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皺紋》

作者:(西班牙)帕科·羅卡


版本: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6年4月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紙質書與kindle


掃一掃關注新京報書評周刊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羅曼蒂克消亡史》


作者:程耳


版本: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年12月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楊絳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英國插畫師》插圖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2016年就這樣在忙碌、溫柔、傷懷、憤懣、喜悅的五味雜陳中過去了,和每一年一樣。縱然為空寂的時間標記刻度有些虛妄,但每至年底,人們畢竟難免多了總結與展望之心,書評君亦是如此。在剛過去的這一星期里,我們回顧了自己走過的路,緬懷了告別了我們的靈魂;我們在節日里享受並尊重歡樂,也依然關心著內植於我們生命的衰老;當然,書評君不會變的,是對閱讀的執著。


「意義」經常像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書評周刊每年送上50疊比紙張更厚重的內容,書評君在微信公眾號上堅持著一年365天的更新,意義在哪裡?想起奧登的詩——「也許,我就像它們一樣,/由愛和塵土構成,/被同樣的虛無與絕望圍攻,/放射出一束堅定的光芒」。在新年裡,請讓我們繼續為了這束堅定的光,一起前行。


書單


消亡的羅曼蒂克


最近關於電影的是是非非不少,但《羅曼蒂克消亡史》收穫好評。故事被設置在大變局下的上海,那些渴望融入、回到上海的男男女女共同出演了一場愛恨糾葛。對近代上海來說,無論是城市本身的繁榮還是各式人物的言行,都有當之無愧的「羅曼蒂克」。書評君在這條《有了這些書,羅曼蒂克也消亡不了》中,為大家開具了一份「舊上海」書單,用七本書帶你回舊上海,追尋那已消亡的羅曼蒂克。


紀念


在這一年逝去的靈魂


孔飛力,哈珀·李,安伯托·艾柯,凱爾泰斯·伊姆萊,陳忠實,楊絳,埃利·威塞爾,艾斯特哈茲·彼得,陸谷孫,達里奧·福,陳映真……2016年好像格外殘酷,有這麼多讓我們憧憬或熱愛的人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在這一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書評君用這條《2016,他們離我們遠去》紀念他們。


我們無法動搖事關生死的事實:每天都有人離開,或被離開。因為疾病,因為莫名,因為意外。2016,他們接連離開,又好似並未離開。他們留下了那些恆久的文字和聲音,陪伴我們抵擋這冬夜的冰冷難耐。活著的我們,更應該有活著的樣子,這樣才對得起那些已經離開的逝者,以及將要迎接的新生。


熱點


我們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今年「抵制聖誕節」的聲音似乎尤為響亮。書評君在12月24日、25日分別用《哈哈,中國人竟然也過聖誕節?》《我們不是基督教徒,為什麼要為耶穌慶生?》討論我們為什麼非要過這個「洋節」。


在中國流行的聖誕節和西方的聖誕節、傳統宗教意義上的聖誕節不同。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聖誕節的好處在於外來和陌生——沒有回家團圓的義務,沒有隆重高上的意義,也沒有需要鄭重安排的假期,年輕人可以沒有負擔和阻礙地將新的情感需求附著其上。原本莊重的聖誕在中國成了一個輕鬆的、時尚的、浪漫的節日。事實上,即便在西方,被最廣泛接納和傳播的聖誕節俗也不是真正的「傳統」,而是那些最符合人們當下的情感需求和生活形態的內容。


插畫之美是愛書的理由之一


精緻而有著一流藝術水準的畫作,不一定都是一件單獨的藝術品,它們也可能「只是」一組插畫,從創作起就屬於書的一部分。《愛上一本書的理由》就在分享這樣的插畫作品和背後的插畫師。這些作品都來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它們有的夢幻而純真,有的幽默而有無窮的想像力。它們讓我們看到了那個英國插畫的黃金年代。這些畫作有自己獨立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魅力,至今依然是讓更多人愛上書、更愛書的理由。


回顧


這一年我們走過的腳步


12月30日,書評君把頭條留給了自己。在《2016,我們這樣走過》這篇推送里,我們回顧了這一年書評周刊做過的近50期封面專題,一步一步重新踏過自己的腳印。


十三年來,書評周刊一直在堅持獨立思想、公共立場,每周封面專題不僅彰顯專業品格,更注重現實考量。首先,它們是豐富的,這裡有文學,有自然,有「過日子」的生活倫理……但最重要的,始終是不竭的精神,這種精神通過一個又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一本又一本值得推重的好書抵達我們身邊,書評周刊所做的,就是讓這一束束光照亮更多的地方。


回望是為了繼續積攢力量,我們期待書評周刊是這樣一個平台,能引領我們相聚相愛,在無助時互相扶持,在迷茫時探明方向。


生活


如何想像你的老年生活?


以《當你老了,生活是否如你所願?》這篇推送,書評君又一次關心「養老」。中國人傳統的孝道觀念,使得社會化養老——把老人送進養老院養老,是個令人難以接受的選擇。可如今的年輕人又難以以一己之力承擔起父母的養老重任。你願意讓父母生活在養老院嗎?當你老了,你會如何想像自己的老年生活?


我們的記者讀到了西班牙漫畫家帕科·羅卡的繪本《皺紋》,並去採訪了從事「老年服務管理」教育的教師李紅武,嘗試將養老這個話題、養老院的現實場景以及養老從業者與大家拉近。


愛書


紙質書和電子屏,更愛哪一個?


紙質書最終將消亡的聲音總是時不時冒出來。最近,原紙噸價猛漲,書業將受到怎樣的衝擊?電子屏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紙質書?


書評君認為,閱讀的樂趣中有某種令人慾罷不能的東西,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電子閱讀器無法取代的。在「獲取信息」這件事上,手機「滑屏」展現了它的強勢,但獲取信息並不是閱讀的全部,在某些無法測評的地帶,電子閱讀器永遠無法取代一本書的存在。《電子閱讀器永遠無法取代一本書的存在》推送的後面,「紙質書和電子屏,你更喜歡使用哪一個?」的小調查中,79%的讀者選擇了「紙質書」。這不一定代表所謂「趨勢」,只能欣喜地說,熱愛更豐富的閱讀的人,恰好聚集在了這裡。


新媒體觀察 李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網 的精彩文章:

保羅·卡拉尼什 謝謝你,用心地活過
建築師就是自然的時刻
20年不斷推動機器人用於臨床醫療
他的電影,好萊塢也無法對其分類
副中心現漢代古城 千年前住大量居民

TAG:新京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心上人,一定會帶著這束DIY彩虹玫瑰來娶我的!
喂,這束花送你
假如這名男子拿著這束最昂貴的花向你求婚,你是點頭還是搖頭呢
這束胸衣就不要亂傳了吧!真是坑壞了周冬雨
這束花,送給你!
這束讓人毫無抵抗力的玫瑰,原來是用硬紙皮製作出來
搞笑圖片內涵段子:這束花有什麼特別,把妹子激動的
這束陽光照射尤卡坦半島,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請收下這束好吃的唯美花束吧,生日快樂!
每個女孩都渴望收到花,這束手工洋桔梗太「惹眼」了,你學會了嗎?
香港電影中的這束光,照亮了獅子山下的香港
這束男人花,讓你更懂女人心
男生表白時給女生送這束花,應該沒有理由拒絕吧
琵亞諾帥笑撩妹:這束花送我馬子!賴雅妍逼哭陶嫚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