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晚晴民國時代的福建習俗,女子出嫁要戴上竹笠,寓意吉祥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婚嫁習俗。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父母將子女的婚禮作為除了自己婚禮的另一件最大的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古到今延續了數千年,媒妁之言就是指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說親,給女家帶去禮物(當然,媒人也會收到禮物或者金錢),媒人將男方的八字帶到女方,和女方交換女方的八字,如果男女雙方都同意,接下來就開始相親,選擇吉日去拜訪,了解對方的家庭情況、品德外貌等等。

相親之後就是訂婚,訂婚是很重要的一步,訂婚就是指定下婚禮不改變,按傳統觀念,訂婚之後不能再變更,如果是男方去世,女方還是會加=嫁入男方,奉養公婆。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晚晴貴族的婚禮

訂婚之後迎來最關鍵的一步:成婚,也就是代表婚姻形成的事實。成親當天,新郎新娘都要穿大紅色的衣服,以表示吉祥喜慶,新娘還要戴大紅蓋頭。新娘在離開家的時候,會邊走邊哭,俗稱「哭嫁」,表示留戀娘家的生活(小佛大概查了一下,戰國時期,趙國的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后,她的母親趙太后在臨別時"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這應該就是最早的關於哭嫁風俗的記載)。到了夫家之後,要進行更多的禮節,相信大家再很多電視劇中也看過一些,例如:拉弓朝轎門射出3支紅箭、踢轎門、拜堂、喝交杯酒、同心結髮、謝媒……不過到了晚清,由於西方文明的進入,中國的傳統婚禮才有了簡化,光緒年間修訂的《順天府志》記載:「昔日娶親風俗,頭日迎妝,二日娶親,三日會親。進改為早晨迎妝,上午娶親,下午會親。」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民初西式婚禮

到了清代末期,舊的婚姻制度受到了維新派、革命派的猛烈抨擊,社會上颳起提倡自由戀愛、自主結婚的「文明結婚」之風,如流行於士大夫中的西式婚禮,「其法,牧師衣冠被向,立其前,設一幾,几上置婚書條約。新郎新婦南向立,牧師將條約所載——舉問。儐相為之代答。然後望空而拜,繼乃夫婦交揖,禮成即退,殊為簡略」。其實這裡的「西禮」已做了變通,一是牧師提問由「儐相代答」,二是新婚夫婦不是「互吻」而是「望空而拜」、「夫婦交揖」。

晚清民國新娘出嫁戴竹笠?

新娘新郎互相鞠躬,代替外國雙方的親吻。這種禮儀,顯示中華民族的拘謹和內斂。(圖片來自羊城晚報)

小佛辛苦整理,請勿轉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說史 的精彩文章:

怎麼才能睡好覺?
重兵在手,曾國藩為何不造反?
義和團運動中的10個真實細節
小佛和您一起讀《左傳》,隱公元年,一

TAG:小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