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


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菩薩地持經》卷第十:「有二因緣等攝徒眾:一者舍於貪心以財饒益離於貧窮,二者教修正義以法饒益拔惡邪見」。《毘尼母經》卷第六:「養徒眾法,應教授以二事因緣當攝徒眾:一法事攝,二依食攝。隨力所能攝徒眾多少也」。

引用《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的資料,討論如何「正御徒眾」。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八:


云何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謂諸菩薩正御徒眾,當知是名略說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有的人仰慕這位菩薩的道德,眾生也願意心甘情願做菩薩的徒弟,菩薩也同意收眾生做徒弟,攝取有這樣的意思。

不是用染污心,是如法地以法、以財來教導眾生,叫「正御徒眾」。


若廣說者,由二因緣正攝徒眾,說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何等為二?一者、以無染心正攝徒眾;二者、於自義利正教修習,非邪加行而陷逗之。


就是兩種情況正攝徒眾,「說名菩薩於諸有情攝取攝受」。


「一者、以無染心正攝徒眾」。不是用愛染的心收眾生做徒弟,不是看個人喜好,就收做徒弟,看這個人不歡喜,就不收做徒弟,不能這樣做。

「二者、於自義利正教修習」,在佛法的栽培上,得到的義利,就是戒定慧,另外還有什麼嗎?「正教修習」,如法地教導徒弟,叫他修學聖道。「非邪加行而陷逗之」,不要說是弄一個什麼鬼怪,或者弄一個照片表示有神通,不要用這些事情來欺騙人,「而陷逗之」,弄一個詭計來欺騙人,這叫「陷逗之」。「逗」就是引誘他,「陷」就是弄一個手段來欺騙人,不要這樣做。說是不願意拜作師父,不勉強,就是老老實實好了。


只要滿足以上兩點就可以收徒,作為師父一定要盡到師父的責任。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一、以無染心正攝徒眾

又於一切應攝受中,其心平等,不墮偏黨;亦不於彼慳吝正法;不作師拳。不於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作者,亦不遮止,為欲令其福德資糧得增長故。或遇余時,亦於彼所承事供養。


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有大悲心,對於「一切應攝受中」,這是指已經拜菩薩為師的這些徒眾說的。菩薩的大悲心怎麼樣攝受徒眾呢?「其心平等,不墮偏黨」,就是對於他所收的徒眾裡邊,他心是平等慈悲的。「不墮偏黨」,他不會落於某一方面的慈悲,某一方面不慈悲,不會有偏心的。有的徒弟讀書的程度都不如人家,學習佛法就是平平常常的。好好地同他共同的學習佛法,慢慢地栽培,不要嫌棄這個徒弟,慢慢栽培就有進步。學習佛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是無量劫的事情。說是能收到好徒弟,那是以前他們是有因緣的;自己沒能收到好徒弟,是自己以前有問題,本身有問題。師父和徒弟好好地在一起學習佛法,多栽培善根,慢慢地也就好了。什麼事都是因緣啊!就是這樣子。所以,從原則上說,不要嫌棄誰,就是好好栽培,慢慢慢慢就成功了!「以無染心正攝徒眾」,收徒弟的時候,在自己這一方面,要用清凈心和人家建立關係,不要看這個人有才華,才收;這個人沒有才華,就不要!這是染污心來收徒弟,這是不合道理的!


「亦不於彼慳吝正法」,對於所攝受的徒眾裡邊,菩薩不會對他們慳吝正法,吝惜不為他們說法。「不作師拳」,師拳是個比喻,表示隱藏起來,教徒眾時有所保留,不教授給徒眾。「不作師拳」也就是不慳吝正法的意思。


「不於彼所希求承事恭敬供養」,不會對於徒眾,希望他們給菩薩做事,要恭敬供養。「彼樂善故,自求作者,亦不遮止」,徒眾歡喜做功德,自動地要求要為師父承事恭敬供養,為師的菩薩也隨順這件事,不拒絕這件事。「為欲令其福德資糧得增長故」,菩薩同意他的弟子為他做事,為欲令他的徒眾福德資糧,福德是得聖道的資糧,「得增長故」,以此因緣能增長菩提資糧,所以同意這件事。前面是說弟子恭敬師父,那麼這樣子承事供養。「或遇余時,亦於彼所承事供養」,或者是遇到特別的情形的時候,這個為師的也給徒弟做事,也供養徒弟的。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攝受者:謂無染心,以親教師及軌範師道理方便,無有顛倒與作依止。又即於彼發起種種別供事行,謂看病行,給施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資生具行,除遣憂愁及惡作行,除遣煩惱隨煩惱行。如是等類,當知皆名別供事行。」


「攝受」:就是引導弟子在佛法裡邊用功有所進步。「親教師」就是和尚。「及軌範師」: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這是「軌範師」。願意以親教師的身份、或者軌範師的身份,用這樣的道理為方便,不違背佛法、與佛法相應,如果沒有意願為了成就對方的聖道,就是其它的一些雜事,那就是顛倒了!給弟子做一個聖道的依止處,師父為弟子做親教師、為他做軌範師,他就可以得聖道,這叫做「與作依止」。


菩薩收了徒弟,他也需要照顧弟子的,「又即於彼發起種種別供事行」。徒弟若有病,師父要照顧他的。「給施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資生具行,」:還要負責供給弟子「資生具」:合法的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所需要的「醫藥 。


除遣憂愁及惡作行」:就是弟子若有什麼失意的事情,心裏面有憂愁,師父要幫忙他排遣內心的憂愁。弟子做錯了事心裏面後悔,叫做「惡作」,師父要去助他排遣「惡作」。


「煩惱」:貪、瞋、痴的煩惱;「隨煩惱行」:是輕微的煩惱,根本煩惱的等流那個性質的,如惛沈、掉舉。師父引導弟子除遣煩惱,是要開示佛法,指導修四念處和種種的法門,除去煩惱。


衣服、飲食等等生活的問題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思想的問題,就是要除遣煩惱。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若於其義未解了者,開悟令解;已解了者,轉令明凈;生起疑惑,隨為除斷,若生惡作,善為開解,甚深義句,以慧通達,於時時間正為開顯,於苦於樂與彼共同。


師父應該如法地來饒益徒弟。用什麼來饒益徒弟呢?弟子對於佛法的勝義沒有明白,師父有責任要開示弟子,令他理解。若是弟子對於佛法已經明了了,還要再令他展轉地明凈,那就是修止觀了。從文字語言上明白了佛法的勝義,在內心裏面還不能說是清凈。若能夠修止觀,從文字上的理解就會更進一步地深入地明了,而且還能夠使令內心清凈。


開始聽師父講解佛法、修學止觀,好像沒有問題,但是過了幾天,忽然間,不斷地如理作意,就會忽然間在某些地方還有疑惑。原來沒有察覺,那麼現在忽然間察覺。師長也要為弟子除斷疑惑。這可見收徒弟還不容易,要有這樣的責任,要盡這個責任。「若生惡作,善為開解」,若是弟子煩惱不能調伏,做了錯誤的事情,那麼這個師長要善為開解,要善巧地為他開解,這件事不可以做。


「甚深義句,以慧通達」,經律論裡邊佛所說的法句有甚深義,不容易明白的,師父要以智慧為弟子解釋,幫助他通達、明了。總而言之,對於弟子要時時地,要為他如法地開顯勝義,使令弟子能夠通達佛法,轉凡成聖。「於苦於樂與彼共同」,師父和弟子日常的生活,或者是苦、或者是樂,要共甘苦,這看出來師父和徒弟的關係的密切。從以上的文字,知道師父怎麼樣的無染污心教授饒益弟子。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於己以法所獲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與眾同用,自無隱費。」菩薩自己觀察,對於自己「以法所獲」的,就是「以法所獲」,「如法衣服、飲食、諸坐卧具、病緣醫藥、資身什物」,不是非法取來的財物。「與眾同用」,得來的這些財物,平等的受用,與大眾共同的享用。「自無隱費」,菩薩在公開的地方使用這些財物的;不是自己私下秘密的、偷偷的飲食。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於他所為財利因緣,成就上品經營遽務,過於自事。於他毀犯,隨時正舉,令其覺悟,應時如理,訶責擯罰。彼有疹疾或有愁憂,終不棄捨,善權方便,救療疹疾,開解愁憂。於諸下劣形色憶念精進智等。終不輕陵;於時時間,隨入勞倦,如其所宜,為說正法;


「於他所為財利因緣,成就上品經營遽務,過於自事」,這個「他」就是弟子,他所做的發財的事情、事業。師父是能成就者;所成就的是什麼事情是財利的因緣,由這個因緣能得到財。這件事很重要,叫做上品。發財的事情的經營,是很緊急的事情,而菩薩要幫助弟子成就這件事,重要過菩薩自己的事情。弟子有這個事情,師父要把自己的事情放下,去幫助徒弟發財。


對於弟子有過失的地方,是輕微的過失,師父隨時就是實時、立刻地,要如法地舉發這件事,叫徒弟要明白這件事是不對的,不應該做。若是嚴重性的錯誤,那麼師父要「應時」,也是立刻地要如理地訶責他、擯罰他,這是嚴重的處罰。


徒弟或者有病了,或者是有什麼愁憂的事情,師父不能說就把他丟在那裡不管。要怎麼辦呢?師父要想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救護他,給他治病,把他的病要治好。有愁憂的事情,要善巧方便為他開解。「於諸下劣形色憶念精進智等」,徒弟形色也不那麼美妙,憶念、精進、智慧都是下劣的,收他做徒弟了,不輕視這個徒弟,還是尊重他、愛護他、照顧他,還是饒益他的,為他去宣說正法。


「於時時間,隨入勞倦」,當弟子的時時地有可能會做什麼事情,導致勞倦辛苦了,菩薩用智慧隨其所宜,為他去宣說正法,使令他心情歡喜而沒有厭煩。


「如其所宜為說正法」,這是修慧。開大智慧,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了。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上)



於時時間,為令繫念於所緣境,與正教授,堪忍問難,不生憤發。


「於時時間,為令繫念於所緣境」,這是修定,繫念所緣境。念是能念,所緣境是所念,念和所緣境的關係讓它牢固,所以加上個系字。系就是綁在一起了,這樣子容易得定的。


「繫念」就是數數地憶念,這是個方法。靜坐修奢摩他的時候,念要數數地憶念所緣境,一次又一次地憶念,所緣境就不失掉,它常很分明地顯現在心裏面。若不數數念,只是一念,再不念;不念,所緣境就失掉了,就是打妄想了。


「於時時間,為令繫念於所緣境,與正教授」,做老師,收了徒弟,要負這個責任,要給他一個如法的教授,不能胡說八道的!「堪忍問難,不生憤發」,有的徒弟有特別智慧的人,說一句話就明白了,有的徒弟就是說了一百句還沒有明白,時時地要請問,他常常來請教問題,老師要忍耐這一點。「不生憤發」,不能覺得煩了,不高興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路上的小和尚——外一篇 「無奈」
巧妙的智慧行布施之三:法布施
對治煩惱需要的不是殺乾淨,而是看清楚
讀金易明先生《評海慧法師的唯識觀》有感
如何不用財產巧妙的行布施?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
「師父」與「師傅」
傳喜法師:師父是我們與佛陀之間的橋樑
禪宗師父如此對待弟子
修道拜師後如何對待師父
與師父如何相處?
林沖、盧俊義與岳飛是同門師兄弟?知道岳飛的師父是誰後,你就明白了!
我們該如何與師父相處
郭德綱探望師娘獲贈師父遺物:願師父在天之靈護佑
郭德綱和老梁卻是師兄弟關係!一同哀悼師父金文聲!
【教師節】感恩您我的老師,獻給我們最尊敬的師父上人
佛弟子,請善待你的師父吧!
黃帝軒轅的師父是誰?紂王兒子殷郊居然和他是師兄弟!
達照法師:想念師父!
師父是上天對你的恩賜
請善待感恩你的師父吧!
師父是上天對你的恩賜,淺談道家師徒的緣份!
正信道教徒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師父
梅葆玖弟子追憶師父往昔 藝德雙馨親如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