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如今,世人说起武功盖世的帝王,动不动就是汉武帝刘彻,踏马匈奴;听厌了,这次小编给各位再增加一位武功功绩不在汉武帝刘彻之下的帝王,这人就是明成祖朱棣。

虽说明成祖朱棣帝位来路不正,但是却不能否认明成祖的功绩,什么《永乐大典》和下西洋以及经济方面的成就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军事上的,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第一件战绩就是自1410年起进行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1410年(永乐八年),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

第二次、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第三次、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第四次、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第五次、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第二件战绩就是收复安南: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这 只有 500 万 平方 公里 吗?

后明成祖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并在安南设置了布政司实行直接统治。但是由于越南一直叛乱,加上后来全国重心北移,最终于明神宗时期,宣布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第三件战绩就是望海埚大捷:

这一次估计很多人就懵了,望海埚大捷是什么事情?怎么没听说过?这件事应该是中国人都最喜欢看的了。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十六年(1418年)五月,倭寇7000余人入侵金山卫(今属上海市),并继续北上。明廷命辽东总兵官刘江对辽东沿海各地严加防范。刘江遂筑城于望海埚,屯兵驻守。

望海埚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海岸,距金州(今辽宁金县)70余里,为滨海咽喉之地。十七年六月,倭寇率战船31艘,士卒2000余人直逼埚下,登岸而进。刘江令都指挥徐刚率兵伏于山下,百户江隆率壮士潜出其后,烧毁战船,断其归路。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待倭寇进入明军之埋伏圈,刘江举旗鸣炮,伏兵四起,倭大败,死者甚众,余众逃奔樱桃园空堡,明军又将其包围。刘江下令放开西壁,使其外逃,分其所部为两翼,予以夹击。激战一日,明军大获全胜,生擒倭寇113人,斩首千余级。

明成祖朱棣还有的功劳就是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当时奴儿干都司的区域大概是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抵外兴安岭。还设置哈密卫管理西域,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明朝这位皇帝比汉武帝还辉煌,五征漠北,兼并安南,却一直被争议

由于当时明朝极其强大,所以前来朝贡的国家也多,1423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是历史上极少的「万国来朝」盛举。也是中国最后的巅峰时期。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历史 的精彩文章:

为何历史上基本都是北方南渡?只有一人北伐成功,这人怎么做到的

TAG:黑白历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烽火張垣」大明王朝——永樂皇帝五征漠北(上)
漢武帝對匈奴的三次戰役,使之遠遁漠北,最終大鬧歐洲去了
漠北之戰,老將軍李廣拔刀盡,錯不在主帥衛青,而在長史與諸校尉
今日精彩:朱棣五征漠北,康熙三討噶爾丹,同是御駕親征怎麼差距就那麼大呢
中國歷史上的九位漠北大帝,能力不輸唐宗宋祖
明成祖五征漠北,一展大明國威!殺得敵人膽寒!
古代中原王朝的六次征漠北,至今讀來仍熱血沸騰
漠北之戰,衛青讓李廣從前鋒改做後衛的五大原因
這位猛將挽救明朝,威震漠北,卻被滿門抄斬,眾人拍手稱快
漢將李陵後人建有一國,曾為漠北草原雄主,至今仍在中亞立國
明朝一員猛將,將蒙古人趕回漠北,不明不白死了墓碑比朱元璋還高
这位猛将挽救明朝,威震漠北,却被满门抄斩,众人拍手称快
皇室奇怪的癖好,武則天怕貓,慈禧最恨屬虎的,將他們趕到漠北
漠北大戰後,牛逼哄哄的漢武帝咋不徹底滅了匈奴?
最狂漢將李陵的後人,曾統治漠北高原,至今仍建有一國
華夏騎兵的崛起,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逐匈奴到漠北
漢匈漠北決戰,衛青犯下莫大錯誤留下莫大遺憾
統一漠北,重建大蒙古國:使之防備朔方
我國古代對中原威脅最大的戰略方向,不是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