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古代每個省都有一個綽號,江西人為何被稱為臘雞?

在古代每個省都有一個綽號,江西人為何被稱為臘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許多各種各樣的傳統,其中有些傳統值得我們繼承,有些卻只能摒棄或者一笑置之了。比如在官場上,送禮的傳統就很不好。


據《劍橋中國明代史》中所述,在明朝,送禮之風大盛,且各地官員送禮,都喜歡送一些家鄉的「方物」,即自己家鄉盛產之物。


小編對這一記載非常認同。因為事實上,中國就是一人情社會。送禮這事兒,是個中國人都做過。至於是不是送家鄉特產,那倒不一定,得分場合,對吧?

據《劍橋中國明代史》記載,當時京城的大小官員們對各地都有哪些特產食物了如指掌,時間長了,自然也就養成了用這些食品來指代當地人的習慣。比如江西的臘雞臘肉、河南的驢肉驢腸,湖南湖北的魚類,無論是明朝還是如今,都是當地極具特色的美食,有些甚至成了當地人的代稱。



在古代每個省都有一個綽號,江西人為何被稱為臘雞?



所以明朝的官員之間,也喜歡拿這些外號互相開玩笑。比如嘉靖年間曾任內閣首輔的夏言是江西人,曾有人寫詩「臘雞獨擅江南味」,多少有些調侃夏言的味道。

又比如,正德初年的內閣首輔李東陽是湖南人,卻有個河南人說:「曉日斜穿學士頭」,這是因為掛鹹魚,都是穿過魚頭掛起來的,以此來取笑李東陽。李東陽也是極為聰明,應聲對道:「秋風正灌先生耳。」竟然包含了一個「驢」字,奉還給這位河南官員。



在古代每個省都有一個綽號,江西人為何被稱為臘雞?



其中有一個外號卻流傳至今,那就是湖北人「九頭鳥」的外號。據說這與明朝著名改革家張居正有關。張居正湖北人,萬曆年間,他大力改革弊政,推行「考成法」與「一條鞭法」,試圖挽救大明王朝的頹勢。


但改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得罪了許多人。因此,便有人把他比作了妖獸「九頭鳥」,時間長了,九頭鳥就成了對湖北人的統稱。

小編認為,這些奇奇怪怪的外號,最開始大多是一些玩笑,最多比較善意的諷刺,明朝各地人互相開開玩笑,也不以為忤,但在後來,卻多少有些發展成為地域歧視的味道了。


地域歧視,是當下十分常見的陋習之一。只是古人講究禮儀,言談相對而言比較含蓄,和如今露骨粗俗的隨意用詞還不太一樣,他們就常常用一些事物代表一些地方,來表達自己的地域歧視。


在明朝,一般來說,地域歧視是以省(即布政使司)為單位,許多事省都有自己的歧視性外號。其中,被歧視最多的恐怕就是江西了。


江西人在明朝就以精打細算、勤儉節約聞名,且重視教育,做官的人也很多,出了不少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這就令不少人眼紅,總是看不慣江西人。這群人也就最喜歡取笑江西人,用各種各樣的語言笑話江西人小氣。



在古代每個省都有一個綽號,江西人為何被稱為臘雞?


比如《菽園雜記》里有記載說,江西人平時請客吃飯,席上一大盆菜,其實幾乎都是木頭雕刻的,只有中間一小塊能吃;吃葷菜只吃內臟,因為內臟沒有骨頭佔分量,買來相對比較划算;更有甚者,連祭祀神仙的祭品,據說都是「賃於食店」的,連祭品也要租來用,用完還得歸還,所謂「獻畢還之」也,真不知道神仙們知道了作何感想。


這些半真半假的謠言,奠定了江西人在明朝「儉嗇」的名聲,而江西人的外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 「臘雞」,也是夠難聽的了。放到今天,這竟然也是一個網路紅詞了。


與江西類似,湖廣人、河南人的外號,也是以食品命名。湖廣(包括湖南、湖北)人的外號是「魚乾」、「乾魚頭」,河南人的外號則是「驢板腸」。而江蘇、浙江一帶的人,外號叫做「鹽豆」。這麼多以食品命名的地域外號,傳統中國果然是名副其實的「大吃貨國」啊。

以上史料均來自《劍橋中國史》,也有一些來自《中國地域文化》一書。小編相信這些所謂的「外號」、「地域特色」都是有據可查的,也是真實的。但這些其實更像是地方特色,體現的是地方文化。只是後人在傳播的過程中將其變味了。


那為啥會有以地方特產稱呼某些地方的人的現象呢?小編認為,這與古代信息交流不暢有關。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人們很難全面了解某個地方。所以就拿讓人最印象深刻的一些東西來指代這個地方的人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暨陽頻道 的精彩文章:

日本侵略朝鮮,萬曆皇帝做出一決定,可見其幼稚
日本最逗逼中將,人送一外號,特搞笑
在這本書中,唐僧留在了女兒國,還生了一兒子
中國有一總統,因為不願做日本人的走狗,甘願發生這種事
菩薩找來小貂鼠,說我要幫你安排場意外

TAG:暨陽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臘雞」一詞原來在元朝時蒙古人就用來「罵人」了
明朝的地域歧視也很嚴重,江西人叫「臘雞」,江浙人叫「鹽豆」
絲瓜油豆腐煮臘雞腿的家常做法,做人不就和這道菜一樣么,不敢打破世俗,怎會有驚喜
名廚推薦:爆炒臘雞的做法
整隻臘雞的做法(全套工序·宰殺·腌制·晾曬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