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文/新太史令


马其顿方阵,腓力二世凭借其称霸希腊,亚历山大在高伽米拉会战中大败波斯,从此,马其顿方阵令地中海诸国闻风丧胆,直到后来罗马军团杀入希腊,才结束其统治地位。


亚历山大大帝率大军一路向东,横扫千军,马其顿方阵的战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惜,他们没有继续东进,没有机会尝尝大秦军的厉害。那么,假若当时双方遭遇,秦军怎样才能战胜马其顿方阵呢?

先来研究一下马其顿方阵吧。


1、单兵配置


头盔、护颈、胸甲、中小型圆盾,武器是长矛和短剑。圆盾2英尺约60厘米,长矛长度13-14英尺,一度达16英尺,约4-5.5米长,竖起来比普通住宅楼一层还要高。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2、方阵编队


一般以8*8或8*16为最基本的方阵单元,横向根据作战时对阵对方的战线长度而定。方阵前3-4排在最先受到敌军的冲击,所以这几排的士兵位置,新兵蛋子是没机会的,也不敢让他们去的。编阵时挑选20—45岁,且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入列,新兵安排在后排。


同时,前3-4排的长毛都朝向前方,后排的长矛一般直立,当前排士兵倒下,后排士兵就马上补缺。由于方阵纵深在8个士兵以上,刚开战遇到前排士兵倒下,你想转身逃跑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军令要求你补缺,如果不补缺,敌方很容易杀进阵来,后果严重。


3、方阵保护

由于方阵武器以长矛为主,所以其灵活性很差,长矛一直向前时,侧翼就成了软肋,很容易受到偷袭,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方阵侧翼都会配以骑兵护卫。另外,如果在崎岖不平的战场,马其顿方阵的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马其顿方阵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下面上张图供参考: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面对如此强悍的马其顿方阵步步紧逼,如果你作为三军统帅,你有何良策啊?

我认为,跟他们硬拼估计够呛,虽然秦军也很骁勇善战,但是胜利代价太大,得巧用兵种克敌制胜。我准备三次攻击波。


1、第一波:正面弩兵主力


安排两只骑弩提前埋伏在两侧,敌军方阵浩浩荡荡开过来了,离我方阵营500米左右,正面弩兵准备,到200米左右,先发几只大弩震慑一下对方。根据《战国策》记载上,战国时大弩的射程达600步,少了估计3步一米,射程也达200米,而随身弩的射程百米左右没问题。


好,此时,马军眼见几十只长棍箭从天而降,整个方阵都下意识抬头看并躲闪。马军将见势,肯定在高头大马上大喊:「稳住,稳住,继续前进」。

方阵来到100米处,进入轻弩手的攻击范围,秦军主将下令发射,瞬时间,数万弩箭飞射马军方阵,长矛小圆盾屁用没有,一波攻击后,方阵至少要倒下20%。好嘛,好在还没大乱,又继续前进。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2、第二波:侧翼骑弩偷袭+正面步兵进攻


来到50米处,秦军步兵方阵(主要准备戟、剑,戟兵在前排,剑盾兵在后)士气高涨,等待着冲锋的命令。


但此时,事先埋伏的两侧骑弩随着摆动的号令旗,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方阵两翼,马军那些护卫方阵的骑兵在还没看到秦军身影之时,就纷纷倒下。失去了护卫骑兵,马军方阵大乱,此时我正面步兵方阵全力出击,与两翼的骑弩就可将方阵包饺子了。一阵厮杀下来,马军至少要损失过半,败局已定。



如果秦军遭遇马其顿方阵,怎么破?



3、第三波:战车与骑弩追击


敌方败逃,秦军出动战车和骑弩追击,马军散兵游勇只能给东方土地贡献点有机肥了。


战争结局:三波攻击下来,秦军大胜,马军几乎全军覆没。马军及其以后的历代国家从此不敢踏足东方半步。


如此推演当然带有感性因素,但以当时秦军的装备和战法,我认为大胜是肯定不成问题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太史令 的精彩文章:

這個老外用4錠馬蹄銀,盜走了我們的無價之寶
傳奇英雄卡斯特羅隕落,一個時代的終結
河西走廊與河西四郡,文明的變遷
傳奇英雄卡斯特羅
世界古代史上的六大超級帝國

TAG:新太史令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秦軍遭遇馬其頓方陣,怎麼破?
職場如果遭遇不公平待遇,你會怎麼破?
接吻遭遇口臭尷尬 怎麼破?
遭遇沉船,你該如何逃生?
朱之文如此尷尬,無奈和沮喪,背後究竟遭遇了什麼事兒?
孕期遭遇早破水,孕媽們該怎麼做?
遭遇「婚姻水逆期」怎麼破?
如果遭遇背後襲擊,我該怎麼做?內附實用技能
為什麼尋找激情,卻總是遭遇傷害?
會漲價嗎?廣西遭遇冰雹襲擊,許多芒果被擊落
這裡號稱「東方底特律」,難道也必將遭遇衰落?
何炅也遭遇尷尬,一個問題讓觀眾無從回答
曾今的韓庚在娛樂界呼風喚雨,如今算不上落魄,但他遭遇了什麼?
如果不幸遭遇核爆炸,怎樣做才能活下來?
遭遇暴恐事件,應該怎麼辦?
拍婚紗照時,遭遇喪屍襲擊怎麼辦?!
遭遇暴恐事件,我該怎麼辦?
巴黎遭遇恐襲:面對恐怖襲擊,我們能做什麼?
如果沙俄沒擋住拿破崙,清朝會遭遇什麼?老外提到一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