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狙擊病毒:中國科學家以新招數對付「舊客」「新朋」

狙擊病毒:中國科學家以新招數對付「舊客」「新朋」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狙擊病毒:中國科學家以新招數對付「舊客」「新朋」


新華社記者鹿永建、董瑞豐


大小只有納米級別的病毒,卻是與人類糾纏不休的勁敵。司空見慣的流感病毒如無聊「舊客」每年定時騷擾;聞之色變的埃博拉之流似不受歡迎的「新朋」來去無蹤。

科學家能再降服一批病毒嗎?誰幫芸芸眾生了解病毒神出鬼沒的行蹤?會不會再有「超級病毒」作怪,誰能用升級版「疫苗」降服病毒?


2016年,我國科學家在與病毒之戰中顯出身手。且看專家盤點突破,析說功用。


阻斷慢性乙肝向肝癌轉化


突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孟頌東課題組研究發現慢性乙肝感染中一個名為miR-122的維持肝細胞正常功能的標誌物,是阻斷慢性乙肝向肝癌轉化的一個重要靶標。

背景:數據顯示,全球約有2.4億慢性乙肝患者,我國約有9000萬患者。隨著我國乙肝疫苗接種的推行,嬰幼兒乙肝陽性率大幅降低,但對其他已經感染病毒者仍缺乏徹底治癒方法。在肝細胞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引起的比例高達80%。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孟頌東說,人體肝臟中活躍著大量小RNA,對維持肝臟功能、阻止肝細胞癌變有重要作用。乙肝病毒感染肝細胞後產生大量的RNA/mRNA,像海綿一樣吸附和隔離這些小RNA,不僅讓乙肝病毒自身更容易在肝臟中複製生存,而且摧毀了阻止肝細胞癌變的主要「防線」之一。


之前的抗乙肝病毒治療都是針對病毒複製和病毒蛋白,以後可以針對病毒RNA和miR-122設計藥物。同時,通過向肝臟「回補」被乙肝病毒吸附的小RNA,有望防止肝細胞癌變,也能大大降低乙肝病毒的複製速度。


預警禽流感病毒


突破: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的帶領下,科學家們在H5N6禽流感病毒起源和進化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亞型、H7N9亞型,以及自2014年出現的新型H5N6亞型不僅危害人類,同時也重創了家禽養殖業及活禽交易。禽流感病毒的特點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突變,突變導致了過去不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屏障,獲得感染人的能力,而活禽市場在禽流感病毒由禽類傳播到人類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高福說,這一研究最大的意義在於預警。針對來自全國16個省份39個市縣活禽市場樣本的分析表明,我國北方地區以H9N2為主,長三角地區、華中地區及華南地區存在一定比例的H7N9。而在長三角地區以南,H5N6逐漸成為優勢流行毒株。此前,H5N6病毒已有感染人類的病例報道。因此,長三角以南地區需做好疫情防護,有關部門可注意提前防控布控。


破解埃博拉入侵人體機制


突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團隊率先破解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體的機制,為抗病毒藥物提供了新的設計依據。


背景:自2014年初爆發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國家造成2.8萬餘人感染和1.1萬餘人死亡。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熱死亡率極高,約在50%至90%之間。然而,這一高病死率的病毒是如何感染細胞的?基本問題仍未解決,直接限制針對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藥物開發。

高福說,這個研究從分子水平闡釋了埃博拉病毒如何與細胞的膜結構發生融合、釋放基因組。這種機制與之前病毒學家們熟知的四種膜融合激發機制都大為不同,代表第五種膜融合機制。根據新破解的入侵機制,研究人員有望針對性開發藥物,阻止埃博拉病毒感染。


可規模生產寨卡疫苗


突破: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B細胞單細胞測序技術,從寨卡康復病人中快速分離鑒定出寨卡病毒特異的高效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治療寨卡病毒感染的候選藥物。


背景:寨卡疫情蔓延十分迅速。自2015年寨卡疫情在巴西暴發以來,迅速在南美、中北美加勒比海地區蔓延開來,並進一步擴散到全球69個國家地區,已報道有近200萬人感染。寨卡病毒的危害被逐步揭示出來:從最初的發燒、皮疹等輕微癥狀,到引起新生兒小頭症及眼部發育異常,成年人神經疾病,最近臨床病例還報道了寨卡病毒可以在精液中存活長達60天之久,並可通過性傳播。然而目前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和特異性藥物。

高福說,隨著研究的深入,寨卡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許超出預想。我們建立的B細胞單細胞測序技術,使得我們在短時間內找到人源寨卡病毒的高效中和抗體。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技術平台的建立表明我國在面對突發傳染性疾病時可快速響應,迅速分離、鑒定人源高效中和抗體,並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有效的應急抗體,這對我國的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發現千餘種新病毒


突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永振研究團隊發現1445種新RNA病毒。研究表明,RNA病毒在無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多樣性遠超過現有病毒知識體系。同時,RNA病毒和宿主關係複雜,既有頻繁的跨物種傳播,又有共同進化的特徵。


背景:病毒是細胞退化的一部分,還是地球生命的一個起源?科學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病毒和宿主的關係複雜,病毒既能進行頻繁的跨物種傳播,同時又表現出與不同宿主共同進化的特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張永振說,病毒被稱為生命科學的「暗物質」,在已知生物中基因組變異速度最快。研究發現,病毒基因組在進化上呈現出巨大的靈活性,除重組外,還包括基因的丟失與獲得。最簡單的病毒僅由一個基因組成,這也同時提出了什麼是病毒的問題,生物學意義重大。


新研製方法顛覆疫苗理念


突破: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與張禮和研究團隊對流感病毒進行了基因微調,研製出一種活病毒疫苗。這種疫苗能激活機體的全部免疫原性,卻無法在健康細胞中複製,被稱為活病毒疫苗的一項「革命性發現」。通俗地講,這種疫苗的免疫能力大大增強,而致病的可能性卻大大降低,可能是疫苗的一個新時代。


背景:傳統上,疫苗有兩種基本類型: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即是「死」病毒疫苗,安全性高,不足之處在於只能激發人體部分免疫力,且需要多次接種。相比之下,減毒活疫苗免疫力強、作用時間長,但仍具有潛在的致病危險,安全性稍差。


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說,通過新方法研製的活病毒疫苗,控制住了病毒對人體的毒性,同時保留了病毒感染人體引發的全部免疫原性。可以說,這是一項「四兩撥千斤」的技術,不僅使疫苗研發不再複雜,還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可能在其他適宜病毒的疫苗研發中發揮作用。此外,該活病毒疫苗除了可以作為常規的預防性病毒疫苗,還可能作為新型的生物技術藥物用來清除已經感染的病毒,發揮治療病毒感染的作用。


責編:海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還想踢?蘭帕德盼重披切爾西戰袍 1月份決定未來
水晶宮宣布阿勒代斯上任 前三獅主帥成保級狂魔
中國古代有88項科學發明?英媒:提升中國形象
東京審判揭密:戰犯裝瘋逃脫 溥儀情緒失控
生田斗真&本田翼出席澳門國際電影節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家發明病毒轉化疫苗新技術
勒索病毒肆虐 韓國8家企業「中招」請求技術支援
新一輪全球勒索病毒攻擊來襲!已有中國企業中招
科學家在蝙蝠中發現跨科重組的新型冠狀病毒
中國科學家發現1445種全新病毒科 RNA病毒圈或被重新界定
中國科學家揭示蟲媒黃病毒複製調控新機制
科學家發現呼吸道病毒新線索!
科學家發現中國「蜱蟲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澳洲華裔科學家新發現:吃鮑魚可預防致命病毒!
中國科學家或發現寨卡病毒爆發之謎
中國科學家變家蠶為病毒殺手 或可對抗艾滋病病毒
美大口黑鱸大面積死亡 科學家研究中發現新病毒
中國科學家破解寨卡病毒引發小頭症之謎
PNAS:日本科學家建立輪狀病毒新型反向遺傳學系統
英國科學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全球病毒的新型疫苗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暗物質」新功能:參與抗病毒免疫反應
困擾東亞人的乙型腦膜炎病毒關鍵位點被我國醫學科學家成功解析
癌症防禦:科學家創造新病毒發送「殺手細胞」對抗腫瘤
重大革新!中國科學家用這項技術,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