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他是如何做到一場馬拉松一步一米八?

他是如何做到一場馬拉松一步一米八?

在跑步項目中,步幅,是眾多數據中的一項,跑友們對此並不陌生。


沒參加過跑步的人,也能很好地理解。顧名思義,步幅,就是一步的距離——後腳離地的位置到前腳著地位置之間的距離。

他是如何做到一場馬拉松一步一米八?


通常各款手錶和手機app都會有此項數據的記錄,計算方式也很簡單,GPS定位,一分鐘移動的距離,除以步頻,即可算出這一分鐘的平均步幅。


那步幅的大小由什麼決定呢?


大跨步?推蹬(跳躍)?

對,這些可以加大步幅。不過跨步容易造成膝蓋等傷害、還帶有「剎車」效應,現在世界級選手,不管長短跑,都不會去推蹬,推蹬會讓騰空時間變長,步幅會增大,但落地也會更「重」。(落地了才能再次移動,騰空時間長,相比騰空時間短的選手來說效率就降低了。)


步幅,不是刻意製造的,而是其他技術動作到位產生的「結果」,今天就來說一說影響步幅的四個因素。


先來看一個問題,馬拉松,男子世界紀錄保持者是丹尼斯-基梅托。


在2014年柏林國際馬拉松比賽中,肯亞選手丹尼斯-基梅托以2小時2分57的成績創造新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他是如何做到一場馬拉松一步一米八?


馬拉松全長42195米,基梅托用時大約123分鐘,那麼用距離除以時間,就可以得出他每分鐘移動的距離,通過視頻分析,基梅托平均步頻(每分鐘的步數)為190次/分鐘,每分鐘移動的距離再除以步頻,便可以算出一步的步幅:42195÷123÷190≈1.8米。


一米八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基梅託身高一米七,一個人倒下去還不夠他一步長,咱們劈叉都夠不到一米八的長度。


一步一米八,我們捲尺量一下也就知道了有多長;你可以「推蹬」達到這一步一米八,但是你能一分鐘步頻190次的推蹬,而且還能如此跑兩萬多步嗎?顯然不合理,視頻中的基梅托也沒有推蹬的動作,那麼一步如此長,他的原因在哪裡呢?


腳掌拉起時離地的高度

向前移動,就是向前落下,腳掌拉的越高,落的越遠。


這就是平拋運動了。想像一下,我們玩飛盤,站著水平將飛盤拋出去,飛盤向前「飛」的同時,還受到重力的作用,就會慢慢「降落」到地面上,成一條拋物線;那如果我們在同樣的位子上,站在凳子上,以一樣的力度將飛盤拋出去,飛盤依然會落到地面上,但是一定比站在地面上拋的遠(拋出力氣相同或差不多)。


基梅托將腳踝拉起的高度很高,能拉這麼高,首先是因為小腿很細,其次是因為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比較柔軟。如果腿粗的人,上拉到一半就卡著了,限制了上拉高度,為了能落得更遠,就會主動去抬大腿(提高膝蓋),這是非常浪費力氣和降低效率的動作。


前傾角度

角度決定速度(參考文章《10公里想半小時跑完?你只需要做到一點!》),原地跑,步頻很高200,只要沒有角度,就沒有速度,只要產生一點角度,就會跑出去。那角度越大,說明重心距離支撐點(腳)越遠,向前移動的水平動力就越大,速度就會越快。


(鏈接文說明: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量越大,一直加速下去不可能,到了既定配速,角度會調小一些,用來克服腳底摩擦力和風阻)


回到剛才說的飛盤,如果你拋兩次飛盤的高度不變,一次力氣大一些,自然會「飛」的更遠一些。因為力氣的提升,相應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就更大,飛出去就更遠。基梅托的配速是2分58秒每分鐘,時速20+km/h, 比起我們普通跑者可能時速10km/h或者15km/h,自然會落得更遠。


慣性


了解即可。


慣性是保持原有狀態(運動或靜止)的固有屬性。例如我們站在公交車上,突然剎車,就會有向前傾倒的趨勢,這便是慣性。


舉個例子,我們站在一輛正在向前開動的火車中的第一排位置,突然向上用力跳起來,此時我們已經在空中了,而火車還在向前開,我們落地的時候會落到第二排,或者第三排嗎?顯然不會,我們在火車內,和火車就是一個「整體」,所以我們在車內會看起來是直上直下的運動,而如果火車是透明的,站在車外的人看到你移動的軌跡就是一條拋物線,這便是慣性的作用。


如果,火車慢慢將車子減速,停下來,我們「傾倒」的感覺就會比較小,如果一直勻速開車,突然剎車,這時候「傾倒」的感覺就比較明顯。因為慣性就是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屬性,只要我們不剎車,慣性就會保持我們跑動的狀態。想像我們的身體就是車子,只要腳離地(上拉),腳掌就會像在火車上跳起來的人一樣,腳掌被帶著向前,在空中划出一道步幅。


基梅托以時速20+以上的速度,近似接近勻速在奔跑,保持這樣時速的運動狀態的慣性作用有助於他落得更遠。


路面傾斜度


這點就非常好理解了,落下是呈一條拋物線。回到剛才拋飛盤的實驗,站在剛才的位置,水平拋出去,會有一個落下的距離產生。那想像一下,如果前面的平地變成了上坡,那飛盤是不是會比平地來的更早落地,那麼落得距離就近了;那如果前面變成了下坡,飛盤就會比平地更遲落地,是不是就落的更遠了。


所以,我們在跑上坡的時候,如果拉起的高度不變,步幅就會更小,因為落的更近;同理,如果是下坡,我們腳掌拉起的高度不變,就會落的更遠,步幅更大。

他是如何做到一場馬拉松一步一米八?



總結


所以,綜上所述,主動可控制的是:腳掌拉起的高度、傾斜角度(速度)。


想要讓腿變細一些,就努力跑步,脂肪少了,腿就細了,然後還要加強平時的拉伸、按摩、放鬆,僵硬的肌肉也沒辦法讓你拉的很高。


更重要的是前傾角度,你可以腳掌拉的很高,然後跑8分速(類似後踢腿熱身),這是白白拉高,角度出來才會有落下的「空間」,角度不夠,多上拉的高度只能被白白浪費掉。所以不是刻意去拉高腳掌,而是速度起來以後,自然產生的上拉高度。前傾角決定速度,那麼就需要鍛煉技術、體能、肌力來達到維持這個角度的能力。


精英選手都不會去跨步和推蹬,依然能展現大步幅,步幅只是其他項目做好的結果,不用刻意追求。加油,奔跑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學院 的精彩文章:

我們該如何知道自己的最大攝氧量?
關於跑姿你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馬拉松跑道上,你永遠只能見到比你跑得快的人
這是我們送你的3份禮物
從小體弱多病、5歲前幾乎在醫院長大的「林妹妹」,用402的成績完成了首馬

TAG:跑步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場馬拉松,風險有幾重?說出來嚇一跳
我為什麼去跑一場馬拉松?
如何備戰你的第一場馬拉松?
不注意這一點,你可能這輩子也難以跑完一場馬拉松!
到南極跑一場馬拉松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不小心就能牽手到白頭的星座! 有你嗎? 都說愛情是一場馬拉松,天下
貴州這麼涼爽 確定不來一場馬拉松?
每一場馬拉松過後,都與樓梯有一場宿怨
為什麼他們能如此輕鬆地跑完一場馬拉松?
一場馬拉松過後,怎樣拉伸才有效?
我跟著陳意涵跑了一場馬拉松,卻被說犯錯啦
傷了,我可以放棄一場馬拉松,但我無法放棄一場接力賽!
請對他們好一些!畢竟他們剛剛完成了一場馬拉松
如果把瑜伽當作賽跑,那瑜伽是一場馬拉松!
追夢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能堅持到終點的人寥寥無幾
如何備戰你的第一場馬拉松? | 文末有驚喜
「絕症」不絕望| 他選擇的不是一次衝刺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如何在一場馬拉松中出奇制勝?
如果把瑜伽當作賽跑,那瑜伽是一場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