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北伐路線介紹

北方草原幅員遼闊,當時許多地區如山西、陝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統治,而朱元璋北伐路線便是針對元朝控制領域的地理位置,從北向南,由外向里的方針制定了北伐路線。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北伐路線

朱元璋北伐路線,該路線是根據元蒙所佔領的地區,分為三個階段加以實施,其中第一條北伐路線是相對靠近沿海地區,離明王朝腹地將近,威脅最為迫切,但另一方面,因距離經濟中心較近,軍事行動的物資供應方面較為方便,因此首戰便選中了山東轉河南,最攻克潼關的戰略路線。

第二條北伐路線則是直搗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帶,從中心地區覆滅元王朝。第二階段是整場北伐戰爭的關鍵時刻,若不能在此階段將元蒙勢力一舉拿下,那麼談及收復北方實現統一的目標將遙遙無期。

最為艱難的階段便是第三條北伐路線,朱元璋下令調取各部主力從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並且收復陝西、甘肅一帶,從疆土領域上實現北方地區的大一統。但因深入西部地區,軍隊物資難以及時供應,戰爭需速戰速決,因此戰事極為緊迫,威脅萬分。

朱元璋北伐路線大致就是按照這三條從北向南、由里向內進行的,北伐戰爭前後共持續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見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難度之高,但從這三條明確的北伐路線布局中可以看出朱元璋運籌帷幄的軍事頭腦及力挽狂瀾的君王霸氣。明朝實現中原的大一統是指日可待的,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紹

朱元璋北伐檄文全文為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元朝末年,朱元璋號稱吳王,於今江蘇南京應天府出兵北伐,命宋濂起草北伐檄文。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北伐劇照

在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及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言簡意干、氣宇軒昂的十六字口號成為了朱元璋北伐的綱領。

檄文中原文寫道:「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封建制度統治下的舊中國王朝,以天子為大,自稱中原為天朝,稱外族為夷狄,元朝統治中原的時代在民族主義者心裡如同國恥,而此篇朱元璋北伐檄文正是抓住了以漢人為主、排斥夷狄的民族主義,加以「天命」的渲染,全篇氣勢磅礴、理直氣壯、順應民心,成為了北伐軍事行動順利進行的精神支柱,而此次北伐戰爭的勝利更是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北伐檄文的影響更加深遠,不少民族主義者大加推崇此文,直至清朝末年,「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則演變為清朝革命黨的抗爭口號。可見朱元璋北伐檄文對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影響極為深刻。

朱元璋北伐為何可以成功

朱元璋北伐為什麼可以成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可從兩方面來解釋,第一層面民族主義的幫襯,第二層面則是朱元璋個人的雄才大略。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北伐的對象是曾霸主中原的元朝,元蒙族是在馬背上成長起來的民族,竟然敵不過草莽出身的朱元璋。元朝無疑是一個強大的朝代,但在民族歧視面前,卻註定了這個王朝短暫的命數,雖然元朝元祖忽必烈並未有強烈的種族主義,但其後人逐漸疏遠漢人官僚,甚至將百姓劃分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這種等級矛盾愈演愈烈,成為了推翻元王朝的致命點。

當社會矛盾日益激烈的時刻,朱元璋成為了被時代選中的民族英雄,而他身邊也具備了助其稱王的能人賢才,在中原爭奪王權最為激烈之時,北有劉福通,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這些都是反元的重要力量,而此時的朱元璋則在大後方加緊壯大自己的軍事實力,發展經濟實力。中原各種勢力混戰之時,朱元璋一舉殲滅其他割據勢力,成為中原霸主。

而之後北伐戰爭的勝利也是靠著朱元璋穩紮穩打的北伐戰略,一路直取潼關,奪取陝西,統一北方,步步為營。朱元璋北伐為什麼可以成功的原因想必一目了然了吧。

明朝建立之初

縱覽中國歷史,但凡一個大一統王朝初定,總是希望四夷賓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國書到日本,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希望他們來朝貢,二是責令他們解決擾明倭寇問題。結果,國書送達後,日本不僅沒來朝貢,反而砍了使者的腦袋。泱泱天朝大國被小小島國羞辱,朱元璋惱羞成怒,揚言出兵,要征服日本。針對朱元璋的開戰威脅,日本攝政王懷良親王針鋒相對,寫了一封回信。這封信不卑不亢,綿里藏針,表面上給了「天朝」面子,實際卻暗藏「奉陪到底」的強硬。

日本對中國的態度

南宋滅亡前,中國是日本的榜樣。南宋滅亡的時候,日本舉國茹素,進行哀悼。可見,日本的「中華情結」何其深厚。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來朝貢,造大船7000艘,兩伐日本,結果船隊均被颱風摧毀。通過抗元,日本大大提高了戰勝中國的信心,對中國也不再崇拜。

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裡,已經失去了正統地位。中國自南宋以後就不再是他們崇尚的正源華夏文明了。朱元璋鄙視日本由來已久,在他眼裡,日本就是個「國王無道民為賊」的小丑。

但日本卻認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資格繼承中華大統。大明與日本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然而,面對朱元璋的步步緊逼,日本當政者還是寸步不讓。他們除了上述兩個原因,還有什麼更撐得住的理由呢?追尋歷史的深處,我們發現:日本當政者的「戰略」眼光原因,甚至佔據日本對抗中國底氣的更大比重。懷良親王認為,中國作為一支大陸力量,對外張力極其有限,從未有征服海上島國的記錄,何談海戰勝利經驗?

中國海上作戰能力不比日本

所以,這個執掌日本大半江山的王者,雖承認本國實力還沒有強到能戰勝中國的程度,但料定大明皇帝不敢做蒙古遠征軍都做不到的事,朱元璋的戰爭威脅不過是說大話而已,所以自己也來個以牙還牙,放出「大話」—放馬過來,俺不怕你!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的畫像

果如日本所料,儘管日本一再不敬,朱元璋仍然只是大話壓人,始終不敢輕舉妄動。不知他是忌憚日本「神風」,害怕重蹈蒙古之轍,還是韜光養晦,總之後來沒和日本一般見識。

再後來,朱元璋在留給接班人的丹書鐵券中,明確規定日本為「不征之國」。原來,他從日本的應戰書中找回了面子—既然日本稱我為「天朝」,自稱為「臣」,朕也就寬懷大度,不再追究日本殺使者的事情了。

朱元璋的無奈之舉

朱元璋此舉看似大度,實則無奈—我不打你了,你也別惹我。大明時期,中日力量雖不對等—大明國力明顯高出小打小鬧的日本幾籌,但從兩國對抗的氣勢上看已呈均勢。

朱元璋北伐路線,不出兵打殺使臣日本的隱情

朱元璋的畫像

雖然明朝海軍發展迅速,但和日本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畢竟人家是島國人民,靠水而生,海上實力自然很強大。

這應該是朱元璋不敢出兵的主要原因。其次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敬仰,也滿足了大明皇帝的虛榮心,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日本因靠海而居,所以水上實力較強。而朱元璋只是陸地軍隊比較強大,水軍上的實力不如日本。再加之日本多明朝俯首稱臣,所以朱元璋也就打消了出兵日本的想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點意思 的精彩文章:

呼延贊打不過穆桂英是真的嗎?
二郎神妹妹是誰?二郎神天眼厲害嗎?
吳三桂二奶陳圓圓,與這些男人有瓜葛
青幫大佬杜月笙語錄及死後墓在哪?
貂蟬是和劉備合葬還是被迫當曹操「性奴」?

TAG:歷史有點意思 |

您可能感興趣

王戰軍說徐曉冬是武夫,只懂打打殺殺,武俠才是最高境界!
《西遊》最牛妖精,實力秒殺大聖,孫兒卻被打殺,還叫屠子分食!
太極大師:武夫只會打打殺殺,武俠才是最高境界 網友的回復亮了
《三國演義》打打殺殺,其實都是張飛的親戚!
健康周榜丨時間不會辜負付出的人,穩紮穩打殺出重圍
《殺破狼 貪狼》打打殺殺中讓觀眾看的過癮 劇情略顯沉重
《西遊記》里死的最冤的一個女妖,壞事沒做一件,卻被無情的打殺
為什麼慈禧規定後宮的女人可以隨便打殺,但是有個地方卻不能動?
《殺破狼·貪狼》曝「善惡與生命」特輯 打打殺殺背後的命運太揪心
時間不會辜負付出的人,穩紮穩打殺出重圍
王者榮耀:老夫子:你們年輕人就愛打打殺殺,偷個塔不就完事了嗎
打殺巨蛇後,蛇靈的兇狠報復,一個也不放過!
網曝蘭州市榆中縣晚上有人打殺流浪狗 現場慘不忍睹
女影星沒有美感而只是硬揮著拳頭打打殺殺,就是票房的毒藥
真正能健腦的,就是那些打打殺殺的電子遊戲
寧死也不吃唐僧肉的妖,為何卻被孫悟空殘忍打殺?
小倉鼠還喜歡打打殺殺?
看膩了美劇的打打殺殺,不如喝一口美式雞湯
盤點動漫里相愛相惜的歡喜冤家,一見面就吵吵鬧鬧打打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