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點擊播放 GIF/2046K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這是曾國藩為後世留下的錦囊勸誡,不啻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緊密結合今天的政治經濟環境,依然具有指導性極強的現實意義。它告誡無數後人:你要有獨立的思考和清醒的預判——


一直都容易獲利的事情你不要做,眾人都想爭到的位置你不要去。面對事物誘惑的外在表象,你要在心中多打幾個問號,保持理性態度和質疑精神,保持清醒與剋制:所有人都一窩蜂一股腦競相追逐的,可能其中就埋伏著失意、失敗的陷阱。


有所為有所不為

久利之事勿為。其實說的主要是一種「知止」的明智選擇,懂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懂得見好就收、激流勇退。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知足常樂——我們只要恰到好處的幸福。


而且長遠來看,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這是世界的普遍法則、客觀規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永遠獲利的事情。


如果說,這世界上真的有「久利之事」,那也只會是一種奉獻、服務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公德事業、功德大業。


眾爭之地勿往。眾爭之地,便也是眾矢之地,處於焦點、漩渦中心,自然也便不會風平浪靜,甚至遍布雷區險灘,充滿明槍暗箭。《論語》中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和這一句是同一個意思。


這兩個分句其實互為起承轉合,一般來講,責、權、利總是掛鉤成正比的——久利之事常在眾爭之地,眾爭之地常生久利之事。

總有人火中取栗


久利之事、眾爭之地其實常常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但是人性定律決定了,自古火中取栗、飛蛾撲火者層出不窮。


戰國時期韓國軍事不敵秦國,於是就把秦國的侵佔目標之地上黨,拱手相讓給了趙國。趙國平白無故地得到了這份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正樂顛顛呢,怎料到卻因動了秦國垂涎的蛋糕,惹上了戰火燒身。秦國大兵壓境,發動了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趙國大敗,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被秦國滅亡。


中華帝國時代的第一任丞相李斯,在秦始皇駕崩之後,一心想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不惜自甘墮落,與奸佞太監趙高聯手合作,矯詔逼死扶蘇,擅立胡亥,最終卻落得個父子被斬首的悲慘結局。父子一起臨刑前李斯對兒子感慨:」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為了長期得到久利之事、眾爭之地的私心、貪慾和野心,而今竟然連昔日父子倆牽著大黃狗去逮野兔的普通生活、天倫之樂也不能再擁有了。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逆向投資保長盛


不為久利之事,不往眾爭之地,本質上說的就是人生中的逆向投資法則: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反其道而行之。全球股神巴菲特信奉的股市投資法則便是:眾人恐懼我貪婪,眾人貪婪我恐懼。中國古代也早就有談做生意的民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說的都是走一步要多看兩步,要有前瞻性、預見力,凡事要看得更深刻、更透徹、更高遠,才能保持長久、健康、可持續的立足與發展。


與「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相對的是,我們要何去何從、如何安頓身心、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老子告訴我們: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又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若水的品德、境界和功業,才是我們應該畢生追求的目標、風範和格局。


曾國藩的家訓、遺囑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其兒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另一個兒子曾紀鴻一生鑽研數學;其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後,終老翰林;其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後代子孫沒有人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遠離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的政界、軍界,遠離「久利」、「眾爭」的是非之地,耕讀為生,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國藩「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不迎不拒當直面


今天我們理解這句話,應該更多的側重於一種心態、品德與意志的砥礪操守,而不只是局限在從避重就輕、拈輕怕重的行業選擇上來看待。


在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有很多人雖也學國學、讀經書、讀歷史,可惜走火入魔,從古書中讀來讀去,居然看到的全是假道學、權謀、狡詐和姦猾。用這樣的讀書態度來指導人生,只能是處處算計、斤斤計較,這裡是禁忌、那裡是雷區,導致過於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總想推卸責任,這其實都是偏執地曲解、誤解了「有所不為」的真正涵義。


真正勇敢而智慧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多重性、不拘泥、有分寸、靈活應變的:一方面,我們應學會在紛紜世態和眾聲喧嘩里,靜心觀水流,冷眼看世態,熱心過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假如種種原因決定了我們的職業選擇,假如時事真的把自己推向了非常位置、非常境地,我們也不要只會一味逃避、推脫而無所事事、枉費機遇。


正確的態度是:要直面現實當下,勇於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同時保持警醒、自我告誡和不懈修為,奮發向上,全力以赴,克己自製,用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從世事風雨中不斷歷練自己、淬鍊自己,努力活出一個無愧、無悔、積極、圓滿的人生。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亭-今日,我將為你駐足
抖擻精神,走進臘月,滿懷期待,走過隆冬
比外表更美好的,是骨子裡的修養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久利之事勿為 眾爭之地勿往
久利生羞憤:沒有儀式感一定不浪漫
久利:巴薩需要一位像維拉蒂這樣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