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技術書法學與簡牘辨偽

技術書法學與簡牘辨偽

作者:邢文(西南交通大學、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姚小鷗教授《由拼接與書法看真偽》一文(2016年12月12日《光明日報》第16版)從竹簡拼接與「無」字書法的角度,全面否定、質疑本人《北大簡〈老子〉辨偽》(簡稱《辨偽》)的觀點與方法,聲稱「結合秦漢簡冊制度,逐一對照《辨偽》指責,發現無一能夠成立」,並對技術書法學的所謂「理念框架」提出疑問。姚先生這篇《由拼接與書法看真偽》,實為系統梳理、研究與思考北大《老子》的成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重要意見,於推進簡帛辨偽有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清北大《老子》偽簡的真相。現回應並澄清若干問題如下。

技術書法學與簡牘辨偽


北大《老子》簡52拼復示意圖


一、從技術書法學看北大《老子》的拼接


北大《老子》簡52「得」字的拼接、簡2「無」字的書法,是姚先生商榷的主要內容。但姚先生文中,並不能見到他「結合秦漢簡冊制度,逐一對照《辨偽》指責」的工作。尤其是《辨偽》一文技術書法學辨偽的起點、通貫北大《老子》辨偽(包括對整理者「二次作偽」的辨偽)的技術基礎——簡背劃痕問題,姚先生完全予以迴避。可見,所謂「逐一對照」「無一能夠成立」之說,或有嘩眾取寵之嫌,委實不可相信。

(一)簡背劃痕與簡52「得」字的拼接


我曾說明,《辨偽》之所以未採用常見的文獻學與思想史的辨偽方法,是因為技術書法學的方法有著「更強的客觀性與可驗證性」。姚先生著重論述簡52「得」字的拼接,恰恰忽略了簡帛復原的客觀性與可驗證性。


在《技術書法學與西漢隸書》一文中,我曾談到,技術書法學的研究以「對各類古代書法載體原始形制的客觀認識」為基礎(《中國美術報·學術月刊》2016年8月22日第24~25頁)。這種書法載體原始形制的特徵,在北大《老子》的辨偽中突出表現為簡背劃痕的特徵——正是因為簡52半截簡背劃痕的存在,證明了整理者隱匿材料,偽上作偽,炮製出姚先生為之改良、辯護的拼接方案;也正因為簡2沿簡背劃痕的殘斷,證明了簡2斷緣之上「無」字的用筆、結體,無一不在規避斷痕,偽贗之跡昭然明甚。


姚先生強調竹簡劈裂、斷裂之於殘簡拼接的關係,很有積極意義。劈裂與斷裂的產生,不僅與竹簡斷折的物理原因及方式有關,而且與竹簡的新舊程度及水分含量相關,是值得關注與探討的重要問題。但姚先生以此為基礎,認為簡52的「得」字,須由上、下兩截殘簡相互疊壓進行拼復,不僅是錯誤的,而且也是主觀的、經不起驗證的。


姚先生認為「有字竹簡的拼接必須考慮字形完整」。這一原則看似合理,但在簡52的拼接中,卻很不幸的是主觀主義的一廂情願。姚先生對「秦漢簡冊制度」頗有研究,一定清楚殘簡的拼復首先應考慮竹簡的形制。如果竹簡的形制不合古制(如我在《辨偽》中所指出的、姚先生全然迴避的北大《老子》「簡背劃痕之偽」「竹簡長度之偽」「『先寫後編』之偽」等),竹簡上的文字又怎能信為真跡?如果竹簡上的文字不可信,以「字形完整」為依據的拼接又意義何在?

附圖所示為簡52按簡背劃痕拼接的背麵線圖(圖1)、正面彩圖(圖2、3)、整理者未按簡背劃痕進行拼復(即「二次作偽」)的結果——「原大圖版」的高清掃描分析圖(圖4)。我們運用技術書法學的方法對簡52有關部位的簡寬進行了測量,部分結果如下(因所測非竹簡實物,我們設一個像素數為一個測量比例單位,以利對比、驗證):


在圖1中,上半截殘簡A1B1處,簡寬97.5個比例單位;上、下兩截殘簡由整理者拼接之處A2B2,簡寬約117.0個比例單位;下半截殘簡A3B3處,簡寬102.0個比例單位。相對於上半截殘簡而言,整理者拼復處簡寬的乖離率=(117.0-97.5)/97.5×100%=20%。同理,相對於下半截殘簡而言,整理者拼復處簡寬的乖離率為14.5%。圖2簡52拼接的正面情形與之類似:簡52上半截簡簡寬C1D1為202.5個比例單位,拼接處簡寬C2D2為210.0個比例單位,下半截簡簡寬C3D3為196.5個比例單位;相應乖離率相差一倍以上,在3.1%至6.9%之間。圖3從圖2中截出,討論見下文。圖4截自整理者公布的簡52拼復結果的「原大圖版」第9頁,現將兩枚殘簡水平分離,以便測量、討論。在圖4中,殘簡E4G4、E5G5的簡寬都是196.0個比例單位,G4』F4、G5』F5的簡寬都是148.0個比例單位;E6G6的寬度為208.0個比例單位,G6』F6的寬度為104.0個比例單位。也就是說,在整理者正式公布的拼復結果中,簡52的E4F4處拼復後的簡寬為196.0+148.0=344.0個比例單位,E5F5處拼復後的簡寬也是344.0個比例單位;簡52的E6F6處拼復後的簡寬至少是208.0+104.0=312.0個比例單位。運用Aggregate函數計算,可得簡52上半截殘簡的平均簡寬為266.4個比例單位,下半截殘簡的平均簡寬為266.2個比例單位;整理者拼復處的簡寬與上下截殘簡的平均簡寬乖離17.1%至29.2%,足證簡52的殘斷、書法、拼復皆偽。


姚先生認為簡52從「『得』字處斜劈撕裂」,主張上下兩截殘簡須彼此「疊壓」拼接才是「該簡的正確拼接方法」。此說經不起驗證。我們運用數字技術對姚先生所說的疊壓拼接法進行了檢驗,發現這樣的疊壓拼接不但仍然得不到正常的「得」字字形(「得」字右上的「目」形構件,會遠遠高於正常字形的位置;倘若下移,則以「目」形為特徵的見部或貝部筆畫將與其下的手部筆畫部分重疊),而且按姚先生所述拼接法拼接,「疊壓」的不僅僅是左右殘簡,同時也必須包括上下殘簡——儘管我們無法確認簡52存在姚先生所謂的「斜劈撕裂」現象,但怎樣的物理現象可以導致書有墨跡的一枚竹簡,沿縱向60.8度至72.2度的角度,同時發生上下斜劈與左右斜劈的撕裂性折斷而又能使相鄰竹簡(如簡51、簡53等)完好無損呢?


(二)其他相關竹簡的拼接


姚先生對北大《老子》的全部斷簡作了認真的清理,於商榷文中列出7例有代表性的斷簡現象。北大《老子》的殘斷,多見作偽者偽為之跡。在北大《老子》中,類似簡52殘斷處無法拼接的現象,並不鮮見。2016年7月於美國紐約大學召開的「北大《老子》辨偽:技術書法學的視角」專題研討會上,我曾指出簡2、簡34等殘斷之處所見的圓渾斷痕,或為化學藥劑偽造殘簡的遺痕,曾引起與會者討論,網上已有報道。姚先生所舉簡34、簡169等例中,竹簡殘斷處多呈弧形圓渾殘斷,卻須與尖銳斷茬相拼接,顯然不合自然殘斷的情理,也絕非「斜劈撕裂」的痕迹;鴕鳥式的硬性「疊壓」拼接,只能反證北大《老子》的偽簡真相。

二、從辨偽的角度看「無」字的書法


(一)簡2「無」字之偽


姚先生認為我在《辨偽》中用簡1所見三個「無」字與簡2的「無」字進行比較,沒有代表性,因為簡1所見「無」字的寫法「在該書全部『無』字中只佔10%左右」。這裡,姚先生混淆了一個問題:簡2「無」字字形特點與全書「無」字末筆寫法特點的區別。


北大《老子》簡2斷緣之上的「無」字,書寫時避讓殘簡的斷緣,幾乎寫成三角形,於全書近90個「無」字中僅見,偽簡特徵不言而喻,我已有詳細說明。就字形而言,簡2「無」字沿殘簡斷緣向右上傾斜,避讓殘簡的斷緣,字形擠壓成斜向右上的三角,這與姚先生所謂「北大漢簡《老子》的全部『無』字都有《辨偽》所言向右上傾斜的特徵」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簡2「無」字是避讓右下殘簡的斷緣,其他所謂「全部『無』字」是取略向右上傾斜的體勢;簡2「無」字的字形因右下方殘缺而用筆受限、筆意退縮以規避右下的斷緣,其他的「無」字字形則多呈扁方,即便是書作點狀末筆、右下有缺的「無」字(如簡14等),其筆勢、筆意仍向右下方伸展,絕無避讓右下角之意。

姚先生沒有分清簡2「無」字右下方避讓殘簡斷緣的用筆、字形特徵,與其他「無」字末筆寫為較短小的點或近乎點形筆畫字形特徵的區別。這一概念的淆亂,使得姚先生相信簡1所見三個「無」字在北大《老子》的「無」字中沒有代表性。應該看到,簡2「無」字的偽跡,不僅在於全字右下方的避讓性虧缺,而且更在於全字指向右下方的筆畫皆見規避、退縮的筆意,雖筆畫完整,但筆到而意不到——此處正常的「無」字,筆意應仍向右下方伸展;即使字形、筆畫因簡殘而出現缺失,也可以筆不到而意到。在北大《老子》所見全部85個「無」字中(不含殘缺、重文等字形不全者),「無」字末筆有明顯指向右下方的捺意、筆意向右下方伸展的,至少有63個,佔74.1%。這才是簡1所見「無」字的代表性。至於偽簡中簡1、簡2起始簡書法的偽裝性與簡1、簡2相鄰簡書法的可比性,以及作為作偽破綻的書法筆法的代表性與作偽者本身書法風格代表性的區別等,姚先生文中也未明其辨,但限於篇幅,我們只能另文討論。


(二)技術書法學的方法


技術書法學確乎具有某種「理念框架」,但我們目前無力完整描述。技術書法學是一種橫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認知科學不同學科領域,以數字技術為重要手段,超越笛卡爾坐標系,兼及分維乃至於四維等多維度的一種新興研究方法。在美國高校與社科領域,技術書法學地域性、全國性的專題研討會時有召開,中國書法的技術書法學研究也已成為美國國家技術書法學學會的研究重點。分形書法的創立與發展,不僅使技術書法學從研究領域進入創作領域,而且也為簡帛書法辨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角——圖3所見簡52殘簡G1G2、G2G3斷緣,不見需用分維科赫曲線描述的不規則自然斷緣,而呈利刃切割、以迎合上半截殘簡斷緣的大致形狀;只是以歐氏幾何直線去拼接非歐幾何曲線,削足無法適履,反證明簡52的殘斷必為偽造無疑。


《光明日報》( 2016年12月19日 16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喵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家族:因為有錢,所以我們是書法家
台媒稱大陸年輕人漸推崇傳統:書法課受歡迎

TAG:書法喵 |

您可能感興趣

教師書法培訓與學生書法學習——四知書屋
四知書屋新動態——組織教師書法培訓與學生書法學習
書法學習中書體學習順序
讓書法學習更高效的方法
書法學習順序
法學方法論 l 法學中國
書法學習-楷書入門教材三
書法學習-楷書入門教材四
書法學習-楷書入門教材二
書法學習要學會什麼
在書法學習中對書法的筆法、布白、章法該不該圖解分析
書法學習過程中如何才能避免書法學習「無用功」?
書法學習-楷書入門教材一
書法學習 單字講解
搞笑版!法學幽默專題二:法學系男生的情書?
書法學習之 「臨摹字帖的方法」
書法學習中省時、高效的臨帖方法
書法學習-楷書的八十八法
清華文科建設成就斐然:法學、政治學等上榜「雙一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