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一沉默世界就倒霉,日本竟這樣評價中國
上幾篇文章中,我們寫了晚清與日本的恩怨糾葛,有讀者在評論中指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日本只要一沉默,世界就會不太平,最先遭殃的就是中國。
受兩國恩怨的影響,我們對日本偏見很深,二杆子,認死理,亡我之心不滅等都是日本人的標籤。客觀地說除了野心很大外,日本也是一個很優秀的民族。他們和中國人一樣聰明,一樣勤勞,但卻比中國人更懂得隱忍。
受自然環境影響,日本人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刻想著能夠佔領中國,去大陸享福。每一次將這種想法付諸實施時,總是會被中國打得落花流水。
可被痛扁之後,日本的反映卻不是與中國斷交,也不是死磕到底,而是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厚著臉皮派出遣唐使,努力學習中華文明。
同樣的現象又在近代日本上演,西方殖民者來到亞洲時,中國作為老大哥,首先與洋人交上了手,但大清國的學習能力和態度,卻遠沒有東邊的這個小弟弟出色。
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農耕民族,中國人重農輕商,瞧不起生意人。在已經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大清國不願意、甚至是鄙視西方人的那一套遊戲規則,盲目自大,拒絕融入國際。
被迫開國的日本只經歷了短暫恐慌,就迅速發現:一個農業國永遠都不可能富裕,只有工商業才能充盈國庫。
伊藤博文
明治維新後,日本走向了富強,又開始覬覦我中華領土。趁中法戰爭爆發,攛掇朝鮮親日派挾持朝鮮王,並向朝鮮派兵。日本國內一派新氣象,並沒把這個老態龍鐘的清帝國放在眼裡,卻不料被一個年輕的中國將軍教訓了一頓。
當日本駐朝鮮大使灰溜溜地逃回國內,訴說如何被袁世凱打敗,使館又怎樣被點燃。說到動情處時,不少重臣堅決要求點齊兵馬打回去,非痛毆清國一頓不可。
群情激奮時,首相伊藤博文一句話,卻讓日本不但硬生生咽下這口氣,而且一忍就是十年。他說,清國被俄國揍一頓,就學會了架電線,被法國人欺負了,就想著建海軍。可如果沒人去打他,他就就會呼呼睡大覺。
日本畢竟才剛剛起步,比不過清國瘦死的駱駝。與其交戰,即使勝了也是小勝,卻會逼得清國又去學點啥。不如卧薪嘗膽,麻痹對方,十年後再報仇也不晚。
果然十年後,日本挑起甲午戰爭,全殲了那個曾到長崎炫耀的北洋水師,還意外的發了一筆大財。
中國歷史無數個案例告訴清政府,弱國如果不想早死,只能選擇間於齊楚。於是李鴻章把目光投向了西方列強,策劃三國干涉還遼。俄國瘋狂的領土擴張,無非是為尋找一個出海口,而旅順就是天然的良港,怎能讓日本輕易吞下。
俄國和德國根本沒把這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小國放在眼裡,送給日本外務省的照會簡短而又強硬,使日本人倍感恥辱。
二戰時,日本的每一步幾乎都是在拿命賭,他們的自信源強大的國力,然而甲午之戰的肥肉還沒消化掉,他們斷不敢同時和三國開戰,只得把侵佔的遼東半島又讓了出來。
日俄戰爭漫畫
上一個十年,日本忍著不說話,一開口就幹掉了大清帝國,後一個十年,日本又把目標鎖定了俄國。甲午戰爭的賠款,日本人一點都沒浪費,全部投入到軍事、工業和教育等領域。
沉默了十年後,日本巧妙地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向沙俄發起了挑戰,強佔旅順港、痛擊波羅地海艦隊,成為第一個大敗歐洲帝國的亞洲國家。
歷史有意思,開心漲姿勢,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史料不輯」(slbj001)長按可加複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4天瘋狂屠殺2萬人,伊藤博文居然能提前43年預訂南京大屠殺
※靠一個妓女成為上海灘最有權勢的男人,比杜月笙還牛遠東首富是誰
※樹紀念碑,開狂歡節,日本這樣對侵略者,怪不得人家敢鯨吞中國
※近代打敗日本的第一人,卻為何被世人唾罵上百年
TAG:史料不輯 |
※世界史上奇葩一幕:中國對日本的一場戰役,竟打得日本改了國名!
※別的方面日本可能比不上中國,但這件事上它們世界第一
※天啊,日本的鄉下竟然這麼美!怪不得國人都要去日本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取的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
※論吃面,我只服中國和日本!一個比一個牛
※英國緣何選擇殖民中國,而不是日本,小日本專家說出了真相
※日本一直在中國培養一種人,也正是因他中國落得慘敗
※早在四百年前,這位奇才就預言:日本會蠶食朝鮮,侵犯中國
※這些本為天物的美食,竟然就在日本!
※日本因這個目的石油儲備世界第一,美國自嘆養虎為患
※為何我每年都要去一次日本旅行
※為何成為日本的象徵,去日本一定要去這裡?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
※世界上最愛貓的國家,應該就是日本了……
※日本人說,一個中國人兩次打敗日本陸軍,我們卻淡忘了他名字!
※日本橫掃中國半年後,為何後繼乏力?原因竟是這個
※英國評選全球最怪異傳說,日本這個也是沒誰了……
※日本歷史上四次瀕臨滅國,為什麼都是中國救了它?
※這6個隱藏在日本的「世界之最」,知道了才算日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