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被網友評為2016年護理界最暖微小說
《誰的手》
病人:這是誰的手?
大夫:這是美麗的護士的手。
病人:這時候我太需要這隻手了!
近日,中日醫院醫務處馬麗春老師轉發的一張照片和一段文字,迅速吸引了眾多醫護人員的目光。網友據此創作的微小說《誰的手》,也被網友稱為2016年度護理界最暖微小說。
照片中握著患者手的是中日醫院手術室護士胡瑾,拍攝照片的是手術室護士周艷。周艷介紹,這位女患者是在做局麻手術,當她留意到胡瑾的手與患者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的時候,被這一幕所打動,就取來手機,拍攝了這張照片。
胡瑾描述了當時的情形:當天上午,她擔任這台手術的巡視護士,術中巡視病人時看到這位女病人很緊張,眼神恐懼,雙拳緊握,十分無助,就把她的手握在自己的手裡,算是對她的一種撫慰。
隨著手術的進行,女患者更加緊緊地用力握著胡瑾的手,胡瑾也繼續回應著她的握手。就這樣,直到手術結束。
胡瑾說,之所以要抓著患者的手,是因為自己也有一次親身感受。有一次她自己生病打針,也害怕,手就不由自主朝著別處摸著找人。因為知道好朋友就在身邊,直到抓到她的手,並狠狠把她的手攥在手裡,才有一種安全感。所以,從那以後,只要手頭有時間,患者在清醒狀態下手術的時候,她就常會握著患者的手。
胡瑾說:「在手術室那樣的環境里,患者的心裡很孤獨、害怕,我理解他們,因此,我就盡自己的所能,讓他們好受點吧!」
手術室護士長李萍說,醫務人員為了保持手術環境,都戴著帽子和口罩,只露兩隻眼睛,服裝全都清一色是綠色衣褲,周圍也幾乎是綠色的,除了機器的聲音,就是工作人員在一遍又一遍與患者核對手術信息的對話。患者身邊又沒有親人,這一切都會讓患者產生恐懼心理。而握手是護士在日常工作中自然地安慰患者的一種肢體語言,是在患者最需要幫助時,給患者及時的關懷和安慰。
副護士長康淑華說,這張照片充分體現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而現實中,醫務人員非常繁忙,有時候真顧不上。如果無視這種需求,勢必影響患者術中的心理狀態,醫務人員確實應該多關心患者,以後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
術後第四天,在中日醫院手術接待室,患者主動將手伸向護士胡瑾,兩個人的手再次握在了一起。這位患者說,躺在手術台上時,心裡非常緊張,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一雙手更是不知道放在哪兒。這個時候,一隻手伸了過來,輕輕地打開她的拳頭,握住了她的手。她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本能地緊緊地握住。
「手掌很溫暖,很有力氣。」女患者回憶道,那時她忍不住問道:「這是誰的手?」
台上醫生回答說:「這是美麗的護士的手。」
「這時候我太需要這隻手了,謝謝!」
文/王光躍 董燕萍 尹琳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遼寧省「合理用藥 · 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啟動
※醫院科技影響力哪家強?請看最新排行榜
※動輒腫瘤篩查究竟值不值?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