時滿人禮教觀念還很粗糙,但清朝皇家初入關內、如何置身漢人世俗構建新的威儀,未必容許她去追愛其他非子孫的男人。她在面對多爾袞的淫威委曲自守時,守護得更多的,當是她兒子順治帝的帝位和江山,甚至是皇帝的尊嚴和聲譽,而不是自己的情愛和慾望。

文史大家金性堯在《太后下嫁案》中,強調「《朝鮮李朝實錄》於康熙二十七年正月,記朝鮮聞孝庄逝世,卻秘不發喪,朝鮮大臣感到奇怪」,認為「這是因為聖祖已感染漢化,越發感到其祖母下嫁之不光彩,故有秘不發喪、靈柩浮厝等措施」。康熙帝接受漢文化,重用漢文人,甚至他的血管里留著一半漢人的血液,但是他的骨子裡還是堅守滿族中心論,以「自古得天下之正莫若我朝」,貫穿康熙盛世及其帝王心術。

聖祖為了彰顯其母身份,用政治手段玩了一回抬旗的族群修飾。他雖生於關內,受了中原禮教觀念的影響,但不深切。他妻妾成群,有四對親姐妹,還有一人即慧妃為其遠房表姑。他深得祖母孝庄寵愛和扶持,對其只有強烈的感恩之情,「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即便其祖母有下嫁史,他也未必心懷芥蒂,而會打出更加堂皇的幌子。

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擅到皇宮內院,未必可證太后下嫁是真歷史《康熙王朝》斯琴高娃版孝庄與玄燁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康熙二十七年正月,朝鮮才知孝庄逝世,認為秘不發喪,而《清史稿·聖祖本紀》對於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病重,記載聖祖「親制祝文,步行禱於天壇」。《清聖祖實錄》寫得更感人,稱聖祖禱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孝庄病逝,「上哭踴視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甲戌除夕,群臣請上還宮。不允」(《清史稿·聖祖本紀》),情深意切,真實流露,無需遮掩。如據朝鮮官方史料為實,揣測接到信息遲緩而認為有隱情而秘不發喪,那麼清朝官方記載,還有多少是沒有被修飾諉過呢?當然,史料哪怕是實錄,也未必是史實,但未必數千里之外的朝鮮記載,沒有水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雍正清洗親兄弟,卻對五服族兄之子破格封王拜將,為何又徹底棄用
少年喪父不沉淪,青年挂帥且封王,早逝卻以功業肇啟一系鐵帽子王

TAG:以禮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宮內,嬪妃們爭寵,宮女們都害怕被皇帝看中
乾隆把香妃虜進皇宮,奈何香妃不從,最終被皇太后賜死
皇宮妃子背後的心酸,皇帝防著她們不忠,皇帝一死就是妃子的噩夢
皇帝賞花見到一小孩,毫不猶豫帶回皇宮,直接內定為皇帝
身為皇妃,她竟與皇太后叫板,偷偷將光緒龍袍帶出皇宮
溥儀認為皇宮珍寶都是他們家的,被趕出宮後財富無人可比!
皇宮鬧鬼?瑞典王后證實:他們都很友善,並不足以為奇
克夫還不能生育,她卻被帶入皇宮,熬過三任皇帝,成了太皇太后
都說皇宮爭寵慘絕人寰,為何楊貴妃可以讓皇上獨寵她一輩子?
孫悟空原來並非虛構,它是唐昭宗的猴子,也曾大鬧皇宮還打傷皇帝
清朝皇宮內到處是井,但是井水沒人敢喝,連皇帝都不喝!
史上最慫的皇帝,被人廢除皇位,還笑著自己走出皇宮
此人是開封府知府,直接到皇宮向皇帝要美女,皇帝爽快答應!
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回皇宮,需要買門票,之後他再也沒回過皇宮
此人自稱是多爾袞的後代,最大的願望是住進皇宮,太逗了
香妃能讓皇帝著迷:她是真實存在嗎?乾隆將其強行擄進皇宮
古代皇宮中,宮女身上最隱私的部位,就連皇帝都看不到
堅守不納妃的隋文帝卻忍不住臨幸宮女:被發現後竟賭氣離開皇宮
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到底說了什麼,嚇的李蓮英逃離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