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海洋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曾經是一道障礙,如今卻變成了一條開放的通途。因此,在不適合早期文明發展的美洲大地上,我們竟然看到了一個大國的誕生,因為當人們掌握了使用能量的方法之後,便能夠在這裡更經濟地支配和積蓄能量。


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新英格蘭森林覆蓋的高地以及法國人據有的平原地區,形成了一道地理和政治上的雙重屏障,將這些殖民地圍在當中。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這些殖民地在一兩個世紀之內,竟然會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促成這種發展的因素,既有這裡的地理條件,也有支配歐洲歷史的地理因素,還有對如何更好地使用能量的方法的進一步探索。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冬季無冰凍的紐約是從歐洲到北美的首要入口


這些殖民地位於冬季極端寒冷和夏季極端酷熱的氣候範圍之外。事實上,北美的東海岸並沒有可以與英國相媲美的氣候,但對於歐洲移民來說,這一帶確實比其南北方向上的任何地方都更像他們的故土。這樣的氣候條件可以解釋美國那些最大的城市(尤其是紐約)的位置。


森林密布的高地形成了一道屏障,這是個極好的優勢,使得新英格蘭和弗吉尼亞的小型社群能夠相互團結。在他們聲稱屬於自己的土地上確實都有人居住,而不是像法國人那樣,在從密西西比河河口到聖勞倫斯河河口之間的廣大區域內,只有為數不多的法國人四處遊盪,進行狩獵或傳教。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北美東部的暑熱


然而,有一條長 150英里的穿過這道屏障通向海洋的方便通道。亨利·哈得孫與他的荷蘭人夥伴最早在這些避風的水域上航行,以尋找前往東印度群島的路線。這條河谷後來即以這位最初的探險者的名字命名,通過其支流莫霍克河可以抵達西部的低地。當時機成熟時,英國殖民者就可以從內陸位置衝破法國人的防線,有效地佔領中部的低地。


北美東海岸上的政治單位比西班牙殖民地上的要穩固得多。這裡是真正的殖民地。移民不論男女均有很強的進取心,他們在此安家,辛勤勞作,從土地上收穫果實,積蓄能量。這些移民血統純正,不是混血兒。那些確立了這種類型的政府和社會習俗的人,既非追求榮耀和財富的士兵,也不是傳播福音的獨身牧師。他們是以其非凡的創造力而出類拔萃的人物。殖民地的開拓所花費的時間遠比征服要長,但其效果卻遠非後者可比。那些後來者儘管血統不同,語言各異,但卻被逐漸同化,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整體的力量。

但是,若是缺少一項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即使具備這些優勢,也不可能產生那麼大的成效。這一發現的重要性可以與大洋、鐵與火的發現相媲美,而且帶來了一場偉大的革命,因為它是一種支配能量的新方法。


將穀粒碾碎成為食物的碾磨機,在後世都用風力或水力來驅動。如今在鄉間隨處可見這樣的磨坊。在我們的眼裡,它們更像是一幅幅的風景畫,而不是價值非凡的裝置。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哈得孫-莫霍克隘口,紐約位於這道隘口的入口處,該隘口是進入內陸唯一的便捷通道。

當我們看到它們在費力轉動時,幾乎不會想到這轆轆作響、一如往昔般佇立在那兒的古老物什,會是許多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機械,提供了曾經無人不曉的最大能量。碾磨機雖小,卻能產生大量的能量,它既是唯一能夠提供超過一個人的體力所能產生的能量的裝置,也是唯一能夠為人類提供除糧食以外的其他能量的裝置。當家庭日常的舂米勞動被公共磨坊里以動力驅動的機械所替代時,儘管這種動力在我們的眼裡是多麼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不啻為一場偉大的革命。


碾磨機是過去時代的重要角色,磨坊是一個重要的中心。許多城鎮和村莊的地位,即在於它們有一座鄰近河流的磨坊,不僅英國如此,在整箇舊大陸和殖民時間超過 100年的新大陸各地也是這樣。這種微不足道的利用動力的方式,其重要性就在於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當時人類所能利用的最大動力系統,其規模是多麼小。有了磨坊,一小部分為準備食物所必需的家務勞動就可以省去,但所有用於保存人體熱量的衣服,一針一線仍需由手工來完成。從獸皮的加工,羊毛的剪取,亞麻的種植,一直到實際的衣服製作,所有這一切工作都要由個人來完成,而且通常就是由穿此衣服的人或是其家庭成員之一來完成。紡織業的出現是一個進步,然而唯有以織機編織取代手工編織,才是這種偉大進步的標誌。中世紀時義大利北部的紡織業行會的重要性即在於此。


而英國的重要性則在於其綿羊養殖業。當時的商業尚微不足道。商業意味著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產某些東西,也就是說,有些東西在某個地方生產可以比在其他地方消耗更少的能量,而且把物品從生產地運輸到消費地的成本也很低。但在整個中世紀,甚至在 100年前整個人類以往的歷史上,僅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出現運輸大量貨物的事件。由於運輸大量沉重的貨物所消耗的能量非常巨大。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因此,儘管其生產成本可能很低,但是由此帶來的能量節省與運輸它們時產生的巨大能量消耗相比,卻是得不償失的。即使在葡萄牙人發現了前往東印度群島的海上通道之後,在一年之中運入歐洲的全部香料,也不過只能裝滿一條現代商船的前艙,而香料也幾乎是當時唯一值得運輸的貨物。


利物浦聖喬治大廳


進入農業和畜牧業的世界後,集鎮寥寥無幾,外帶幾個港口和政府所在的城市,這就是一個半世紀以前工業革命前夜時的情景。在那之前還只是作為家用之物的煤,開始用於驅動機械,它做的工作遠遠超過了單個的人或牲畜。人們開始駕馭自身以外的能量,去做以前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完成的工作,就連構成人們衣食所需的大批量的糧食和衣物,也可以從海外運回來了。英國人食用的小麥,只有五分之一在英國種植。


這種生產和商業的全新狀況,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全貌,而且這樣的改變仍將持續下去。


這樣的發現使英國立即獲得了好處。這一發現在英國出現也是很自然的事。紐卡斯爾的煤(海運煤)長期以來一直是作為純粹的家庭之用,有證據表明,這裡的煤早在 13世紀就已被運往倫敦。在世界上所有的煤田中,沒有哪個像這裡一樣如此靠近大海,也沒有哪個地方用小船運煤的費用比這裡更低廉。人們開始用煤來燒石灰,鍛造鋼鐵,冶煉銅和鉛,製作陶器,烘乾麥芽,但這都只是利用它直接的加熱效果。在發現煤之用途的過程中邁出的這微不足道的第一步,既不大可能在其他地方出現,也不大可能在其他地方產生很大的效果,唯有在最早發現煤的地方,才有可能得到蓬勃的發展。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美國的「黑煤窯」


利用煤產生的蒸汽,可以推動從前不可能移動的物體,而物體移動的速度更是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在以拿破崙戰敗為標誌的長期的海權爭奪中,英國希望大幅提高其支配能量的能力並由此獲益的意圖得以實現,而其他歐洲國家因受各種紛爭和干擾的影響,尚未能從這一發現中獲得好處。由於能夠支配巨大的能量,英國的地位得到了極大提升。作為全國道路匯合中心的倫敦,也成了全國鐵路彙集的焦點。這一結果部分源於倫敦從歷史上承襲的公認地位,部分來自從對巨大能量的支配中獲得的新的權力。此外,作為英國商業之都的倫敦也因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採用新方法所帶來的進步,使得陸地和海上的商品運輸比過去容易得多,各國均通過倫敦的金融機構來節省能量,而從中獲益最大的自然非英國莫屬。


據估算,其他所有的用途不算在內,單是在英國工廠里使用的煤,提供的能量就相當於 1.75億名男性勞動力所產生的能量,而其使用形式則是人力永遠也無法提供的。在人類進步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績的希臘,其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奴隸階級所做的工作。後來,煤在其他地方也開始逐漸得到應用。歐洲的煤礦帶穿過了法國、比利時、德國和俄國,大約在幾億年以前,這一帶是古大陸炎熱潮濕、緩慢下沉的岸濱濕地,蘆葦叢生,植被茂盛。植物的遺骸被河流或海洋帶來的泥沙一層一層地封閉在地下,沒有腐爛,並以現在所說的化學作用將其能量儲存在了其不斷變化的組織之中。即使在這條煤礦帶上也不是到處都有煤,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很多地方由於褶皺和侵蝕的影響,已經形成的煤也會完全消失。而在其他地方也發現了在較晚年代裡形成的煤,但大部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足輕重。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這些國家利用這種能量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法國,煤礦僅分布在東北地區,那裡的煤礦帶呈一條圓弧形,從多佛爾海峽底下穿過,與久負盛名但直到最近才得到開發利用的肯特煤田相連。南部高地上也有一些煤田,但儲藏量不是很大。此外,在追求品位與技巧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的法國人能夠從其他地方進口煤,因此本土的經濟仍然是以農業為主。


德國則相對比較幸運。雖然其煤礦帶位於平原的南端,距海較遠,這對它來說是一個不利的因素,但是由於德國的煤礦儲量豐富,價值巨大,因此現代德國所取得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其境內的能源供應。而以柏林為中心建立的鐵路網,又進一步增強和鞏固了柏林作為全國政治中心的地位,只是由於這個中心與人口密集的煤田相距遙遠,使這種穩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俄羅斯有三個煤田,一個在黑海北部的頓涅茨盆地,一個在莫斯科以南,一個在烏拉爾。這些都是儲量巨大的煤田,但是正如我們根據俄羅斯以往的歷史所料想的那樣,它們直到很晚才得到開發。在中國和印度,過去的歷史使它們未能迅速地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煤炭資源。


至於其他大陸的煤炭利用,除了一個特例之外,都沒有討論的價值。這個特例就是北美地區。在發現煤的動力這件事上,沒有哪個地方的獲益能與北美相比。據估計,全世界煤炭資源的總儲量為 73,970億噸,其中加拿大的儲量估計為12,340億噸,美國為 32,140億噸。不管這些數據是否完全正確,顯而易見的是,北美在全世界的煤炭資源中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如果我們考察一下煤田的位置就會看到,在華盛頓的中央政府治下的各個州中,四分之三的州都有煤藏,而儲藏量最大的區域就位於哈得孫河與莫霍克河流域。


因此,北美與其他所有地方都不同,它的大部分煤藏從一開始就是使用新方法進行開發的。從 19世紀初到 20世紀初,墨西哥以北的大陸人口增加了 100倍。那裡的人民工作勤奮,較少受到舊觀念的約束,能夠不帶偏見地接受新的思想,使能量的大規模使用得以順利地進行。歐洲人受到這片土地的吸引,不僅因為這裡與他們的故土相似,工作起來夏季既不太熱,冬天也不太冷,而且氣溫炎熱時足以促進植物的生長,寒冷時則足以刺激人們的思維。儘管這裡不適合早期文明的發展,但是一旦來自歐洲北部的殖民者擁有了這裡巨大的煤炭資源以後,這片土地就能使他們迅速發展起來。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北美東部海岸的殖民和統一歷經了 3個世紀之久,這一過程不僅確立了那裡的精神和道德規範,也確立了那裡的語言。此後,隨著哈得孫河與莫霍克河的通航,以及更艱難的從東部沿海前往中部平原的南行之路的建設,才使得對煤的這一新發現有了應用的可能。


1807年,亦即在伊利運河開通的 18年前,第一艘蒸汽輪船才從紐約航行到了奧爾巴尼,150英里的路程一共耗時 24小時。如果沒有工業革命,美國會成為什麼樣子?提出這種問題是很愚蠢的,但是我們知道,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使美國一躍成為了世界強國。農業生產得到改良,新的農作物和效率更高的工具得到引進,使得農業產值比從前大為提高。英國依靠積累的資本,在與拿破崙的戰爭中大獲全勝,而發生在大西洋西岸的這種進步,毫無疑問也會如同在大西洋東岸那樣產生影響,並且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可以通過在英國發生的實際變化,來更好地評估在美國發生的變化的重要性。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個世紀中,北美大陸上有一片被稱作「新英格蘭」(New England)的土地,但是當雜草叢生的奔寧高沼地中的煤田開始開採時,一個更「新」的英格蘭出現在了煤田的周圍。在此之前那一帶尚渺無人煙,人們都生活在南邊更肥沃的土地上。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美國鐵路網


但是,進步的取得並非僅僅來自對巨大的煤炭資源的利用。事實上,是這一進展刺激了其他方面的進步。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就需要製造新的工具,而新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人和牲畜擁有的能量創造出比以前更大的價值。從人類最初使用石頭或木棍替代自己的雙手開始,工具便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取得進步。工業革命之後,除了我們談到的地區之外,這種進步也擴展到了其他地方,但卻沒有一個地方像美國這樣顯著。


機器可以更經濟地使用能量的經驗被推廣到了農業上,機械收割機取代了鐮刀。而在機械播種引進之後的 50年中,節省下來的勞動力成本超過了 1.7億英鎊。從 1855年到 1894年,生產 1蒲式耳 玉米所需的平均勞動時間已從 4.5小時縮短到 45分鐘以下。從1830年到 1896年,生產 1蒲式耳小麥所需的勞動時間從 3個小時縮短到了 10分鐘。在 1869年,從芝加哥運輸 1蒲式耳小麥到利物浦的成本為 37美分,到 1905年則降到了 5美分,即便到了貨幣價值已有所下降的現在,這一成本也僅比 5美分略高一點。


隨著鐵路的建設,北美的組織化有可能比舊大陸的規模還要大。在全部人口都居住於東部沿海地區的時代,位於新英格蘭和弗吉尼亞殖民地中間的華盛頓,很自然地被選為行政中心,而且順理成章地成了首都。華盛頓作為首都持續下去的可能性,取決於它與這個國家的中西部地區之間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建設,使不列顛哥倫比亞 併入了加拿大自治領,而其他橫貫大陸的鐵路則防止了太平洋沿岸出現獨立的國家。類似的情況其實也發生在歐洲的每一個國家,只不過北美的規模更大而已。


北美的鐵路有一個新特徵,即它能夠創造城鎮。除了以歷史傳統彰顯其重要性的大西洋沿岸城鎮無須依靠鐵路來創建以外,其他的城鎮都因鐵路而發達。沿阻力最小的路線修建的鐵路,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些地點匯合,芝加哥即屬其中一例,於是這裡的生活就比其他地方更方便。道路系統在機動時代的巨大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芝加哥的位置


但是,南部的低地卻溫暖而潮濕,與歐洲人熟悉的環境大不相同。在殖民地建立初期,黑人被強行從非洲的家鄉運到這裡,在田裡從事艱辛的體力勞動,主要是種植棉花,以供蘭開夏郡的工廠所需。黑人的數量急劇增加,他們形成了一個緊密的社群,人數在 1,000萬以上。他們沒有被同化,也不可能被同化。缺少沙漠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裡沒有撒哈拉沙漠來隔開白人與黑人。這樣的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在哪個國家出現過,而且尚未找到解決的辦法。


本文內容選自詹姆斯·克里格里夫經典名著《地理與世界霸權》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被磨坊和煤礦造就的美國與現代世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浪 的精彩文章:

來和兔子小白一起過聖誕吧!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與和基督教的永恆衝突
大導演李翰祥兩岸三地回憶錄《三十年細說從頭》
120幀《比利·林恩》,讓我們重新審視戰火中的人道
一筆一畫無限可能《創意禪繞畫》

TAG:後浪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造的自行車,越南人妙用就讓美國人都被打趴
美國女雜耍演員創造新的身體穿刺最多世界紀錄
美國獨立日:他們處在「創造歷史的現場」
想像中的美國與真實的美國
實拍美國人的鄉下生活,發現最糟糕的美國文化
在美國,有世界最美的國家公園叫黃石
美國經濟遭遇此事後,才知中國才是世界的「救世主」
這個美國的城市,卻被稱作「德國的雅典」
美國打造世界最重型戰鬥機,矛頭直指中國空軍
全球最快的潛艇將為中國製造 美國卻為何造不出
中國叫板美國底氣何在?看完這些世界排名前三的中國武器就明白了
美國最懼怕的中國三大巨頭:為中國打造世界上最強的利矛堅盾
環球世界,從美國開始
神奇的平衡石堆疊,美國街頭的古老藝術!
不是「美國製造」的美國十大品牌 深受美國人的喜歡!
美國打一場世界大戰造就八大著名品牌,換成中國呢?
喬伊索倫他的插畫作品被美國乃至世界熟知
世界上最大的土豆在美國巡展
現實版的美國「鬼屋」
美國頂級媒體推薦,紐約製造,國際演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