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缺少「冬藏」,「候鳥族」小心損陽氣

缺少「冬藏」,「候鳥族」小心損陽氣

每到冬天,很多北方老人就會去海南、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貓冬」,享受溫暖。

缺少「冬藏」,「候鳥族」小心損陽氣

可是,春暖花開「候鳥族」返回家鄉後不久,很多人就覺得周身難受,有的還感冒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候鳥族」易陽氣虛弱

由於海南、廣西等地氣溫較高,人體必須依靠出汗來散發熱量,因而皮膚腠理,也就是俗稱的汗毛孔大開,陽氣外泄,再加上老人都經常運動,因而消耗了大量的陽氣,致使陽氣進一步外浮而不能「回收」,結果使陽氣大傷。本應在北方經過「冬藏」來補充陽氣,抵抗氣候變化的「候鳥族」卻因在濕熱的南方生活,失去大量陽氣因而容易生病。

缺少「冬藏」,「候鳥族」小心損陽氣

中醫認為,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機體的正常運轉、日常工作生活、情緒波動、修復創傷和疾病轉歸等,都需要消耗陽氣。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會引起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

異地養生要因人而異

很多人推崇「候鳥式」養生,認為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非常舒服。的確,對於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來說,溫暖濕潤的環境能讓呼吸系統運行不那麼艱難,當沒有了寒冷乾燥空氣的刺激後,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發作的機會大大減少。在溫暖適宜的氣候環境下生活,還能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病、風濕和哮喘等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樣的養生方式。五六十歲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尚可適應這種氣候變化,但對於一些七八十歲的高齡老人,特別是身體狀況較差的高齡老人來說,長途跋涉到南方反倒增高了慢性病發病的概率。

缺少「冬藏」,「候鳥族」小心損陽氣

祖國醫學認為,一年中的四季應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體的氣血也順應四季的變化,處在一個生、長、收、藏的動態過程中。冬季天地之氣均閉藏起來,人也要相應地閉藏,以儲備能量,為第二年春天陽氣的生髮做好準備,北方老百姓將這一現象稱為「貓冬」。

經過春、夏、秋三季,人體的陽氣已經消耗了很多,如果每到秋冬就去海南等地方,身體一直處於生髮階段,氣血缺乏有效的閉藏,即該閉藏之時卻生髮出去了,明顯違背了「冬藏」的養生規律,就很容易生病。由此看來,養生應當順應自然規律,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春夏這樣溫熱的環境中不一定是養生的最佳選擇。

而現代醫學研究同樣證明,人與自然關係密切,人到了老年,特別是高齡老人,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開始衰退,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逐步減弱。一些長期生活在北方的老人,已經適應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如果人為地改變它,於健康十分不利。「候鳥族」由北方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突然置身於高溫潮濕的南方,自身的調節機能往往跟不上環境的變化,就會產生一些癥狀。

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 王宇

整理/衣曉峰 劉雪冬

圖/源自網路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不遷就患者也是一種醫德!不信?
寶寶吃完奶就吐,也許不是你眼中的小毛病
歇一歇喝盞茶,養生保健是「專家」

TAG:健康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你覺得那些端著「長槍大炮」的打鳥族很無聊?看看這些照片吧!
中國海南VS美國佛羅里達,候鳥族的新選擇!
遊客目睹鳥族團結的力量後,感嘆團結是立命安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