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如果沒有吵過架,就別急著結婚

如果沒有吵過架,就別急著結婚





我的師姐嘉木,曾寫過一篇關於感情的文章,裡面說「所有感情,最後考驗的是人性中最忠厚善良的部分」,看完心有戚戚,於是也想就此來寫點什麼。



1



看過很多描述愛情的書,書里曾寫的那種互相扶持、彼此理解、靈魂相依、傾心一生一世的婚姻,在現實中我是從來不曾親眼看見、親耳聽過的。


當然間接還是知道一兩例,比如楊絳錢鍾書算一對,賴聲川和丁乃竺也算一對。但現實中遇到和聽說的,大部分還是「每對夫妻都有10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念頭,此乃世俗婚姻的常態。



我們這一代人,在成年懂事後,難免會回頭品評上一代人的婚姻。


看過一份網路問卷調查,裡面說參與調查的大部分年輕人,在評價自己成長環境時,半數以上認為自己父母其實「缺乏共同語言」「價值觀有差異」「不會好好說話」以及「總在爭吵」。



最後居然超過60%人的認為自己父母過的是「將就的婚姻」。



一方面,老一輩婚姻在貫穿幾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往往展露出瑣碎、庸俗、爭執不斷、橫眉立目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這種受詬病的婚姻組合之下卻往往有著不可思議的穩固根基。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這個穩固根基是所謂的「約束」,比如道德的約束、社會環境的約束、人際關係的約束。



但是,我們或許輕視了約束之外,人性中最純良、柔軟和忠厚的一面。


2



我有一個朋友,她父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父親是大學本科出身的知識分子,搞設計的,母親則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父親知書達理,母親則庸俗絮叨。



母親還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娘家,下面十個弟弟妹妹,成天鬧幺蛾子——今天這個要鬧離婚,明天那個要分房產,再後天最小的又中風住院需要照顧。一年四季沒有消停的時候。



由於朋友的母親是大姐,一直是一家之主,嘴上對弟妹們殺伐決斷,一旦家裡有事,立馬第一個到場,出錢出力,甚至拉上自己老公和女兒去幫忙。朋友不堪其擾,認為這種親情已經明顯超越了現代家庭的範疇,甚至觸犯到了自己家庭的利益。



儘管她的父親也認同她,可每當和母親吵到不可開交時,父親卻又會替母親講話、打圓場,生怕母親太生氣。



朋友不止一次和爸爸抱怨:「您怎麼反而向著我媽呀?」



結果她爸只是曲線救國地回答道:



「以前沒結婚時,你媽是本地人,出身好,心眼兒也好;我就一個窮人,身體還差。每天她干一整天活,分兩個饅頭,自己捨不得,只吃半個,剩下的留著給我吃,怕我餓肚子。現在她整這些,還是因為心眼兒好,別讓她太生氣。」




要說匱乏時期的饅頭滋養了最初的感情,令人信服。



但要說僅僅靠這每天一個半饅頭,維繫的幾十年外人眼裡並不般配的婚姻,就略顯牽強了。



翻譯家傅雷曾說過的一段話或許可以為此做個註腳: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



因為凡事總有正反兩面——



追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



溫柔的人有時會顯得懦弱,剛強了又近於專制;



幻想多了不切實際,能幹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



這一類的問題想必你考慮過不止一次,但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



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至於釀成悲劇。」



3



以前我們公司有個女強人,作為諮詢顧問,當她成為全公司升遷最快的經理之一時,她的男朋友博士還沒畢業,一點工作經驗都沒有。



女強人一天到晚謀劃著和男友分手,可不知是太忙還是不忍下手,整整預謀了三年,全公司都知道了,她也沒分成。



後來,真的成功分手了。剛分手沒多久,女強人的父親偏巧心臟病突發。她得知消息的時候人在新疆出差,憂心如焚,邊買機票邊硬著頭皮給前男友打求助電話。



本來已經做好被掛電話的準備了,結果對方只問了老頭的情況後,就直奔醫院。等她拖到第二天趕回家的時候,一切都已料理妥當。



後來他倆自然而然就複合了。



同事們總以為這倆人性格、閱歷、人生視野差那麼遠,早晚還得分,誰知這倆人反而結婚了。再後來上街偶遇過他們一次,儼然已是幸福的三口之家了。



女強人還是在全世界東奔西跑地做她的女強人,她老公博士畢業後繼續在研究中心做他的研究論文,兩個人的收入幾乎相差10倍!



4



蕭伯納曾說過:「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要後悔!」



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



對於那些最初都非常相愛的伴侶來說,最容易導致他們分手的並不是大的困難,而是生活的瑣碎。



婚姻的失落和不滿,往往來自於當我們滿心歡喜地走進一段親密關係,以為終於要開始享受更多的福利和權益時,對方卻在期待你盡義務。



與戀愛不同,婚姻是一種更深刻的關係。



婚前你再怎麼努力觀察,對一個人的了解仍然是片面的,因為你們一起經歷的那些時光,縱然有量的積累,但絕大部分僅僅是模式上的重複。



而婚姻卻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出新衝突的源頭和矛盾的觸發點:要不要買房?要不要辦婚禮?怎麼買?怎麼生孩子?怎麼養大?……



這些永遠伴隨著「我要不要和TA離婚」「當初怎麼瞎眼看上了TA」「TA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念頭,不斷萌生新的怨念,不斷被自己強行吞咽,然後化解掉。



而每次化解這些念頭的原因,可能微乎其微到不值得一提:



可能是對方道歉了,可能是對方一個貼心的舉動,可能你自己說服自己忍下去了,也可能是你在輾轉反側中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時光——僅僅存在於你內心深處最珍惜的、關於他的一點點好。



毛姆說,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正因如此,任何一個局外人,即使是「理性」分析和判斷別人的婚姻家庭,得出的結論,往往會和家庭的真正走向南轅北轍。



任何一段婚姻中,夫妻雙方都必須應對堆積如山的壓力和瑣碎,這些東西沒有一刻不在消磨和分散著曾經的共鳴和愛意。



身邊不止一位長輩,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倆沒有吵過架,就不要結婚!」



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雙方在「交惡」的時候,才是人性暴露最徹底的時候——最初的善意是否還能在幽暗中發光,才是決定一段婚姻是否仍能繼續維繫的關鍵。



每段婚姻到最後,其實考驗的都是人性中最健全或忠厚的部分。兩個人在不斷的相處磨合中、不斷的溝通拌嘴中,彼此加深了解、進一步成長。



那些真正能夠一起生活很久的伴侶,或許並不比其他人更追求愛的宏大。他們僅僅是在每個可能選擇轉身分開的小瞬間里,最終選擇了用善意和忠厚的一面去思考和對待。



大部分相攜一生的人,他們的感情生涯想必也都多次穿越過幽深荒涼的隧道,全憑軌道上行駛的慣性,和內心深處的一點幽光。■



作者簡介:溫言,微信公眾號ID:wenyanhello,畢業於北京大學、倫敦政治商學院(LSE),職場寫作者,著有《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



摘自《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別急著結婚,先看看你們有沒有做過這些事情
如果當初沒急著結婚就好了
這些問題如果都沒想過,不結婚也罷
你有沒有想過不結婚?
當一無所有的時候,別急著去結婚
賤人,還沒結婚,你就想著離婚?
別著急,想明白了再結婚
你那麼懶,還是別結婚了
離婚就掉價么?又沒遇到好人,這輩子不想都再結婚了
對啊,我就是單身啊,但結婚是急不來的事
結婚不到一個月就開始吵架,還跟我算的特別清楚
你若單身過得好,何必著急結婚
如果只能湊合,那就不要結婚
她養了只貓,他養了只蜥蜴,結婚後煩惱它們如何相處,沒想到
沒牽過手就要結婚,靠譜嗎?
「有沒有想過這輩子不結婚了?
結婚你都是被逼的,談什麼過得好
才剛結婚就這樣,以後我還不得被氣死?離婚吧!
如果你有一顆想玩的心就不要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