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你找到「門」了嗎?
「人之初,性本善。」是儒家啟蒙思想,對人性最初的定義來源於此。孟子之四端之說,從仁、義、禮、智之四個方面,對「人」也進行了更深一步的定義,這些都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代表著各自的觀點。對於人性的定義,並不是單這一正面的觀點,和道教相通的儒教大師荀子,提出了"人性惡「的主張,這個爭論延續幾千年了,作為一個中國古代哲學討論的問題一直存在,引發後人的思考和求證。
道教則在這個問題上更趨於理性,認為人性自然,即人性本朴。朴,是未雕琢的原木。《莊子?馬蹄》中的「素樸而人性得矣」。崇尚自然無為,反對一切人之有為,有為是人為破壞了原始的自然純樸,造成了人格分裂,帶來了虛偽、狡詐、貪慾、罪惡等種種社會醜惡現象,而我們的修行,就是為了將這些「惡」的部分一一化解。最後的善性,就是神性。
古人論神,是崇拜其神秘莫測、超然於人力之上、難以捉摸之力量,神具有人格化的特徵,「神」有喜怒哀樂,因而,人不應觸犯「神威」,否則必遭「神」降罪而自召其禍,「為人莫做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就在人們的周圍,因此人對自然社會應當有敬畏之心,不可胡作非為;這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一種體現。
這種人對「神」的遵從進而發展成為宗教思想並被廣泛信仰和膜拜。只不過,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的是,這種「神」性從來都只與自身有關,即所有的吉凶禍福,均由自身不能「為己」所致,因而,「為己」便成了挖掘自身神性的關鍵。
挖掘身上的神性的唯一途徑是修行。欲挖掘自身神性,則言必謹慎,行必恭敬,不為不當為之事,不貪不應得之功。神性慈悲而廣濟天下,故而自身亦當慈悲而普度眾生。清凈則無妄心,無妄心則邪念不生。修行者,修自身之言行也。言有偏頗,則修而使之正,故當去其妄語謬辭;行之不端,則修而使之端,故當去其惡舉躁行。故修身以齊家,以正倫常。這才是修行的「門」。
天地無處不在,道無處不在,道合乎自然,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給人諸多啟迪。以道德、文化、藝術、智慧、傳統、文明等修養無疆的心靈,淡泊名利,修心練性,返樸歸真。以淡泊為大,只有忘名、忘利、忘我,才能感悟到人生的高境界——真性。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長春觀,你不知道的美
※王菲新作《清靜經》震撼來襲,常清常靜
※「正道長春」太岳長春文化迎新晚會預告
※長春觀道學講堂講座預告
※那些齋堂里的故事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那隻柴,你找到了嗎?
※哎呀!手腳又麻木了,到底是為什麼呢?也許看完你就找到答案了
※人為什麼活著?我已經找到答案了,你呢?
※到底為了什麼選擇健身?你找到答案了嗎
※你找到銅板了嗎?
※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嗎?
※老是拉肚子,你找到真兇了嗎?
※那只柴,你找到了吗?
※考眼力!家裡躥進來一條蛇,找不到就完蛋了!你能找到嗎?
※女神找不到電池了,卻找到了兩部手機!唉!將就用吧!
※哪種途徑讓你找到真愛?你的答案呢?
※孩子的天使,你找到了嗎?
※旅行的意義你找到了嗎?來,讓牛刀陪你一起上路,去探索它的意義!
※職場經:為什麼你對做銷售會感到恐懼,你找到原因了嗎?
※一個真正的鐵人是怎麼煉成的?廈門之行,咚妞找到了答案
※誰說大腳買不到鞋?我就幫你們找到了!
※你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嗎?
※為啥你的血糖總是降不下來?看完這篇,或許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真的找到了一款洗面奶,用了就不想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