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作者:Michael Seery


翻譯:橡膠萬歲


編輯:窗敲雨

在21世紀的數字時代,我們對紙張的依賴程度正在迅速下降。從電影票到暢銷書,這些東西都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是電子墨水屏上顯示。但是,我們的歷史書寫在紙上。那些珍貴的紙質文物正面臨著愈發嚴峻的保護難題。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圖片來源:dreambooksco.com

在館藏豐富的大型圖書館中,大約三分之一的紙質書籍已經脆弱得難以翻閱;另外還有三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亟需關注。為了保護珍貴的紙質文獻,我們需要了解紙張背後的化學。


首先,什麼是紙?


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葡萄糖通過β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長鏈之間形成氫鍵,使它們彼此結合成原纖(fibrils),並進一步結合成纖維,這就形成了紙的基本結構。纖維素從植物中提取,懸浮在水中變成紙漿。接下來,用尺寸合適的篩網從紙漿中過濾出一層交織的纖維,經過乾燥和擠壓去除剩餘的水分,這樣纖維就變成了一張紙。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的紙張纖維結構,圖片來自:http://paperproject.org


實驗室里的濾紙幾乎是純纖維素組成,但凡是嘗試在上面寫字的人都會知道,這種紙是非常糟糕的書寫選擇,而且它潮濕時很容易破碎。因此,紙張需要添加劑來增強纖維之間的聯結。傳統的添加劑包括明膠和硫酸鋁鹽,它們可以增強紙張強度,防止墨水暈開。


在歐洲,紙最初是用亞麻和棉製作的。這樣得到的紙有著結實的結構,因為其中含有長長的纖維素分子鏈。聚合物鏈中所含單體的平均個數被稱為「聚合度」,亞麻紙和棉紙的聚合度都很高(前者約有3500,後者為1000~3000)。這意味著,長長的聚合物鏈之間可以形成很多個氫鍵,這能讓纖維們牢牢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對紙張的需求飛漲。如今,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紙都是用木漿纖維製作的,棉花和亞麻纖維的紙張現在通常只用於特殊用途,例如紙幣或是藝術創作材料。木纖維更易獲得,但它製成的紙纖維素分子鏈較短,聚合度只有600~1000,因此結構更脆弱。


同時,木頭還含有一系列其他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木質素是一種三維結構的聚合物,它給木本植物賦予了強度。然而在紙張里,木質素反而會使強度降低——因為它影響了纖維素之間的結合。那些廉價的紙製品,例如報紙、便宜的書籍或是短時效印刷品(這些老式宣傳單當時僅作一次性使用,但現在卻成了極富歷史價值的資料),製作它們的木漿只進行了低程度的純化,木質素去除不徹底。也就是說,這種紙質材料通常最脆弱,老化得最快。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酸蝕——破壞紙張的大殺器


酸是破壞紙張的一大罪魁禍首。隨著時間推移,紙張中發生的化學降解主要有兩種:酸催化的水解反應,以及氧化。把1克紙放進50毫升的水中測量pH,這樣就可以衡量紙的酸度。早期的紙張保護化學研究發現,那些鹼性的古代紙張比酸性的要結實得多。纖維素中的β-糖苷鍵在酸的催化下會發生水解。這使得分子鏈斷裂,纖維變得脆弱。這樣發生降解的紙會變得硬而脆,容易破裂。

紙為什麼會變酸?一種原因是紙張吸收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之類的空氣污染物,而另一種則源自生產過程。傳統造紙工藝會加入硫酸鋁來給紙張「上膠」,這增加了紙張初始的強度,但也增加了酸度。自1850年開始的一個世紀時間裡,大部分紙張都因為這些生產添加劑而呈現酸性。


紙張變酸的原因:


生產環節:


硫酸鋁


硫酸鋁在水中可以解離成硫酸根離子和正三價的六水合鋁離子。後者水解產生酸性。


儲存環節:


二氧化氮


這種空氣污染物可以與水分反應生成硝酸,或者氧化纖維素中的羥基生成羧酸。


二氧化硫


空氣污染物,可形成硫酸。


翻閱環節:


乳酸


乳酸是一種弱酸。作為汗液的成分,乳酸可以在翻閱過程中轉移到紙上。


而氧化反應通常由光照引發,它會導致紙張變色。紙中的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和木質素都可以被氧化。對於纖維素而言,其中的羥基被氧化為醛、酮和酸,從而導致褪色。但木質素才是紙張發黃的主要原因。木質素分子中含有共軛的芳香環和羰基結構,這些基團可以吸收近紫外光(300-400nm)。這些「發色基團」吸收光之後會分解形成黃色的酮和醌,這就把紙張變成了黃色。這些分子還可以進一步反應,加劇紙張變黃和降解的過程。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紙張發黃主要與木質素被氧化有關。圖片來自:http://gizmodo.com


洗個「鹼水澡」


了解了紙張降解的過程,也就揭示了保護它們的方法。從基本的化學角度來看,既然是酸搞了破壞,那解決方法自然就是把酸去除。脫酸要把紙張在弱鹼性溶液中浸泡洗滌,例如氫氧化鈣、碳酸氫鈣或是碳酸氫鎂溶液。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在水中浸泡再乾燥可以重建氫鍵,使紙張恢復一些強度;其次,紙張中的酸被中和,留下的鹼還可以抵禦未來的酸化。


當然,這個工藝無疑需要非常小心:紙張可能會破裂,或者上面的內容會在浸泡時消失。脆弱的材料通常需要放在篩網上小心鹼洗。然而,儘管存在風險,這仍然是保護紙張免受酸侵害的主要方法。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書山壓力大


而對於圖書館而言,紙張保護的一大挑戰在於巨大的藏品數量。大英圖書館的館藏超過了5700萬件。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館藏超過了1.5億件,其中包括多達6600萬件手稿。鹼洗對保護紙張是有效的,但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如何用有限的預算拯救大批量的紙質藏品,這是個挑戰。


給紙質藏品「大批量脫酸」的目標和鹼洗是一樣的:使紙張的pH值恢復中性(6.5~8),並留下一些鹼性物質來抵禦未來的酸化。美國國會圖書館曾嘗試過用二乙基鋅氣體去中和酸,並留下鹼性的氧化鋅沉積物。這個方法不需要用到溶劑,理論上說也行得通,但它還是被否決了——因為二乙基鋅是種極易自燃的物質,成本也不合算。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點擊播放 GIF/1756K



看起來思路不錯? 但二乙基鋅這東西極易燃燒,遇到氧氣就可以自燃……


文物保護科學是一個保守的領域,變化總是來得比較慢,鑒於它涉及的材料特性,這也很可以理解。現在看來,一個有前途的領域是用金屬氫氧化物納米顆粒來中和紙張的酸性。現在已經有了這種使用微粒的商業化產品,例如一種名叫「Bookkeeper」的紙張保護噴霧,它含有氧化鎂微粒,在使用時會形成氫氧化鎂。而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鎂的納米顆粒更容易滲入紙張結構,從而更徹底地脫酸。


脫酸的洗滌或許能去除一些發黃,不過更頑固的紙張變色要用漂白來去除。漂白水中常見的次氯酸鹽會損害纖維素纖維,因此一般常用的試劑是過氧化氫溶液(0.5-3%)。雖然反應較慢,但這仍然是最有效的漂白手段之一。


雙氧水漂白:


過氧化氫在水中解離形成過氧化物陰離子,這可能就是漂白的活性成分。


不只是白紙


當然,紙很少會是空白的——如果真是,它恐怕也沒什麼歷史價值。在處理紙張的同時,保護者還要考慮墨水和色料的影響——它們自身就可能導致紙張降解。流行了數個世紀的鞣酸鐵墨水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墨水由沒食子酸與硫酸亞鐵反應生成。而二價鐵離子的存在可以加劇纖維素的氧化。


這可能會在墨跡線處產生明顯的紙張結構破壞,甚至留下「蕾絲狀」的鏤空。這種降解反應可以用螯合劑來阻止——最好是用植酸(肌醇六磷酸)來「抓住」墨水中的二價鐵。將紙張在植酸鈣溶液中洗滌,可以螯合二價鐵離子、阻斷反應。

珍貴的紙質文物愈發脆弱,有什麼好的保護方法嗎?



現在,大規模處理紙張的挑戰仍未解決。除了圖書館等機構,化學家們也有必要加入研究,為保護書寫在紙張上的歷史尋找答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金光穿洞」是因為十七孔橋和日落垂直?其實……人家啥時候都不垂直
頤和園的十七孔橋會「金光穿洞」?
長得丑還蜇人的毛毛蟲,能變成美麗的蝴蝶?它才不會呢!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紙質粉底液?紙質腮紅?獵奇彩妝品究竟是在革新還是胡鬧?
美女發明奇葩自行車頭盔 紙質的材質卻效果非凡
紙質書那麼可愛 好想找個有趣的地方細細品讀
古玩紙質藏品的預防性保護措施
發色一直都是五彩繽紛的大張偉,為何因一張紙質文件而把頭髮染黑
金屬白酒盒與紙質白酒盒哪種效果好?
為什麼我們更愛讀紙質書?
紙質護照為什麼還沒被淘汰?
捕蟲紙質量太好,抓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
為何有人對紙質書籍情有獨鍾?
實拍美國人發明的紙質內衣,只是為了方便好撕
手作-足以亂真的立體紙質花卉藝術作品,好美呦!
你為什麼還在讀紙質書?
美國人發明紙質衣服,是在搞事情還是準備讓男人撕著更方便
當電子書成為了霸主,紙質書籍竟然都被用在了這些地方,太酷
為什麼報紙書刊等紙質物品放久了是黃色?
紙質購物袋用繩子穿起來,家裡的燈光變得更加有情調
用書本打造出來的藝術品,紙質裙子,骷顱頭,匠心獨運
一場紙質書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