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茶葉的食用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的神農氏時代,到漢代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飲料,六朝時期在長江流域飲茶已蔚然成風,甚至有些人嗜茶成癖,但早期的茶具保存至今的甚少,故而近年出土的一批青瓷茶具尤顯珍貴。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在江西吉安縣長塘鄉南朝齊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墓中出土過一件造型別緻、紋樣華美的青瓷茶托,該茶托分為茶盞和托盤兩部分,茶盞口徑15.5厘米,底徑6.8厘米,高8.2厘米;托盤口徑22.2厘米,底徑10.2厘米,高4.3厘米。全器施米黃色青釉,釉汁瑩潤,光潔素雅。茶盞外壁飾兩層仰蓮瓣紋,托盤中央有作承托茶盞用的凸起的圓圈,圈外鋪開兩層蓮瓣紋,使盞托相合時組成整體構圖,恰似一朵傲然盛開的蓮花。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除吉安縣外,江西南昌市郊的南朝墓中還曾出土過造型、釉色、裝飾與之相似的茶托,福建福州南嶼、閩侯、建甌等地的南朝墓中也曾有同類茶托出土。有關專家認為,江南是茶葉的原產地,飲茶習俗也是從南方傳至北方的,因此江南地區時有早期茶具發現也就不足為奇。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據《唐語林》記載:「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傾,乃以蠟環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環代蠟。寧善之,為制名,遂行於世。其後傳者,更環其底,以為百狀焉。」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一書也有同樣的敘述。然而古墓葬的出土實物訂正了「托始於唐,前世無有」之說,證明早在南北朝時期茶托就已成為普遍使用的飲茶器具。除茶托外,青瓷五盅盤、托盤三足爐、水盂、高足轉杯等也是當時常見的茶具。江西豐城曲江發現的東漢至唐代的洪州窯址、福建閩侯洪塘發現的南朝至唐代的懷安窯址,都是燒造青瓷器的著名窯址,在這些窯址中都曾出土過早期的茶具標本,表明茶具因需求量大而已成為其重要產品。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我國是世界上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唐代「茶聖」陸羽已成功撰寫出《茶經》,詳細記述了茶的性狀、品類、產地、採制烹飲方法及各種茶具。唐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由於茶對人體健康的特殊功效,飲茶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正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宋元時期,飲茶習俗達到鼎盛階段,飲茶風氣之盛也使人們對茶具的需要與日俱增;又因為此時崇尚飲用膏茶,「茶色白宜黑盞」,於是黑釉瓷器的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江西吉州窯、福建建窯等大規模生產黑釉瓷器的窯場,考古發現的黑釉茶盞、茶罐、湯瓶、汲水瓶等都是當時普遍使用的茶具。隨著我國飲茶習俗向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各類茶具也大量銷往海外,在南朝鮮新安打撈的海底沉船中,就有上千件我國生產的與飲茶有關的器具,在著名的「海上瓷器之路」上也時有中國製造的外銷茶具發現。

青瓷托盞與古代飲茶

茶具作為研究飲茶歷史、飲茶習俗的重要物證,早已引起收藏者的重視,成為很有價值的收藏品。香港茶具文物館、上海「四海茶具館」各收藏有數百件歷代茶具或名貴紫砂壺,各地博物館也都有數量頗豐的茶具藏品,足見人們對它的喜愛。


黃土地民俗觀光園:Huangtudi555

一杯茶:yi_bei_cha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杯茶 的精彩文章:

喝杯茶,找回初心
七個方面,讓你「讀懂」小青柑
喝茶還在圖便宜?

TAG:一杯茶 |

您可能感興趣

賞析——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