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馬立明:請嘗試去理解那些抵制聖誕節的人

馬立明:請嘗試去理解那些抵制聖誕節的人

馬立明:請嘗試去理解那些抵制聖誕節的人



文 |馬立明


人們注意到了文化保守主義的復辟,因此,今年在網路上出現「抵制聖誕節」的呼聲,也在意料之中。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標誌著一種思潮在形成。有些精英分子簡單地將此歸結於「幾個傻×」,這是傲慢的、無禮的,也不具備任何建設性。這種思潮會在嘲笑中越來越壯大,最後變成一股可怕的力量。我也看到,如果2017年全球化浪潮進一步衰退,「抵制聖誕節」的呼聲很可能會越來越響亮。


我不贊成所謂的「抵制聖誕節」行動,但我理解他們。那些所謂的精英分子,不了解社會各階層的組成及不同利益訴求,就找不到社會矛盾的緣由。如果了解「抵制聖誕」的邏輯起點,就能知道抵制者的內心訴求及原始能量。


抵制聖誕節的是什麼人?

一開始,答案很清晰。據公開媒體報道,來自清華、復旦、南大的十位博士。這則新聞出現在2006年。實際上,這嚴格地說,是一個學術探討。博士們當時並沒明確說「抵制」,他們用的詞是「慎待」,意思是「想給眾多沉迷於此的人們提個醒」,「希望眾多國人……清楚地考慮自己,然後再決定是否要跟風」。其實,這幾個搞文藝批評的博士,也不過是提供一個另類角度而已。我們看看十年前的報道,發現這事件在傳播過程中已被走樣。當時人們覺得很荒唐,把它當做一則奇聞看待。


接下來,每一年的聖誕節,這個話題都像鬼魅那樣閃現一下,被大家當作談資。但是,漸漸地,支持「抵制聖誕節」的人群開始增多,在網路上的聲音開始變大。儘管打出來的招牌還是「十博士」,但這些群體早就不再是左翼文化學者,而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們是文化保守主義者、下崗工人、農民、青年學生、退伍軍人等。


到了2016年,在這個全球化大幅退潮,充斥著各路「黑天鵝」的年份里,這一局面已經變得明朗。在社交網路里,出現了多個「反聖誕節」的個體和組織。甚至一些00後的學生,也加入到這一保守群體之中。這個話題之所以陰魂不散,在十年後甚至還大有反撲之勢,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不再是「過不過節的自由」,而是這背後逐漸變化的土壤。


▍二


那些「憤怒的底層」,成為了2016年全球政治格局中主角。在美國大選中,他們是特朗普的信眾;在馬德里街頭,他們是「我憤怒」運動的抗議者;在英國公投中,他們屬於「脫歐派」……他們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沒有受益的人,是孤傲的文化保守主義者,是帶有民粹色彩的憤怒藍領。在社交媒體的投影下,他們的輪廓已經被人所看到。特朗普就是通過在twitter上找到這批信徒而擊敗希拉里的。

在中國,這樣的群體也是存在的。在37年的改革開放中,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至少已經步入小康,但突然發現貧富差距已經變得極大,自己陷入了社會的底層。同時,在市場化的社會裡,他們因種種原因缺乏競爭力,已經失去了階層躍升的機會。因此,他們會認為自己成了棄兒,因此心態會發生變化。


在中國的媒體精英建構的世界裡,他們就是「影子」。他們很少出現,要出現都是各種都市慘劇的主角。他們的聲音很難以在媒體中得以傳播。他們一直被忽視,被邊緣,被打壓。只有在自媒體時代,人們才聽到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驚人的數量。一些民粹味十足的軍事、國際時事公眾號,閱讀量高得令人震驚。


有人試圖勾勒這類文化保守主義者的畫像:收入不高,學歷不高,居住在內地二三線城市,用國產手機,支持中醫,支持國足,喜歡中國功夫,愛看軍事節目,容易被煽動,時而抵制日貨、抵制美貨……這種畫像未必恰當,但具有一定普適性。他們之中,固然有仇官仇富的,對中產和小資也沒有好感。對於中產與小資所熱衷的聖誕節,可想而知他們的態度了。

馬立明:請嘗試去理解那些抵制聖誕節的人


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聖誕節是「高富帥」和「白富美」的節日。在消費主義的刻意安排下,聖誕節與金錢、禮物、浪漫、情色等因素結合。宗教色彩?普世祝福?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開著跑車、出入高檔餐廳的年輕帥哥美女們,聖誕節當然非常歡樂,但是,對於廣大財力、顏值都不高的單身狗呢?對於囊中羞澀的農民工呢?對於那些被社會邊緣的「影子們」呢?聖誕節只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苦悶,更加難受。


對節日的不適、對商業主義的不滿、對貧富分化的不忿、對西方文化的不慣,這四種情緒構成了「抵制聖誕節」行動的心理基礎。


有人說,「抵制是弱者的方式」。不錯,他們就是弱者。


從商業價值而言,聖誕節確實在不斷貶值。


我曾在《1999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一文中,描述過1999年的聖誕節。


那可能是我經歷的最熱鬧、最瘋狂、最猛烈的一次聖誕節。國人對於20世紀最後一次聖誕節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與國際接軌」成為了那一年最響亮的口號,關於「入世」「申奧」的話題在報刊上反覆出現。那一天多個商業步行街被擠得水泄不通,中國人沉浸在普世的歡樂之中。中國人對聖誕的熱情,很大程度上是與加入全球化浪潮的意願一致的。

馬立明:請嘗試去理解那些抵制聖誕節的人



此後的聖誕節,很難再回到那一年的巔峰了,到了2016年,已經出現了疲軟的狀態。以深圳為例,商業街的人流量與實際消費指數與往年都有較大差距,一些景點甚至還冷冷清清。以往大商場單曲循環播放的聖誕歌曲,現在也變少了。就算是聖誕節,都沒法拯救凋零的實體店。


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盛景。電商們自己打造的節日——「雙十一」網購節在2009年開始出現,成為了消費主義的另一個火爆的儀式。在2016年11月11日0點,刷了第一個億元,只花了短短的52秒,而6分鐘之內,交易額就達到了100億。而且,這個節日是中國的、某種意義上帶有濃烈的愛國主義情緒——這與中國崛起話語暗中呼應著。因此,文化保守主義者們並不反感這樣的節日,相反還會大肆慶祝。商家們顯然也意識到,「雙十一」中瀰漫的消費衝動遠勝於聖誕節,就會轉移工作重心。聖誕節的熱度逐漸下降,就可以理解了。


在可見的未來,關於聖誕節之爭還將繼續下去。想過的還會繼續過,想抵制的還會繼續抵制。但是問題的焦點不在這裡。在一個全球化浪潮失去動力的時代里,必須理解抵制者,必須讀懂他們的狹窄、他們的不忿、他們的訴求。這個群體在不斷擴大,並且新增加了不少狂熱的年輕人。今天,國人只看到他們保守的一面,某一天,或許還將看到激進的一面。


【作者簡介】


馬立明|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評論員,政治學博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吳鉤:一名宋朝衙內逼死人命之後
徐元:左手成龍標準,右手德藝雙馨
台文:以後就跟這個破廠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技術文章」當您的嵌入式處理器失去動力時,請嘗試並行
一段感情如果放不下,就請嘗試一下吃到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