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我們都知道解放戰爭期間毛主席和黨中央曾經一度被迫撤離延安聖地,轉戰在陝北的溝壑之間,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毛主席他們撤離延安之後,彭老總率領西北野戰軍作為黨中央在陝北的主力戰略部隊擔負的責任有多大,彭總以自己的勇猛和膽略,連戰三捷,實現了毛主席「存人先失地,人地皆存」的戰略目標。今天的筆記就來聊聊當年的這些事。】


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北戰場,形勢異常嚴峻,陝北兵力對比敵眾我寡尤甚。戰爭初期,毛澤東的本意還是想守住延安,不教胡宗南的軍隊渡過延河。以此吸引和牽制國民黨軍的一大戰略集團於陝北,從而利於它區作戰。毛澤東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力爭最好的可能性——守住延安,另一方面,也作了最壞的準備——放棄延安。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1947年3月10日、11日,彭德懷前往南線金盤灣、三十里鋪和挪縣(今富縣)坊,檢查防禦部署,在部隊他聽取了前方指戰員對防禦的意見,越發感到長時期堅守延安是難以做到的。部隊子彈太少,平均每槍不到10發。實際上只能堅持5天。彭德懷要求儘可能阻擊敵人,但不死守,爭取能夠防守一個星期,使中央機關撤出延安有充裕時間。這次調查,彭改變了幾天前提出的內線防禦要堅持20天的設想。


3月上旬,西華池一仗,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未達到戰役預期目的。此時,胡宗南主力已經在洛川、宜川等地集結完畢。相反,作為外線配合的主要行動,劉鄧出擊平漢線和陳謝在晉西南的攻勢尚未準備就緒。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局面,中央書記處於11日第一次鄭重討論延安棄守問題,決定在必要時放棄延安。3月18日,中央軍委在給各地的電報中說:「待敵進延安之後,我當集中五個旅尋機打運動戰,各個殲敵。」「以邊區地域之廣,地形之險,人民之好,有把握鉗制胡軍並逐漸削弱之,保持廣大地區於我手,以利他區作戰取得勝利。」這個指示表明毛澤東和彭德懷在退出延安進行內線運動戰一點上,已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3月18日,彭德懷在送毛澤東撤離延安後,馬上同前方部隊通話,規定部隊撤退路線,告訴了意圖和撤退時間。他特別指示三五八旅裝成主力大搖大擺向延安西北的安塞以北撤退,待達成誘敵北進目的後,即向青化砭方向靠攏。他命令一縱獨一旅二團三營偽裝主力,節節抵抗,引誘敵主力向安塞進攻,達到遠離青化砭預設戰場的目的。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則埋伏於青化砭隱蔽待機。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按彭德懷最初部署,以主力待機,休整七天,待判明敵人動向後再作決定,不料魚兒很快上鉤。胡宗南誤以為野戰兵團主力向安塞方向撤退,隨即於21日以五個旅的兵力,由延安沿延河向安塞前進。為保障其主力的側翼安全,另以整編第二十七師三十一旅(欠一個團)由臨真鎮向青化砭前進,建立據點。25日,剛進入青化砭的三十一旅即被早就張網以待的西北野戰兵團包圍,僅僅1小時47分鐘,2900名敵軍全部就殲。


青化砭之戰是西北野戰兵團撤離延安後打的第一個勝仗。這一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陝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正像彭德懷說的:「青化砭這一仗,要不是在陝北,是很難打的。」這一仗同時也表明,由於地形、群眾條件優越,運用小部隊佯動,牽著敵人主力轉圈,以主力尋機殲滅孤立、突出之敵是完全可能的。經過青化砭一仗,這種適合陝北戰場特點的運動戰戰法就初步形成了。

青化砭之戰當頭給了還沉浸在攻佔延安「大勝利」喜悅中的蔣介石、胡宗南一記悶棍。胡宗南認為青化砭之敗是因兵力分散而被殲。


3月下旬,胡宗南集中10個旅8萬大軍開始在崇山峻岭中打轉。其間,除了佔去幾座空城外,連西北野戰兵團的影蹤也沒發現,反而部隊疲憊不堪,給養發生極大困難。5日,敵不得不除以一部守備外,主力南撤蟠龍、青化砭休整。這就是人們譏諷的胡宗南第一次「武裝大遊行」。


不過胡宗南的這一戰術,的確一度使西北野戰兵團難以找到可戰之機。西北野戰軍幾次想殲擊敵一部,均因敵兵力密集而未打成。毛澤東曾指示西北野戰軍準備於青化砭附近再打第二仗,殲滅一三五旅;彭德懷也曾幾次準備伏擊東進之敵,「但因敵間隔很小,縱深大,在南北35里東北45里縱深以10個旅布成方陣,故停止伏擊,隱蔽撤至蟠龍西北地區集結。」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敵變我變,彭德懷開始摸索對付胡宗南「方形戰術」的辦法。3月26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胡宗南目前尋求我主力決戰」「我們擬順應敵人企圖,誘敵向東。以新四旅之兩個營,寬正面位置於青化砭東及其東南,節節向延川方面抗擊」。然而,這個電報也提出,以新四旅主力位於青化砭至永坪之線縱深「防敵北進」。彭作這一打算是想保持以瓦窯堡為中心的一小塊相對穩定的解放區。在同一天的另一份電報中,他說:「我們正在部署力爭停止敵人於蟠龍、永坪、延川之線以南,此種可能是較大的存在著,惟力爭此種可能實現。」有意思的是,一直對從外線配合不抱希望的彭德懷這時卻建議:「陳謝縱隊應開始向同蒲路南段進攻」,牽制胡軍北進。第二天,毛澤東在回電中除稱讚彭電方針「極為正確」外,也設想到光誘敵東進還不夠,因東出不遠即是黃河。所以毛澤東提醒他:「現在不怕胡軍北進,只怕他不北進」。另外還指出「陳謝遲幾天行動不為不利」。毛澤東不愧為大戰略家,他提出放手讓敵北進的原則,正是「蘑菇」戰術實現的關鍵一著。如果不放手讓敵北進,僅在蟠龍、永坪、延川以南狹小地域是難以「蘑菇」掉胡宗南的十幾萬大軍的。


依據毛澤東的這一思想,彭德懷於3月31日和4月3日,連續致電各縱隊、各旅,提出主力隱蔽待機,讓敵大膽前進的想法:「敵愈深入愈分散,殲敵機會亦愈多。」要求各部隊採取誘敵深入,擾襲與分散敵人,利用根據地條件,尋找敵之過失,各個殲滅敵人;應動員黨政軍民團體在預計敵可到之處,進行堅壁清野,埋藏糧食,增敵困難,餓敵肚皮,飽自己肚皮,這是達到戰勝敵人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從上述思路看,彭德懷對付敵「滾筒」戰術(彭亦稱之為「小米碾子」戰法)的辦法已逐漸成形。


4月2日,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一份複電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戰術:「敵人此種小米碾子的戰法,減少我各個殲敵機會,必須耐心長期疲睏他消耗他,迫其分散,尋找弱點。目前敵疲勞掉隊落伍逃亡日漸增加。為對付敵人此種強大集團戰法,擬分散三個營兵力,以一連至兩連為一股(現群眾游擊戰未開始),派得力指揮在敵前左右後四面襲擾,斷敵交通,將敵疲睏,使敵不能不分散部分守備交通,達後予打擊分散與打援敵之機會。」


彭德懷這裡提出的新思路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後來概括的「蘑菇」戰術的基本精神。第二天,毛澤東複電,同意彭習對密集之敵避免作戰,隱蔽待機的做法。此後,彭德懷在實施2日提出的辦法的同時,還與毛澤東就陝北作戰的戰術問題有過多次協商。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正在彭德懷與毛澤東電報往來商討作戰方針時,新的戰機來了。4月6日,彭德懷乘敵第一次「武裝大遊行」結束,主力南撤休整之機,於永坪地區伏擊敵整編二十九軍一部,殲敵600餘人後撤出戰鬥。這一仗打得並不理想,但吊起了胡宗南的胃口。永坪戰鬥後,胡宗南判斷西北野戰兵團主力已轉移到蟠龍、青化砭西北地區,遂顧不得休整,於11日集中8個旅向西「掃蕩」,尋西野主力決戰,同時調守衛青化砭的一三五旅南下接應,開始了第二次「武裝大遊行」。據此,彭德懷認為敵一三五旅孤軍南下,殲敵戰機已經來臨,遂決心乘該敵在同整編二十九軍會合前殲滅之。14日,西北野戰兵團於羊馬河地區將敵一三五旅全殲殆盡,創西北戰場一次殲敵一個整旅的先例。


羊馬河之戰,彭德懷初顯「蘑菇」戰術威力。這一仗從戰機上說,並不理想。這一仗的關鍵是遲滯南敵8個旅的北進速度。阻擊所以成功,除了阻擊部隊頑強抗擊外,經過兩次「推磨」式的「武裝大遊行」,敵戰鬥力大受挫折也是重要原因。


「蘑菇」戰術是適合陝北地形特點和群眾條件,對付胡宗南的集團滾進戰術的有效戰法,其基本特點是:憑藉陝北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和與共產黨同心同德的群眾條件,針對敵軍專走高原小道,集團前進的特點,牽大吃小,以小部隊與敵主力保持不即不離,引誘、牽制、纏住敵大部隊,將敵拖瘦拖垮;以主力隱蔽休整,尋機殲滅敵小部隊和孤立之敵。



有這位大將軍在,毛主席轉戰陝北每晚睡得踏實,三戰三捷扭轉戰局



4月下旬,國民黨軍空中偵察發現綏德、米脂以東黃河各渡口集中了一批船隻,又發現解放軍多路小部隊向綏德方向前進。敵統帥部據此判斷,共軍主力正向綏德附近集中,有東渡黃河模樣,遂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咸榆公路北進,尋機決戰。26日,胡宗南部9個旅分別從蟠龍、永坪向北進犯,開始第三次「武裝大遊行」。彭德懷迅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發起蟠龍戰鬥。當天,他命令部隊加強偵察,準備圍攻蟠龍之敵。


為造成敵更大錯覺,彭德懷「投敵所好」,他以三五九旅一部,並從其他旅中各抽出一個排,配合綏德分區部隊,偽裝主力向北撤退,節節抗擊,且戰且走,並沿途丟棄物資,製造假象,誘敵加快北上。當胡宗南主力擺成縱橫幾十里的方陣向北疾進時,彭德懷也做好了攻擊蟠龍的準備。5月2日,胡宗南部進佔綏德,同一天,西北野戰軍對蟠龍發起猛攻。當胡宗南連呼「上當」,急令綏德部隊南返時,西北野戰軍已大獲全勝,鳴金收兵。在撤離延安一個半月內,西北野戰兵團在敵強我弱、力量對比懸殊的條件下,取得三戰三捷,穩定了陝北戰局。


作為西北野戰兵團的主要領導人,彭德懷貫徹毛主席的戰略意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打破胡宗南集團進攻的「蘑菇」戰術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礎上,毛主席肯定和總結出了「蘑菇」戰術。將帥協謀,運籌帷幄,贏得了陝北戰場初戰三捷,為扭轉陝北戰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為何不許此人歸順?只因此人當年對西征紅軍太殘忍,他是誰
毛主席決心打禁娼一戰,因為北京街頭偶遇揪心一幕,讓他怒不可遏
毛主席一生不進故宮么?錯!這些圖片告訴你真實的歷史
毛主席為何不讓猛將許世友守衛北京,理由是這樣的么?
國軍精銳盡失鋒芒,37天失38城,豫中會戰怎一個潰字了得!

TAG:陳春筆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扭轉戰局的十大陷陣猛將,除了曹仁,黃忠還有誰?
林彪在東北吃了敗仗,毛主席立即親調一人,瞬間扭轉戰局,他為什麼這麼厲害?
諾曼底登陸開戰一個月後他才上戰場,卻成了扭轉戰局的功臣
嗨氏轉戰鬥魚,直播首秀,彈幕大戰
林彪在東北屢戰屢敗,毛主席給他送了個人過去,立馬扭轉戰局
斯大林的一條殘酷命令,扭轉戰爭局勢,推動二戰結束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這人獨發一千多箭扭轉戰局,事迹同樣偉大
軍長,我一直是你轉戰的兵
弓箭史上的傳奇:僅憑三箭扭轉戰局,戰勝十萬敵軍
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溝,兩支主力紅軍前鋒部隊會師了,歷經萬里轉戰
我國第一鑽地彈東風15C,扭轉戰局的第一利器
抗日聯軍轉戰在撫順 取得了輝煌戰績
東北抗聯走出的女特種兵,血戰雪原,孤身突圍,九死一死轉戰蘇聯
又一戰果!韓星因薩德被迫轉戰東南亞市場!
二戰時期,足以扭轉戰局的五大武器,為何還是無法挽救德國?
中國男籃藍隊逆轉戰勝敘利亞挺進8強,全隊一半的功勞都該給他!
一發歪打正著的炮彈為其扭轉戰局並最終贏得勝利
林彪戰敗,中央送來一個人,立馬扭轉戰局,事後林彪寫了兩個字
中國大內高手退役,轉戰自由搏擊,一龍地位不保