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性戒、遮戒與五戒

性戒、遮戒與五戒

性戒、遮戒與五戒



戒為無上菩提本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的尊嚴,所以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一進佛門的一件大事便是受持戒律。否則,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是不為佛教之所承認的。換句話說,那是一個門外漢。


佛教的戒律,因為受持多寡的差別,分有各種名稱,其中在家戒共有四種:


三皈戒、


五戒、

八關齋戒、


菩薩戒。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簡單的項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稱五戒為根本戒。無論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薩戒,無有一種戒不是根據五戒引生的,也沒有不將五戒列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學不好,一切戒都將無從著手;五戒持得清凈,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性戒、遮戒與五戒


什麼是五戒


皈依三寶之後,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軌範,至少要遵守五條戒律:


1、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4、不妄語、


5、不飲酒。


1、不殺害有情:有情即是對於具有感情意識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殺害。此有兩重原因:一是從因果的觀點及輪迴的觀點上說,現生殺害有情眾生,將來也要遭受病痛、短壽、被殺等痛苦,為了急求解脫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殺業;二是從滅除無明煩惱的觀點及增長慈悲心的觀點上說,不應為自身的欲求而殺害眾生,更不應為了嗔怒而殺害眾生。


2、不屬於自己應得的任何財物,均不得不與而取,不論巧取或強奪,皆為不法的行為。

3、不得與夫婦之外的男女發生性關係,夫婦之間亦不得過度地縱慾。


4、不得虛言、妄語、惡口罵人、兩舌挑撥、淫詞艷語。


5、不得飲酒,亦不得食用令神智不清醒的物品。


殺、盜、邪淫屬於身業,妄語屬於口業,飲酒是為防止因酒而造成亂性,所以最好不飲酒。


性戒與遮戒


五戒中,前四條是性戒,即殺生等四種事情,本性即是一種惡法,不管受不受戒,誰作了都是惡性的罪行,於此惡性行守護不作,故是性戒。


最後一條屬於遮戒,就是在飲酒的本性上說,不是惡行,本性非罪,故飲酒不是性罪,但飲酒亂性,開不善之門,是生罪之因,可以導致罪行,障礙定等善法,佛陀為了防護修行人的凈行,遮令不飲諸酒,所以制戒,故名遮戒。

性戒、遮戒與五戒



五戒的積極要求


事實上,五戒的內容已經包含在八正道的正業和正語之中,能夠實踐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同時,佛教的戒律精神,並非僅止於消極的「不得作」,更有積極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內。


例如,不殺害有情眾生,進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為中心,所以要盡其所能,救濟病貧和災難中的人們;不偷盜他人的財物,進而要量力施捨,多做慈善事業;不淫他人的妻女,進而要勸請他人,共同來凈化人間的男女關係;不妄語,更要用語言給他人帶來福利。


佛法 | 智慧 | 高僧大德 | 靈魂 | 因果


人生 | 善男女 | 般若 | 命運 | 關照| 覺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法華經》中的七種比喻
僧人誦經時為何要敲木魚?
弘一法師106幅羅漢圖

TAG:般若五台山 |

您可能感興趣

學佛常識 性戒、遮戒與五戒
《南山律在家備覽》遮戒與性戒差別(三)
《南山律在家備覽》遮戒與性戒差別(一)
《南山律在家備覽》遮戒與性戒差別(二)
宗性法師:佛弟子為治病可以喝藥酒嗎?你一定要懂「遮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