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上海南京路的最早壓路機正在鋪設現代化的馬路。本組圖系美國傳教士威廉·埃德加·蓋洛於1903年拍攝的晚清樣貌。從這些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晚清不同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十分安逸。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四川瀘州一座黃氏宗祠,祠堂門前坐滿了族人。宗祠即祠堂,是漢族人供奉祖先之地,是宗族的象徵。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四川地區的衙門官員和護衛。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萬州陸安橋,建於清同治十年。曾被茅以升編入《中國橋樑技術史》,也被李約瑟編入《中國科學技術史》。三峽大壩蓄水後,此橋所在地被江水淹沒,「陸安橋」整體原樣搬遷到萬州青龍瀑布景區。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南京,江南貢院。江南貢院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每三年會有15000多人來江南貢院參加考試。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南京外國傳教士建設的活動中心,房屋的建築樣式採用了傳統的徽派建築風格。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長城在東端的起點——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揚子江邊的房屋和漁網。

物阜民安:美國傳教士鏡頭下,晚清社會的另一面

圖為宜賓一位大臣和他的家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清軒居士 的精彩文章:

服務體貼入微:20世紀50年代,日本航空公司空姐影像記錄
四川好風光:1980年,法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四川影像
1880年,日本明治維新後,社會各階層生活影像
越南版「旗袍」:1962年,身穿「奧戴」的越南美女影像記錄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世紀30年代的蘇州影像

TAG:萬清軒居士 |

您可能感興趣

晚清,一位英國女傳教士鏡頭下的泉州影像
民國初年,美國攝影師甘博鏡頭下的社會民生影像
鏡頭下:民國影星阮玲玉墓地
鏡頭下:一個美國老漢的中國道士夢
外國鏡頭下的清末道士,跟清朝普通民眾大不一樣
美聯社鏡頭下的朝鮮人民
一位女傳教士鏡頭下的福建農民勞作影像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晚清社會民生影像
國家地理鏡頭中的民國歷史—上
鏡頭下:世界不同民族女性面部照片
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晚清帝國
透過英國攝影師鏡頭看日本,東京光鮮表面之下的另一面。
隴右大地:晚清,英國探險家鏡頭下的甘肅影像
民國時期,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鄉村和農民影像
一位中國遊客鏡頭下的法國巴黎
外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街頭藝人,民國時期的北京!
清末,一個「英國中國通」,鏡頭下的陝西影像
老北京天橋賣大力丸的壯漢:德國女攝影家鏡頭下的民國
民國初年,一位美國人鏡頭下的杭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