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對於「罵聲」,張藝謀自己似乎早就預見到了,「我就在想,這玩意兒出來有人又罵我:『老一套,你就會這一套』,一定是這樣子。」張藝謀一邊說著,一邊摸了把自己依然黑黢黢的寸頭

「他把雙手像祈禱一樣合上,然後展開——片中鶴軍用的飛索台就要像這樣,平時合上可以藏在長城牆體裡面;戰時將領一聲令下,45英尺(約13.7米)高、帶著羽翼的飛索台就伸出來、打開成美麗的扇面。同時,張還要這件秘密武器非常美麗,因為那時的中國工匠對自己的作品非常自豪。所以我們加了很多精緻的雕刻。我們就這樣一點一點打造出了航空母艦一樣的『長城』。多棒啊!」57歲的約翰·梅爾回憶起兩年前在電影《長城》片場工作時的情景,他講得津津有味。工作中的張藝謀每個瞬間的動態都令他印象深刻。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對張藝謀的溢美之詞。在他心中,「張藝謀是全世界最懂視覺效果的導演之一」。客氣如斯的梅爾,並不是個無名之輩。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作為電影美術指導和設計總監成就輝煌,履歷表囊括了《伊麗莎白女王》《芝加哥》《藝伎回憶錄》《加勒比海盜》等一長串名作。


他自稱是張藝謀的粉絲,雖沒提到《紅高粱》,但表示很喜歡《滿城盡帶黃金甲》。也許他不知道這部古裝大片在中國反響不佳,豆瓣評分僅有5.1分。也許會令他更意外的是,自己參與的史無前例的中美合作大片《長城》上映首日即引發爭議,豆瓣評分也僅有5.4分。


「一定會有人罵」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對於「罵聲」,張藝謀自己似乎早就預見到了,「我就在想,這玩意兒出來有人又罵我:『老一套,你就會這一套』,一定是這樣子。」張藝謀一邊說著,一邊摸了把自己依然黑黢黢的寸頭。


知乎上一條「如何看待張藝謀的新電影《長城》」的問題,被支持最多(3300多次)的答案足以顯示出這部電影的輿論效應。作者夕顏霧見里尖銳地「預測」道:「國內票房創紀錄,國內大導演們、大製片紛紛盛讚老謀子為國爭光,某名導微博撰文諷刺《長城》不中不洋引起巨大爭議;粉絲紛紛站隊,第一輪互撕開始……圍繞劇情是否是屎進入第二輪互撕……圍繞演技開始第三輪互撕,『馬特·達蒙為錢砸掉個人招牌』,……第四輪互撕開始,『某導功過五五開』……第五輪……」


這條預測似乎大多應驗。

12月16日,《長城》首映當天,影評人「褻瀆電影」在個人微博上寫出「張藝謀已死」,配上三支的點燃蠟燭的emoji。22小時以後,他更新了微博,稱「沒有詛咒人家的意思,就是覺得他的藝術生涯差不多完了」。幾乎同時,出品方之一樂視發出警告函,指責「褻瀆電影」的言辭「近乎誹謗與詛咒,手段低劣」,將保留依據法律、法規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長城》背後有著一支強大卻又背景複雜的團隊。除了約翰·梅爾之外,還有曾提名奧斯卡和土星獎,以《本傑明·巴頓奇事》《貓鼠遊戲》《少數派報告》等作品著稱的資深特效總監菲爾·布萊南;以現象級美劇《毒梟》走紅的青年編劇組合;《諜影重重》系列的締造者托尼·吉爾睿;武裝設計師曾參與《阿凡達》《啟示錄》和《魔獸》;武器則出自以《指環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震驚業界的紐西蘭維塔工作室——他們稱,為《長城》所製作的道具多過《霍比特人》;剪輯師的作品有《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星際迷航》《加勒比海盜》;配樂曾為《權力的遊戲》譜曲……


於銀幕前的觀眾們來說,這組國際大軍最顯眼的代表是馬特·達蒙。這位好萊塢巨星兼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獲得者,以遠低於自己平常身價的片酬主演了《長城》。當他發現這引來了「又是白人拯救世界」「洗白(好萊塢早期以白人演員扮演少數族裔的陋習)」的質疑時,顯得有些意外:「我覺得,像肖恩·康納利(著名英國演員)以前去演印第安酋長那樣才算洗白吧!」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光環,期望,分歧,爭議;偶像與現實;中國與美國;資本拼盤與種族區隔;古老傳說與3D IMAX;「世界第八大奇蹟」與全球票房進賬……是1.5億美元的投資,傳奇影業、萬達影業、中國電影集團、樂視影業等多方的進入與合作,以及張藝謀的選擇,使這一切聚為一體、成為現實。


在美式超級英雄統御世界票倉的時代,講一個由美國人引領,卻以中國民族自尊心標誌為賣點的奇幻戰爭故事,再加上小鮮肉,被爭議的女主角,跨國資本,全球發行,比好萊塢電影平均成本多一倍多,甚至高過同樣有馬特·達蒙參演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投資。誰都看得出來執導《長城》是一件極不討好的事情,失敗概率極大。


不過,有個鉛一樣重的事實,團隊要把這些熱氣球一樣脹大、飛升的想像拽回地面。張藝謀很清楚,他對自己、對媒體和團隊一次次強調:要想弄這些,就不能隨心所欲自個兒來了。「濃濃的中國風」只能在商業大片的規律下實現。這規律已經成功了超過半個世紀。這次,它也必須成功。


「我現在是借船行舟」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在這盤大棋中間,張藝謀的動機是最令人好奇的。不管看沒看片、了解多少,圈內明眼人都在問:他為什麼要拍《長城》?圖什麼?呢?


事實上,張藝謀在2014年對著《長城》的初版劇本時是猶豫的。那是2010年就由傳奇影業策劃的,歷經數年得出的成果。它符合好萊塢商業片的絕大多數劇情規律,有駭人的怪物,有盛大的戰爭,也有西方人與東方美人的常規情愛場面。但在中國人看來,問題太顯而易見:這個發生在中國長城上的故事,「所有的元素都是美國人角度的東西。」甚至連片中所有的中國人角色都說的是英文。美國是主題;中國或曰東方,是跟社會學名作《東方學》描述的一模一樣的客體。


劇本當然全是「美國人的東西」。它原本應由美國名導愛德華·茲威克來實現。他的大作之一是《最後的武士》,萬人迷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美國軍人來到明治時期的日本,被武士道精神吸引,進而深入傳統的東方文化,與穿和服的美人以及剃月代頭的武士發展出感情……有過執掌這種故事的成功經驗,茲威克成了導演「白人來中國長城打怪獸」大片的最佳人選之一。但數年間盤面流轉、情勢變化,茲威克離去。在中國呆了20年的中國通彼得·羅伊——他的中國名是「羅異」——加入了威名顯赫的傳奇影業。


同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變形金剛4》在中國收穫破紀錄的24億票房,份額占該片全球總票房四分之一以上。作為唯一一家從私募基金資本起家的好萊塢新興巨頭,傳奇影業顯然對金錢流轉富于敏銳的嗅覺。在迪士尼、二十世紀福克斯苦於中國獨特的國外電影進口配額制時,傳奇在中國成立了傳奇東方影業,由羅異出任CEO,以期有效規避配額問題。而羅異的第一個諫言,就比在下游解決發行問題更進了一大步——來到創作上游,請中國人來擔任《長城》的導演,準確地說,就是讓張藝謀來擔任導演。


「他是第一人選,我們沒有想到其他人。」羅異說。後來,他一次次向媒體描述傳奇接受建議的過程:老闆擔心,覺得中國導演沒有接手過體量這麼巨大的項目。羅異提醒: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不就是一個巨大體量、巨大風險、巨大投資的項目嗎?而那次,作為總導演的張藝謀就成功了。羅異的勸說成功了。


在加入傳奇之前,羅異是好萊塢經紀巨頭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創新藝人經紀公司)中國區總經理。2007年,他在音樂劇名伶莎拉·布萊曼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籌備小組之間牽線搭橋,促成了布萊曼與劉歡的合唱。無論是對中外合作,對張藝謀,還是對《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他都心裡有數。因此,對於張藝謀的反應,他感到七上八下。


而實際上,張藝謀也確實幾乎要拒絕了——「就是爆米花的陳詞濫調」。他聲稱,是經紀公司的一句話讓自己重新考慮的:「這部電影也許會在全球五千家影院上映,這是第一次由你來做這樣的大片。」


這聽起來也太有功利心了,不是嗎?張藝謀則對此興奮得毫不掩飾。他高速運作的頭腦計算出接下來一系列關於「重工業」的燦爛輝煌的前景:


如果在「美國人這一套里」加上中國元素還能在商業上成功,就會連續開發續集《長城2》《長城3》《長城4》……還有外傳,遊戲、衍生品。這一套流程走下去是也許是十年,也許是十五年、二十年,「直到他們把油水榨乾」。但這些時間已足以培養出來一個大IP和一代年輕觀眾,像《星球大戰》系列一樣,變成一台吸收創作者和資本、吐出利潤和「文化傳播」的永動機。到時候,一個張藝謀哪兒夠啊!年輕中國導演接棒一茬一茬上,帶動中國演員和技術班底一同進入……


「這種模式除了美國,也就剩個英國老牌的 007系列。但它也是英語體系的。亞洲沒有,中國沒有。你問我終極目標,我的終極目標就是未來有一集《長城》全是中國演員,全講中文,大賣。這才叫真正走出去。我現在是借船行舟,到時不再借你的了,到時全是中國公司投資都成——市場夠大了嘛。」


「全世界的受眾喜歡」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羅異和傳奇終於收到了張藝謀的反饋:故事很好,在長城上打怪獸很有新意。不過,改動也是必要的。一言以蔽之,要加中國元素,當然,是張藝謀式的中國元素。


不用看任何筆記,羅異就能想到張藝謀當時的大方向,第一,把規模全面擴大,「中國古代都是大戰爭,要把原來的幾千個兵打幾千個怪獸,變成十萬個兵打十萬個怪獸」;第二,將長城守軍分為五色。聯想到張藝謀最被稱道的色彩運用,這倒令人毫不意外。第三,中國軍隊得有一支女子部隊,否則全是男人戲,「不好看」;第四,故事不能全發生在長城上,後期要向內陸推,推進到有皇宮、皇帝、朝廷的古代首都——根據劇本修改的結果,這是指宋朝的首都汴梁。


從2014年到2015年春天開機前,《長城》的劇本改了十幾版。張藝謀費勁地拿掉了白人與中國姑娘的愛情戲,加入了更多東西——根據他專門列出來的單子,至少有22項之多。比如,狼煙、烽火、響箭、天燈、貼封條的枷鎖。比如葬禮上將士們用秦腔高唱的《出塞》,講解饕餮來源的水墨動畫,「軍師」劉德華實驗室里的渾天儀、水鍾和思南。比如更加大方向上的設定原則——跟往往各有心思的美國軍隊不同,宋朝的長城守軍們因富有家國情懷而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西方來的白人不是英雄,而是來偷火藥的小賊,因被中國軍人精神教化才開始蛻變……


聽張藝謀講解電影是危險的。因為他的熱情洋溢、聲情並茂,因為他對民族情結的堅定不疑,也因為他對已描述過一百次的要點依然充滿信念和決心。一大杯一大杯鐵鏽色的茶消失了,窗外的太陽開始西沉。他繼續鋪陳影像和夢,沒有停止。正如1988年拿到柏林金熊獎而被質疑「把貧窮落後的中國給西方人看」時、1998年有人寫了《張藝謀神話的破滅》時、2003年《英雄》獲得中國第一個過億票房紀錄卻被抱怨「看不懂「時, 2013年《金陵十三釵》「再次沖奧失敗」而二張散夥時一樣,他沒有停止。


他的堅挺和笑容,會讓人不知不覺地沉浸其中。進而,它讓人不好意思問出那個擺在房間正中的問題:如果這一切——借好萊塢的外殼輸出他心目中的「中國文化元素」這條路,根本上就錯了呢?


於是張藝謀自己說了:「我想這是要做給全世界看的,我們的習以為常就是他們的稀奇。我老舉奧運擊缶的例子。當時2008個戰士都挑出來了,先用鼓來練習,缶還在做,上面還有聲光電。聲勢浩大,打得非常好。但有人一直提醒。會不會被罵呀:張藝謀就會黃土地上打腰鼓,就會人海戰術。」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張藝謀把手一揮:「我們最後還是留下來了。果然,精英們是一片罵聲。但我意外地發現全世界的受眾極為喜歡那一場,他們看到的不是集體主義了,他們是覺得很美,很激動、很震撼。」


「探索精神世界?空間太小」


「其實我就是一普通人。」幾乎每個名人都會在採訪中形式化地來這麼一句,但張藝謀似乎從不如此「自謙」。


哪怕會面僅10分鐘,外人也會對其超常的品質印象深刻:第一,他與中國式老人的暮氣沒有絲毫關係。即使在一群足夠當他兒孫的年輕人中間,他也是說話最響亮、最常大笑、最有表演欲和注意力集中時間最長的那一個。第二,他對自己經歷的艱難時刻——比如拉鋸、妥協和被質疑——並不避諱或怨念;而對大時代之下變與不變、好與不好的現實境遇,則全盤接受。


比他年輕2歲的陳凱歌就想不通:為什麼好作品都出在貧乏的計劃經濟年代,等到市場大了,反而這些東西全部銷聲匿跡?張藝謀則認為,那個第五代導演拿遍金獅金熊金棕櫚的時代本來就是「趕上了國家打開了門」,而如今,中國藝術電影拿獎難了,「電影節看中國電影市場好,有時他們在心態上就不想給你——你們現在已經很有錢了,憑什麼還要給你們獎?」

張藝謀與他的《長城》: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



況且,大潮席捲的也不只是中國。「發展到今天,電影整體流俗了,全世界步入了一個消費時代,不像三五十年前,電影有那麼多流派、那麼孜孜不倦的開拓,承擔了探討人類精神世界的任務……現在,用電影做前衛性、先鋒性的思想深度開拓的時代過去了。而商業片這一塊——我把它稱為電影的重工業——在中國一直沒完全起來。


說到「過去了」,他揮揮手,側過臉喝了一大口顏色像陳年鐵鏽的茶。那揮手的姿勢並不傷感,倒像是翻過了一頁舊章。「難道你就不會不甘?難道你就不想再用電影探索人類精神世界?」「想啊!我是那樣成長過來的人,當然覺得那是我的最高目標。只是現在機會少了。還有,坦率地說,空間也小。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情。拍電影是給大家看的,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欣賞的。如果要那樣你就回去寫書寫詩好了。電影一定是面向大眾的。所以現在寓教於樂格外重要。」


端起那隻比自己的頭還要長的大茶杯,他沒有喝,說下去:「電影一定要活下來。」


也許你並不認同這些論調,但你恐怕很難動搖其經過千錘百鍊的實用主義。讓人想起在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中,奧運會開幕式團隊成員對他的評價是:對於領導的決定、不利的現實,他全部接受,永遠不去提出疑問。


「這一次,我不是為了自己」


上映前,《長城》甚至領到了「救市」的任務。在它上映前,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已臨近冰點,總票房還沒超過去年的440億,之前定下的600億目標已成神話(或者說笑話)。可就在去年,票房總額增幅還近乎50%。「全球第一大潛力票倉」停滯了。「8年翻了12倍」的票房神話正在破滅。《長城》撞上了這一當口,而在項目啟動的2014年,這一切又有誰能想到呢?有競爭力的外片全部從同檔期調開,《長城》是12月16日以及接下來一周唯一的銀幕巨無霸。商業片本就為利益而生,如今它更被加倍付以厚望。


因此,它必然包含了加倍的妥協、麻煩、壓力和苦惱。擁有200萬粉絲、被估值3億人民幣的當紅電影自媒體「毒舌電影」在探班《長城》後斷定:「這是中國電影至今最大的豪賭。」截至發稿前,長城上映6天,在拿到44.5%的排片的情況下,累計票房5.8億。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更像一場前景未明的巨型試驗。一個66歲(電影立項時64歲)的男人,決定走向這場試驗。這很容易被解讀為他對於權力、光環和金錢仍有毫不衰竭的渴望。也很容易第一千次引發「這還是拍《活著》《紅高粱》那個張藝謀嗎」之類的疑問狂潮。但張藝謀說:「這一次,我不是為了自己。」


看天下370期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影視作品想拿到高評分難嗎?這部劇告訴你秘訣……
替《擺渡人》不服!今年這些評分7+的國產片到底哪兒好了?
以更好為題 致生命更好樂章
萊婭公主永生:原力永遠與你們同在
CNN:中國產業轉型有成效 滴滴推動「數字革新」提振經濟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PS視頻教程:第五十六集 前景的和背景色
EXO四子鹿晗,張藝興,吳亦凡,黃子韜相繼回國 誰的發展前景最好
傅瑩獨家撰文: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
雕塑藝術品的市場前景
太陽能發電前景真的一片光明?
小型及微型盆景的發展前景
韓國研製自己的「鶻鷹」,沒有心臟病外銷前景光明
邁過這個坎,你的減肥前景一片光明
細數黃龍玉的產地和前景
前景在風光攝影中的重要性!
動漫的未來與前景
三星康得新裸眼3D戰略合作前景如何
總統府,夫子廟,中山陵:原始照片展示民國首都戰前景象
華中十大城市,武漢排名第一,你更看好誰的發展前景?
鄭爽和景甜同時畢業,發展前景如何,北影老師一語擊中並看破
從黑暗神殿說起,論魔獸時光漫遊的前景!
圖說歷史:攝影師重遊二戰戰場,被眼前景象驚呆
關於C語言與編程的發展前景!
富有前景的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